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每天從城市廁所中排出的大量糞便究竟去向何方

2024-08-29科學

正常而言,平均每人每天排出的糞便約 200 克,中國擁有 14 億人口,如此算來,每天會產生 25 萬噸糞便,一年更是多達 9000 多萬噸。

在這驚人數位的背後,當我們上完廁所按下沖水按鈕,那些被水流沖走的糞便究竟何去何從?

排泄物的第一站——化糞池

在城市小區建設中,有一個至關重要的設施,那便是化糞池。

小區裏的排泄物透過樓內排汙管道,流入化糞池。

簡單來講,化糞池就是專門儲存人體排泄物的容器。

它內部結構獨特,分為三個池子,猶如一個「三居室」。

排泄物進入第一池後,經過一段時間的分解與發酵,會分為三種形態:最上層是糊狀或顆粒狀的糞皮,中層是較為澄清的糞液,最下層則是頑固不化的糞塊。

當分解和發酵進行到一定程度,中層的糞液會透過過濾網流入第二池,而大部份糞渣(糞皮和糞塊的統稱)會留在第一池。

進入第二池的糞液繼續分解發酵,並殺滅其中的細菌。

待到糞液流入第三池時,基本已無糞渣存在,細菌和病原體也被消滅。

此時,糞液會透過化糞池的出口,排入市政排汙總管道。

至此,糞液和糞渣分道揚鑣。

離開化糞池的糞液,最終去往何處?

糞液離開化糞池後,借由城市龐大的市政排汙管網,抵達最終目的地——汙水處理廠。

在汙水處理廠,糞液歷經嚴格的汙水三級處理,實作華麗轉身,由廢水變為可用之水。

在此簡要介紹一下汙水三級處理的過程:

一級處理:透過簡單的沈澱、過濾,去除汙水中的固體汙染物。

二級處理:經曝氣池和沈澱池作用,除去汙水中的有機物。

三級處理:亦稱深度處理,進一步去除汙水中的有害物質,達到可排放標準。

處理完成後的糞液轉變為再生水,即我們常說的中水。

中水雖未達飲用級別,但經處理已達到一定水質指標,不會對環境造成汙染。

這些中水有兩個去向:其一,排入河流、湖泊或地下水,成為大自然水迴圈的一部份;其二,被充分利用,用於農業灌溉、城市消防用水、景觀噴泉或道路清潔等。

說完糞液,再來談談糞渣

糞渣仍在化糞池中等待,它的最終歸宿又在何方?

糞液離開,糞渣卻不能長久滯留化糞池,因其存在安全隱患。

糞渣在化糞池發酵時會釋放大量甲烷,即沼氣,這可是易燃易爆之物。

在化糞池這相對封閉的空間裏,甚至可能引發爆炸。

此類報道屢見不鮮,有些孩子因貪玩向汙水井蓋扔鞭炮,結果引爆了下方的化糞池,人都被炸飛。

所以,家長務必告誡孩子,見到帶有「汙」字的井蓋,盡量遠離,沒準下面就是化糞池。

既然糞渣不能一直留在化糞池,那該如何是好?

它與糞液不同,無法自行流走。

此時,糞渣若要轉移,就需要吸糞車「出手相助」。

吸糞車借助真空泵,將化糞池內的糞渣全部吸出,而後統一運往城市的糞便消納站。

糞便消納站並非糞渣的終點,部份糞渣被送往發電站焚燒發電,有的用於堆肥,還有的在經過無害化處理後,運往垃圾填埋場自然分解。

化糞池相當於一個中轉站,可為何在小區裏難以見到化糞池?

化糞池若置於明面,那可糟糕了,又臭又臟還可能爆炸,誰還敢在這樣的小區居住?

化糞池通常深埋地下,按照要求,地下安裝的化糞池與建築物距離不少於 5 米,同時要保證上部場地開闊平整,不影響吸糞車正常作業。

其次,化糞池與地下居民飲用水管道最少相距 10 米,並且要采取通氣、防臭、防爆措施。

最為關鍵的是,化糞池的防滲漏工作務必做好,萬一出現滲漏,汙染地下水源或居民飲用水,小區居民喝水可就「別有風味」了。

說在最後

看完這篇文章,或許您會覺得充滿「味道」。

不過換個角度思考,我們每天排出體外的排泄物竟有如此大的作用,能灌溉、能清掃路面、能堆肥、能發電。仔細想來,我們每天排出的東西,似乎有著不可小覷的價值。

當然,無論這些排泄物作何用途,首要的都是進行消毒殺菌。

廢物利用固然重要,但不讓環境受到汙染才是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