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小說【三體】中曾提到,消滅一個文明才是對其最大的尊重。
【香港早報】10月4日報道,南華指出,中美兩國正共同引領制定月球計劃的時間表。這場別具一格的競賽不僅是大國影響力的展示,還可能為未來的月球任務設立全新的規範。至於這些標準將如何定義,大家不妨繼續關註下文。
9月,在白宮的推動下,美國航空航天局制定了一份所謂的「月球時間協調表」。美國聲稱,所有加入阿耳忒彌斯計劃的國家,包括印度、日本、南韓等,都將遵守這一規定,未來美國的標準將成為「國際標準」。
在21世紀初期,美國尚未成功登上月球頂峰,卻急於在中國之前制定月球準入規則,這表明美國已深刻意識到與中國展開登月競賽的緊迫性和必要性。然而,美國的這一計劃並不可行,至少在目前階段如此。在這個註重顏值和以事實為依據的時代,美國必須展現出百分之百的實力。
例如:中國已經制作出了全球首款與月壤材質極為相近的玄武巖國旗,並已插在月球背面。透過3D打印技術,中國還成功模擬了月球表面的建築結構;甚至連登月服也已提前對外公布……這一系列新科技的成果,皆得益於中國從嫦娥五號任務中采集到的月球土壤樣本。
然而,我們的對手卻仍將登月計劃停留在紙面上。根據美國的設想,登月任務應由所有成員國共同合作完成,美國負責提出方案並提供核心理念,而日本、南韓、印度、歐洲等國家則按各自所長貢獻力量——有資金的出資,有技術的提供技術,有人力資源的則派遣人員。
美國自以為計劃天衣無縫,實在是過於自信了。卻未曾料到,中國在許多領域與美歐的差距已微乎其微,甚至在某些方面實作了全面超越。中國堅定目標,在2030年之前將中國航天員送上月球,不禁讓人質疑,美國的具體計劃和細節究竟體現在哪裏。
月球無疑是全人類的共同財富,但並非所有人都能獲得開采月球資源的機會,這為登月競賽的爆發奠定了基礎。資源的爭奪遵循「先到者得,後到者失」的規則。而美國作為「黑暗叢林」中的主宰者,深知落後所可能帶來的巨大危險與代價。
此次提出「月球時間表」,似乎有意壓中國一籌的意味。
但話說回來,美國人真的登上月球了嗎?難道僅憑三寸不爛之舌,就能讓所有人信服並臣服於其腳下?美國難道真以為只有自己聰明,其他國家都只能當傻子嗎?當然,日本和南韓或許更期待美國的計劃得以實作,畢竟美國是他們的靠山。不支持美國,難道還能支持中國?
我想分享三點看法。
首先,中國的登月計劃必須循序漸進,不能受到美國方面的幹擾。
美國已經公布了他們的月球計劃,中國自然也不能落於人後。究竟誰能率先踏足月球,就讓歷史來見證吧。不過從目前的形勢來看,中國有望搶先一步。畢竟,美日聯合開發的月球車進展緩慢,而美國的阿耳忒彌斯計劃再次遭遇推遲。
其次,中國需要設法吸引更多國家的參與。
之前不是傳出過訊息,說有中東的富豪願意花費數百億美元從中國購買一張登月船票嗎?鑒於嫦娥六號任務中使用了巴基史坦的繞月衛星,以及歐洲航天局、法國和義大利的裝置,可以推測中國未來的載人登月計劃也將盡量邀請更多國家參與,以實作風險分攤。
第三,登頂月球對中華民族的全面復興具有深遠意義。中國必須充分利用舉國體制的優勢,將月球打造成為支撐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資源基地。
月球表面廣袤,面積達到3700萬平方公裏,蘊藏著豐富的資源,包括氦3和由太陽風形成的水等多種寶貴物質。若能在此建立產業基地,不僅能造福當代,更會為後世留下豐厚遺產。基於這一遠景,我們必須為中國的航天工作者送上美好的祝願,期盼中國太空人能早日與心心念念的「嫦娥姑娘」相見。
就讓美國在背後搗鬼吧,看看國際社會究竟是遵循中國的標準,還是以美國的標準為準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