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月球大戰:一場重大月球沖突可能即將上演

2024-07-06科學

月球,地球的忠實伴侶,自太空旅行的早期便成為了人們討論的焦點。今年6月3日,一面五五星紅旗在月球徐徐展開。

我們為何要花費如此巨大的精力?

月球距離地球38萬公裏之遙,考慮到太陽放射線的存在,對人類而言並非一個適合居住的地方。然而,月球提供了其他益處。作為一個幾乎未被觸及的世界,它非常適合進行行星研究、科學實驗,而最重要的是,開采珍貴資源。

有供給就有需求,許多國家正爭先恐後地想要登陸月球。這就引出了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月球到底屬於誰?

我們為何對前往月球感興趣?

與地球上相比,月球是一個更好的采礦地點。我們已經在地球造成了大量破壞,而月球充滿了尚未挖掘的資源。

一些人認為這不切實際,但科技發展的速度如此之快,所有的問題很可能很快就會得到解決。大量的資金正在投入其中,人們除非認為這將獲得巨大報酬,否則不會輕易投入如此多的資金。

月球擁有關鍵資源,如氦-3,可用於清潔核融合。當然也有人質疑,即使建立機器人基地,也無法以足夠規模開采月球,獲取這些資源。

那麽,月球究竟屬於誰?

1967年聯合國透過的【外太空條約】規定,月球不得軍事化,不得提出主權或所有權要求。這是因為月球不屬於任何人,但實際上也意味著它屬於所有人。

條約確實指出,月球目前並未被任何生物占據,因此可以說是一場開放的競賽。這像是一發隱形的起跑槍,誰能最快開發出先進技術,誰就能在競賽中領先。

聯合國試圖在1979年對此加以明確。但是,沒有具有約束力的條約來監管或控制原則被打破時的處理方法,也沒有太空法庭來維護規則。

月球在太空中坐擁著豐富的礦產資源,尤其是氦-3這種在地球上極為罕見的資源,目前每噸估值約為40億美元。

巨大的利潤空間意味著存在沖突的風險,在我看來,如果我們能夠克服當前的氣候危機,那麽下一個大問題將是太空戰爭。

相關的太空立法會加強嗎?

應當加強,但這很困難,因為存在多個競爭的太空機構。

中國和俄羅斯計劃圍繞月球推動軌域空間站的建設。NASA主導的艾爾忒彌斯計劃,是一個由36個國家組成的團體計劃。艾爾忒彌斯協定是太空行為準則。這些協定是一種阻止聯合國介入的預防性嘗試,就像在聲明「嘿,我們可以自我管理——我們的目標一致,所以不需要國際條約!」

這感覺像是東西冷戰對峙的重演,一邊是NASA主導的艾爾忒彌斯,另一邊是中國和俄羅斯。

南極大陸的歷史暗示未來可能發生的情況

1961年的【南極條約】,其目的是阻止各國對南極洲提出的主權主張。條約規定,任何國家不得提出新的主權要求。南極洲不允許軍事化、武器部署、核試驗,並應保持為和平與科學研究的場所。這與月球何其相似。

雖然這可以作為此類條約成功實施的良好範例,但條約的邊界正被逐漸侵犯。南極地區的采礦限制將於2048年結束。屆時,各國將再次燃起主權聲張的欲望。這一點也可以套用於月球。如果我們在月球建立了基地,即使是機器人控制的,也不希望附近有任何其他人,因為他們可能會造成幹擾或破壞。

因此,將會有對排他性區域的需求,這是所有權的第一步。此外,自1950年代以來,聯合國一直在嘗試制定海洋法公約,旨在阻止和規範深海海底的采礦活動,那裏蘊藏著非常有價值的礦產資源。

鑒於公海屬於所有人,這與月球相似。如果國家能夠在月球上制定法律或達成國際太空條約,先例將是,由此產生的利潤將在地球上與沒有太空機構的國家分享。這是某些私營企業和國家不願意看到的。

這也是另一個警鐘,因為聯合國很難達成關於太空運作的任何形式的國際協定,尤其是將月球視為共同財產的方式。

後續會如何發展?

月球軌域站的概念,加上月球上的水可以透過分離氫氣和氧氣轉化為火箭燃料的事實,使得月球成為探索深空的第一站。

回顧地球上的殖民歷史,最終殖民地都將爭取獨立。這意味著幾個世紀後,當火星和月球殖民地像各個國家一樣獨立於地球時,我們將面臨類似威爾斯【世界大戰】的情景。

如果太空中的發生的事情是基於地球上理想中的原則,如人權、正義和包容,那麽未來將是光明的。但如果相反,一切都由公司驅動,以利潤為先的心態,那麽人類在太空的未來將不可避免迎來一場大戰。#深度好文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