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諾獎的六位「異類」
任何偉大都源於承認無知與思想自由
編:先知書店
在世界科學史上,有這樣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他不僅把自己的畢生精力全部貢獻給了科學事業,而且還在身後留下遺囑,把自己的大部份遺產捐獻給人類文明事業,用以獎勵後人,向科學與和平的高峰努力攀登。這位偉大的科學家,就是世人皆知的瑞典化學家艾爾弗雷德·伯恩哈德·諾貝爾。
諾貝爾1833年10月21日出生於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1896年12月10日晚上,在聖利摩的米歐尼德莊去世,終年63歲。
諾貝爾一生的發明極多,擁有300多項專利發明,並在歐美等五大洲20個國家開設了約100家公司和工廠,積累了巨額財富。在去世的一年前,1895年11月27日,諾貝爾立下遺囑,設立基金,把基金利息獎勵給世界範圍內「為人類做出傑出貢獻的人」。
1901年12月10日,在諾貝爾逝世5周年紀念日,諾貝爾獎首次頒發。如今,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諾獎,已經成為文明的冠冕——舉世矚目的最高榮譽稱號。他的名字和以諾獎得主為代表的在科學探索與人文開發中取得成就的人們一道,永遠地留在了人類社會發展的文明史冊上。

120多余年來,無數科學與人文界的精英摘得「諾貝爾獎」這一殊榮,他們並非全部都是天才,卻都是諾貝爾所說的為人類做出過傑出貢獻的人。除了最受人矚目的科學成就,其中許多諾獎得主還留下了優秀的著作,比如大科學家愛因史坦著有不朽名作【我的世界觀】,著名政治家丘吉爾以【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摘得諾貝爾文學獎,並著有【第一次世界大戰回憶錄】等多部史詩級著作......這得以讓我們能一窺這些了不起的人的精神世界。
今天,先知書店專門整理了諾貝爾文學獎、諾貝經濟學獎、諾貝爾物理學獎三大領域內六位繞不開,卻因經歷與思想的與眾不同而被視為「異類」的諾獎得主與他們的作品。他們因「偉大」而成為常人口中的「異類」,也因勇於成為「異類」最終成就了他們的「偉大」。這個世界上任何偉大都源於承認無知與思想的自由,讀他們的作品,不僅是享受一場思想上的盛宴,更是對人類文明的一種深思和體悟。
-1-
索忍尼辛:「祖國」的異類

1974年,諾貝爾獎迎來了一個遲來的領獎者,此人便是1970年獲諾貝爾文學獎的蘇聯作家索忍尼辛。索忍尼辛曾遭受過可怕的監禁和流放,在流放的監獄裏身患癌癥,體驗了生與死的滋味。他生活於一個強權橫行的時代,在被拋入政治的漩渦中時,他沒有沈溺於哀怨,而是選擇研究令無數個體歷經苦難的秘密機制,以便保存「殘酷的、昏暗年代裏的歷史材料、歷史題材、生命圖景和人物」。他說:「一句真話比整個世界的分量還重。」
索忍尼辛的一生見證了整個蘇聯崛起與淪陷,正是在他的筆下,蘇聯在全世界的道義形象瞬間崩塌,因此有人評價說他「用一支筆戰勝了一個超級大國」。只要這個世界上還有苦難發生,我們就需要記住索忍尼辛這樣的人,記住他的作品。因為,要走出苦難,我們不但需要良知與正義,更需要來自人性深處的力量。
金雁與秦暉老師曾說:如果說【群島】是對史達林體制的深刻揭露,那麽【紅輪】則上升為對這樣一種體制何以能在這片土地上產生的深刻反思。深度理解上世紀初俄國歷史的發展軌跡,從一個國家的命運中去發現持久的意義,沒有一套書比【紅輪】更合適。

【紅輪】是一部寫了一生的書,時間跨度長達70余年,從1937年開始構思,直到2008年索翁逝世前夕仍在修訂。這是一部從黑暗探索歷程中留給二十一世紀的驚魂作品,這部千萬字的偉大作品,讓我們再一次觸摸到了偉大而孤寂的作家的人性光芒。
-2-
丘吉爾:政治家中的異類

