從第一個簡單文字誕生,到現在的太空飛船探索,人類文明已經發展了6000多年。
但即便現在的科技已經達到了人類歷史的頂峰, 生死依舊是人類難以完全左右的的大事 。
在這個地球上,不管是低階單細胞生物,還是像人類這樣的智慧生物,從誕生的那一刻開始,都在慢慢走向死亡。
【單細胞生物草履蟲】
不過,科技的發展也讓人們對於「死亡」有了更加正確的清晰的認識。
這不,英國的【太陽報】就曾報道過,當一個人死亡的時候,他是能感知到自身已死的。
意識是最後消散的
在普通人的認知裏,當一個的人心臟徹底停止跳動,就算是已經死亡了。
在電視劇演繹的死別橋段中,角色情緒也是根據「心電圖」的走勢而變化的。
【影視劇中「死別場景」】
不過,在醫學中,判斷一個人生命狀態的不是心跳,而是大腦,只有腦死亡才能被判定為死亡。
根據【太陽報】的報道,在心臟停止跳動之後,人類還能維持幾秒到幾分鐘時間不等的意識,在此期間能聽見周圍的聲音,也能思考。
這項報道的發現者是來自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的一名醫學助理教授——山姆·帕尼爾(Sam Pamia) 。他一直在主攻心臟驟停、心臟復蘇和瀕死體驗等方面的研究。
【太陽報的相關報道】
為了研究「 人在心臟驟停後,大腦是否還有意識、大腦發生了什麽變化 」,山姆教授針對140名心臟驟停事件的幸存者進行了一次研究。
這140名幸存者中,有55名表示在心跳停止後,自己還能思考,在身體機能恢復後,也仍然擁有那段時間的思考記憶。
其中有9人甚至還感受到了「靈魂出竅」、「被奇妙光芒籠罩」 的感覺,而9人中的2人,表示 在心臟停止跳動後,還能看到或者聽到周圍的人和事 。
【靈魂出竅模擬圖】
山姆教授研究這個,就是為了讓大家更清楚地了解死亡,且提高心肺復蘇的品質,以更好地搶救時間過長導致的腦損傷。
心臟停跳≠死亡
2023年10月29日時,連雲港市第一人民醫院急救科曾接到一名的53歲的胸痛患者。
當時這名患者已經沒有心跳和呼吸了,很多地方可能機會診斷其為臨床死亡。
【搶救現場的監控畫面】
但是在轉入EICU,透過ECMO機器代替心肺功能,使患者體內的血液迴圈和氧氣供應正常後,患者在心臟停跳4個小時之際重新恢復跳動。
當天的下午他就接受了冠心病的支架手術,並且術後恢復良好——這簡直就是一個奇跡。
這樣說明一個問題, 沒有心跳不等於人就已經沒了 ,及時實施搶救,很有可能就將一條生命拉回了人間。
【心跳】
為什麽要及時實施——這也是山姆教授研究的課題。
大家都知道,缺氧很容易造成大腦細胞死亡,缺氧越久,腦細胞死的越多 ,並且這個過程是不可逆的。
如果搶救地不及時,心臟停跳導致大腦缺氧後,就算人最後清醒過來,大腦也已經有了永久性損傷。
【人的大腦至關重要】
同時,這也能證明,人在心跳停止後,大腦不會立即死亡,那麽意識自然也是存在。
臨終前的走馬燈
又回到前面的話題,如果人已經到了無法搶救、馬上就要離開人世間的狀態時, 似乎很多人會「看到」自己已經故去的親人來「接人」了。
這是真的嗎?
【電影中已故親人接離世之人的場景】
根據科學解釋,這其實是一種正常現象。
當生命來到最後的一刻時,人的大腦內部的神經傳導物質、神經內分泌和神經免疫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甚至會把最後的一點能量全部釋放出來。
這時候人的大腦環境處於混亂狀態 ,對饑餓、口渴的外部感覺會變得非常遲鈍,同時會出現幻聽、幻視、思維混亂、胡言亂語 等情況。
很多時候,故去的親人因為生前的長久陪伴,和在死去的無數次回憶中,早已深深刻在臨終之人的腦海裏。
【回憶】
所以在隨後一刻,這些記憶都被重新啟用,就有了故去親人來「迎接」的幻像出現。
還有很多的記憶都會被大腦從深處翻找出來,一幕幕場景就像走馬燈一樣在臨終者的腦海中回放。
後記
我們知道了,生命最後消失的便是意識。
在生命最後的一刻,人體機能幾乎完全喪失, 但是人的大腦還在做最後的運作,在腦死亡前的這段時間,人的意識還停留在身體裏。
【生命的最後】
他們可能還能聽見外界的聲音。
或許在親人離去前,我們可以再和他們多說一些話,讓他們在人生最後幾分鐘聽到的不僅僅是哭泣。
人這一輩子過得再怎麽不同,死亡也絕對是人生必修課。
參悟生死,是人類最高級的智慧 。
【面對死亡】
如何接受在乎之人的死亡,如何面對自己的死亡,則是最艱難的一堂人生必修課。
參考資料:
【1】研究顯示心臟驟停後人或仍有意識·新華社
【2】新研究證實:瀕死者大腦中會「回放」人生重要片段·中國日報網
【3】思考死亡,是最高級的生命智慧·人民政協網
【4】人剛死時知道自己已經死了!臨終還能見到已故親人?科學解釋來了·家庭醫生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