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私欲還是榮譽?復旦公開釋出中國人基因圖譜,官媒連續發文質問

2024-03-13科學

在2023年6月的時候,復旦大學聯合多家科研單位,在【自然】雜誌上發表中國人群泛基因組聯盟一期研究成果,公開釋出了中國人群的基因圖譜。這一事件在學術界引起強烈反響的同時,也引發了公眾對基因科研的擔憂。為此新華社曾一天連發三文來質問。

有觀點認為,中國基因圖譜被公開釋出,可能會被美國等國家利用,搞基因武器危害中國國家安全 。這是否意味著科學會帶來危機,還是應該保持科研開放的態度?這場爭論背後,反映的正是中美在基因領域較量的賽局。

中國基因圖譜的編制,源於對人類遺傳學和醫學認識的渴求 。人類基因組計劃解讀出人類遺傳密碼後,各國科學家開始著手研究不同人群的基因組差異。基因組研究能揭示人群遺傳特征和易感基因,有利於研發針對特定人群的精準醫療方案 。

中國人口眾多且分布廣泛,具有豐富的遺傳多樣性 研究中國人基因組,將大大推動疾病機理研究和藥物研發 。中國基因圖譜計畫正是出於此目的啟動的,目標是繪制中國各地區人群的基因圖譜。

透過采集不同地區樣本進行測序,研究人員發現了大量中國人獨有的遺傳變異,包括一些與疾病相關的變異 。這為開發適合中國人的精準醫療奠定了基礎。

可以說中國基因圖譜的編制,具有重要的科研價值和套用前景 。它代表了中國在人類基因組研究領域的重要進展,對促進生物醫學發展意義非凡。研究成果的公開發表,也體現了科研開放和資訊共享的學術態度。

基因資訊的公開發表也引發了對潛在安全風險的擔憂。具體來說,主要存在兩個方面的風險。

基因資訊可能被用來開發針對特定人群的生物武器 。每個人類群體都有獨特的遺傳變異。這些變異作為攻擊目標,可以用來設計僅針對某群體的致命病原體。 一旦基因圖譜被敵對勢力獲取,他們有可能基於此研發種族滅絕的基因武器

基因資訊暴露會危及國家生物安全 。個體的DNA數據能夠辨識其身份。基因圖譜等大規模基因組數據的泄露,可能導致國民私密和生物辨識資訊的全面暴露 。這將對中國的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產生巨大隱患 。

基因資訊資源具有雙重內容,既是珍貴的科研資源,也關系到國家安全 。如何在開放科研與資訊保安之間找到共存,是擺在每一個科學家面前的難題。

當前,世界科技強國在基因技術研發領域展開激烈競爭。尤其以中美兩國的戰略賽局最為引人矚目。

美國在人類基因組計劃中投入巨資,並透過各種途徑收集全球基因資訊 。曾有報道指出,美國利用實驗室、學術合作等渠道獲取其他國家人群的DNA數據,其國防部門也參與基因武器研究。美國的野心是希望主宰基因技術,從中獲取戰略優勢 。

相比之下, 中國在基因研究領域起步較晚。中國科學家希望透過開放合作的方式加快推進研究行程,並提升國際影響力 。但這也可能導致戰略資源的流失。

此番中國基因圖譜的公開釋出,讓美國輕而易舉地就獲取了寶貴的研究材料。在兩國賽局的大背景下,此舉或將成為美國的戰略收獲。

小編認為科學研究既需要開放合作的態度,也需要謹慎的戰略考量。專註科研而忽視戰略結果的後果,終將為其他國家所利用。

科研成果應該惠澤人類,但核心利益不容侵犯 。人類基因組的研究解析是科技進步的產物,中國科學家也應該為人類文明進步貢獻力量。 但是基因資訊關系到國家生存安全,其開放合作的力度必須把握分寸,不能給國家安全帶來隱患

國家應加強對基因研究的管理指導。建立數據共享審查制度,嚴格核定能夠共享的資訊型別;加強網路安全監測,要確保重要資料庫不被入侵;建立科研計畫評審機制,充分評估科研行為的戰略影響 。

培養科研人員的國家安全意識。科研人員應樹立大局觀念,防止為一己私欲不顧國家利益。 國家可以透過制定法規制度和輿論宣傳等途徑,提高科技工作者的政治站位和社會責任感。

科學之光能照亮人類文明,但科學的力量也可能會被濫用 。在推進科研進步的同時,我們更需要長遠的戰略視野。 只有做到開放與謹慎並重,才能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保持戰略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