1953年,英國在任首相丘吉爾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這引發了不小的爭議,以政治領導人的身份獲得該獎可謂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政客在乎的,是一時的名聲;政治家在乎的,是內心的安寧。英倫貴族丘吉爾不在乎世人的吹捧,他追求的是內心價值的實作。演講與口才、幽默與智慧、文學與才華、決策與領導力……這些都是貼在他身上的標簽,然而造就了丘吉爾的恰恰是他一生的經歷——閱讀的積累,政治圈的歷練,生與死的洗禮等等所造就的精神與氣質。
丘吉爾身上具有現代政客往往缺少的三大品質:1)敬畏道德秩序而非強制秩序;2)尊重個體價值而非崇拜集體;3)謙卑的態度與審慎的決策。丘吉爾的這些保守主義的特質,或許不能像丘吉爾的演講技巧或文學才華一樣,讓普通人拿來即可受益,但卻是將丘吉爾與他的對手希特勒和史達林從根本上區分開來的東西,也是為什麽他暴躁粗魯,甚至犯過大錯,卻依然被評選為「最偉大的英國人」的根本原因。
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唯有捍衛人類自由與尊嚴的精神力量才是永恒的。而他的精神力量的最直接體現就在他的作品之中。丘吉爾用長達十年的時間,寫成了轟動一時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回憶錄】。其中既有不為人知的歷史真相,也有丘吉爾對歷史和戰爭的反思,以及他的懺悔。【英語民族史】的創作時間更是長達30年,這套書從英語民族的起源、發展一直記述到1901年維多利亞女王逝世為止,揭示了千年以來世界霸權演變與更叠的秘密。

榮膺諾貝爾文學獎的丘吉爾,他的文筆流暢風趣,讀起來全無壓力。在丘吉爾的筆下,歷史不再是純粹的敘事,而是波瀾壯闊的史詩,不是平淡無奇的枯燥記錄,而是在英國人的民族精神中,尋求民主與自由的基因。沒有一般學者的刻板,他真正寫出了歷史學家的個性。
-3-
哈耶克:「烏托邦」的異類

1974年,哈耶克榮獲諾貝爾經濟學獎,並行表題為「知識的僭妄」演講,指出了20世紀重大的歷史災難源於人類試圖掌握「社會總規律」的知識野心——將科學方法論被濫用於治理人類社會。 濫用科學、誤解人性,是一切烏托邦災難的根源。哈耶克堅信:只有自由市場才能充分利用稀缺的知識,使社會保持基本運轉;只有觀念才能戰勝觀念,學者的使命是糾正錯誤觀念。
哈耶克用盡一生向人們證明:人類的繁榮、幸福和尊嚴,來自個人自由,而不是集體主義……哈耶克的祖國,是自由。他的一生跌宕而幸運。他親眼見證電器工業化的起飛,親身參與世界大戰。他還見證了蘇維埃的幻滅——事實上,他本身就是烏托邦的掘墓人。
對通往奴役之路的警覺,不過是哈耶克思想的一支火苗,而遠非全部。如果我們把哈耶克僅僅理解為「自由主義的掌旗官」時,人類距離真正的自由就還很遙遠。 哈耶克的作品,每一位想要了解市場經濟和自由主義發展沿革及未來趨勢的人都該讀一讀。

先知書店深知哈耶克作品價值,集齊六卷八冊哈耶克珍藏作品集,為中文世界最全版。其中【法律、立法與自由】為絕版10余年後首次再版,是哈耶克歷時17年的思考,堪稱哈耶克思想的集大成之作,是哈耶克一生學術成就的總結。哈耶克的著作,值得成為每一個熱愛自由、憂思人類命運之人的案頭書。
-4-
道格拉斯·諾斯:經濟學的異類

道格拉斯·諾斯有多牛?他的厲害之處不是1993年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而是建立了包括產權理論、國家理論、路徑依賴理論、搭便車理論和意識形態理論在內的「制度變遷理論」。諾斯也因此成為了當時經濟學界的先鋒、拓荒者和抗議者。這一理論影響深遠,在世界範圍內掀起了一場「制度經濟學的旋風」。中國經濟學天花板的周其仁、張五常、吳敬璉、張維迎、衛森等知名經濟學家,皆深受他的影響;華人世界「離諾獎最近的經濟學家」楊小凱的「後發劣勢」理論,亦從他那兒得到了啟發和借鑒。
美國前總統雷根評價說:何謂制度自信?制度框架與經濟增長是怎樣一種關系?為什麽一些國家發達,一些卻長期落後?這些問題的答案,你都能在經濟學大師諾斯的作品中得到最完美的解答。
正如一位學者所評價的:「在現實與理想之間,我們需要一個諾斯」。諾斯的【西方世界的興起】上世紀80年代引入中國後,迅速被奉為不可不讀的社科經典,是國家興衰、經濟史研究者、 人文社科愛好者、關心中國經濟社會轉型者的必讀書。他的其他著作也無不經典。

