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櫞乃蕓香科柑橘屬小喬木亦或灌木,俗稱為枸櫞、香泡。香櫞的生長習性適配於高溫且多濕之環境,其主要在台灣、福建、廣東、廣西、雲南等省區之南部多有栽種。
圖源自網路
香櫞形態特征辨識:
香櫞新生嫩枝、芽及花蕾均呈暗紫紅色,莖枝多刺,刺長達4厘米。
圖源自網路
圖源自網路
香櫞的葉為單葉者居多,稀兼有單身復葉,存有關節,然無翼葉;葉柄短促,葉片呈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頂部圓鈍,甚或短尖,葉緣具淺鈍裂齒。
圖源自網路
圖源自網路
香櫞的花為總狀花序,有花達12朵,有時兼有腋生單花。
圖源自網路
圖源自網路
圖源自網路
果呈橢圓形、近圓形亦或兩端狹的紡錘形,果皮呈淡黃色,質地粗糙,或甚厚,或頗薄,難以剝離,內皮呈白色或略呈淡黃色,呈棉質,松軟之態,瓢囊有 10 至 15 瓣,果肉無色,近乎透明或呈淡乳黃色,口感爽脆,味道或酸,或略甜,散發著香氣。
圖源自網路
圖源自網路
香櫞的種子小, 表面平滑,子葉呈乳白色,多胚或單胚。
圖源自網路
香櫞的栽培歷史於中國已然長達二千余年。在東漢時期,楊孚所著的【異物誌】將其稱作枸椽。自唐、宋往後,大多稱其為香櫞。
圖源自網路
圖源自網路
香櫞的食用方法包括生吃、制作果汁、制作果醬、加入沙拉、泡茶、燉湯、甜品制作等。
香櫞幹片散發著清幽香氣,其味稍苦卻略帶微甜,性屬溫良,無毒無害。具有疏解肝郁、調理氣機、寬中健脾、化痰止咳的功效,適用於肝胃氣滯之癥,以及胸脅脹痛、脘腹痞滿、嘔吐噫氣、痰多咳嗽等癥狀。但是, 陰虛有熱者慎用 。
圖源自網路
本文僅做科普使用,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老年人等特殊人群以及正在服用其它藥物的人群在使用藥食同源植物時應特別謹慎。食用藥食同源植物應在咨詢過專業的醫生、藥師或營養師等專業人士後或在其指導下安全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