很多人強調,諾斯在經濟學界的地位,堪比社會學界的馬克斯·韋伯、科學界的達爾文。其作品重要性由此可見一斑。先知書店從市面上的諾斯作品中選出最值得收藏閱讀的版本,五本書既有對歐美興起與制度變遷的研究,更有上升到文明高度,對現代秩序的思考,它們一起呈現出諾斯恢弘龐大的思想體系。
-5-
愛因史坦:世界觀的異類

愛因史坦是天才和偉大的科學家,在牛頓構建的物理王國統治世界了200余年後,愛因史坦提出的新理論——相對論,把人們的「世界觀」弄得「天翻地覆」,因此他於1921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他不受羈絆的獨立人格,以及看待問題和處理問題的獨特方式使他思想深刻、見解獨到,也成為了「異類」。他對人的天性了如指掌,對人間疾苦充滿同情,且是一位為社會的各種不公正進行鬥爭的行動家。愛因史坦發表了大量有關世界觀、人生觀和科學觀方面的文章,涉及政治、經濟、文化、教育、友誼、猶太人、納粹德國等諸多方面。
愛因史坦有著極其豐富和高貴的靈魂。艾森威爾豪總統說:對於20世紀知識的巨大增長,沒有人的貢獻比他更多,但在對知識力量的擁有上,沒有人比他更謹慎,他比別人更確信,缺乏智慧的力量是致命的。
在【我的世界觀】一書中,愛因史坦不僅表達了對哥白尼、伽利略,牛頓等具有劃時代意義科學家的看法;描寫了居禮夫人、勞侖茲、波耳、朗之萬……這些科學家在當時環境下面臨的壓力,他們的抗爭與奮鬥;講述了自己的成長和奮鬥的科學研究之路,以及他作為一個猶太人的觀點與態度,責任與思考。

本書基於原版但比原版豐富,是專為中文讀者打磨的一個文本。本書以影響較大的1953年德文版【我的世界觀】為底本,收錄了【觀念與見解】【愛因史坦晚年文集】裏的及散落別處的相關文章,編譯出一個獨有的【我的世界觀】中文版。其中有20多篇珍貴文章此前從未轉譯成中文出版過。透過這本書,人們將會對愛因史坦產生更加完整的認知。
-6-
理察·費曼:科學家中的異類

天才的頭腦、有趣的靈魂、正直的品格,他是無可替代的費曼先生。這位在1965年得過諾貝爾獎物理學獎的物理學家真的是多才多藝,是現代各種斜杠青年都望塵莫及的怪才:他是原子彈計劃的參與者,是密碼破譯專家,他會畫畫且舉辦過個人畫展,人長的帥,還是個邦戈鼓手,喜歡看裸體舞表演,卻是個用情至深的情癡......其獨特的個人魅力征服了世界眾多名人大咖,比爾·蓋茲、賈伯斯、維爾切克、還有謝耳朵都是他的小粉絲。比爾蓋茲感嘆:「此生未遇之良師!」
原子彈之父歐本海默說:「他是這裏最才華橫溢的年輕物理學家,他有著非常吸引人的性格與個性,他是一個優秀的教師,對物理學的各個方面都有著熱烈的感情。」
【別逗了,費曼先生】是科學頑童費曼最為著名的自傳,記載了一系列奇妙而發瘋的事情。那些令人發笑的故事,表現的是費曼坦率誠實的品格、自由的精神和創造性的思維。

這本書適合每一個人。當我們忘記自己曾經也是一個孩子,忘記了對世界的好奇和期待,忘記了專註和興趣帶來的歡愉,忘記了什麽是熾熱的愛的時候,讀一讀這本書吧,重新找回樂觀、有趣、自信、對生活永遠充滿好奇的品質,找到人生中最值得珍視的事情。
......
諾貝爾說:「我是世界公民,應為人類而生。」
諾貝爾做到了,120余年來的900多位獲獎者也做到了,他們為世界而生,「為人類做出傑出貢獻」。以上六位諾獎得主,只是眾多諾獎得主中最具「異類」特色的幾位。
人類近代歷史上還有許多做出過卓越貢獻的人,他們因為種種原因並未能獲得諾獎,但他們創造的知識和價值不會被泯滅,定也能與諾獎得主們的思想一起融入人類文明的河流,奔向遙遠而壯闊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