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制度、科技與經濟繁榮——202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點評

2024-10-16科學

經濟觀察網 程實 徐婕/文 202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了三位傑出的經濟學家——麻省理工學院(MIT)的達龍·阿西莫格魯(Daron Acemoglu)和西蒙·強森(Simon Johnson),以及芝加哥大學的詹姆士·羅賓森(James Robinson)。他們因在制度經濟學、技術變革與長期經濟繁榮之間的關系研究方面的傑出貢獻而獲得這一殊榮。三位經濟學家的研究揭示了國家制度、技術進步與社會不平等之間復雜而深遠的聯系,為理解全球經濟增長與社會變革提供了全新的框架與視角。在全球面臨經濟不確定性、技術加速變革和制度挑戰的今天,他們的研究對現實經濟問題和學術研究方法的指導意義尤為突出。阿西莫格魯等人的研究提醒我們,經濟繁榮不僅僅依賴於資本和技術的積累,更需要制度的支撐和保障。透過推動包容性制度改革、管理技術進步帶來的挑戰、平衡權力與社會利益,才能實作經濟的永續發展和社會的共同繁榮。在未來的學術研究和政策實踐中,三位學者的方法論創新和理論貢獻將繼續影響和啟發我們,幫助世界更好地應對不斷變化的經濟和社會環境。

制度形成與經濟發展的關系。 阿西莫格魯、強森和羅賓森三位學者最為人所知的貢獻之一便是他們關於制度對經濟增長的影響的深入探討。特別是在阿西莫格魯和羅賓森的著作【國家為何失敗】(Why Nations Fail)中,他們系統地論述了國家制度在決定經濟繁榮與衰敗中的關鍵作用。他們提出,包容性制度有助於創造社會財富,而掠奪性制度則會抑制創新、阻礙經濟發展。這一觀點對於許多開發中國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三位學者的研究表明,包容性的政治制度和經濟制度能夠更好地保障個人權利,激勵創新和企業家精神,並為所有人提供公平參與經濟活動的機會。例如,在歐美的工業革命時期,英國透過政治和經濟體制的改革,逐步建立了產權保護、市場競爭和法治社會,這些因素為工業革命的技術創新和資本積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而與之對比,許多殖民地國家由於被掠奪性制度所統治,缺乏對個人權益和經濟活動的保護,導致經濟發展長期滯後。在當前全球化行程受到挑戰的背景下,阿西莫格魯等人的研究強調了制度建設的重要性,尤其是在面臨經濟增長放緩和社會不平等加劇的今天。三位經濟學家提出,推動包容性制度改革對於解決社會不平等、激發經濟活力和應對全球經濟挑戰至關重要。這對於當前的許多新興經濟體來說,尤其具有深刻的啟發意義。例如,近年來一些拉丁美洲國家在政治和經濟制度方面的改革帶來了經濟復蘇和社會穩定,而相反,一些在政治體制上缺乏包容性和穩定性的國家則面臨嚴重的經濟困境和社會動蕩。

技術進步對勞動市場的影響。 除了對制度的研究,阿西莫格魯還深入探討了技術進步與勞動市場的關系。在【人類與機器的競賽】(The Race Between Machine and Human)中指出,技術變革雖然推動了生產效率和經濟增長,但也可能帶來不平等加劇的風險。具體而言,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新興技術的快速發展正在重新定義勞動市場,尤其是中等技能勞動力正面臨自動化的巨大挑戰。阿西莫格魯等人提出,技術進步本身並不是經濟增長和社會進步的唯一推動力,其實際效果取決於制度如何調控技術的套用和擴散。例如,他們透過對19世紀工業革命和20世紀資訊革命的比較分析,揭示了政府政策和制度安排在應對技術變革的負面影響方面的關鍵作用。在19世紀,英國和其他歐洲國家透過立法保護勞動者權益、鼓勵教育和技能培訓,有效緩解了技術進步對勞動市場的沖擊。然而,在當今的許多開發中國家,政府對技術變革的管理滯後,導致了社會分化和不平等的加劇。在應對當前的自動化浪潮和人工智慧挑戰方面,阿西莫格魯等人呼籲各國政府采取更為積極的政策措施,包括再教育和職業培訓,以確保勞動者能夠適應新興技術的要求,避免因技術失業導致的社會問題。他們的研究對於那些在面臨技術沖擊時缺乏應對機制的國家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建議。

資源分配的賽局與政治制度的演化。 除了對制度和技術的研究,阿西莫格魯和羅賓森還深入探討了經濟因素如何影響一個國家的政治制度的演變,即為什麽有些國家會發展成民主制度,而有些國家則走向獨裁。政治制度的演變並非偶然,而是深深嵌入在社會的經濟基礎和利益分配之中。透過歷史分析和經濟理論,三位學者說明了政治制度演變背後的深層次經濟動因,特別是不同社會群體之間的利益沖突及其在制度選擇中的影響。首先,政治制度的變革是社會中不同利益集團之間賽局的結果。精英階層通常傾向於維持獨裁體制,以保住他們在經濟資源分配中的優勢。然而,當大眾階層(如工人、農民)擁有足夠的力量和組織能力,威脅到精英的統治時,精英們可能會被迫妥協,引入民主制度以避免暴力革命。其次,在政治賽局中,精英階層與大眾階層之間存在「承諾問題」,即精英無法讓大眾信任他們會自願分享權力或財富。為了實作這種承諾,往往需要建立新的政治制度(如民主),使得大眾能夠獲得投票權並有機會影響政策。再者,經濟發展、收入不平等和社會動員能力在推動政治制度變革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當經濟發展帶來社會結構的變化,特別是當不平等程度上升時,社會的矛盾和沖突也會增加,從而影響制度的演變路徑。

從制度經濟學到發展經濟學的方法論創新。 阿西莫格魯、強森和羅賓森三位經濟學家在學術研究方法上也作出了重要的創新貢獻,他們采用了跨學科的方法,將歷史學、政治學和經濟學緊密結合,創造性地構建了研究制度與經濟發展的框架。這種方法論的創新使他們能夠透過歷史數據和案例研究揭示制度對經濟發展的長期影響。在【國家為何失敗】中,他們運用歷史實證的方法,透過比較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制度演化路徑,揭示了包容性制度與經濟增長之間的因果關系。他們的研究方法不僅依賴於傳統的計量經濟學工具,還借鑒了歷史學的敘述分析和比較研究,從而為經濟學研究提供了一種新的視角。這種跨學科的研究方法論對於理解復雜的社會經濟現象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此外,他們對「自然實驗」的運用也為經濟學研究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例如,阿西莫格魯等人透過對殖民地時期的政策差異進行研究,將其作為「自然實驗」來分析不同制度對經濟發展的影響。這種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經濟學研究中隨機對照試驗的局限性,使得他們能夠更為準確地分析制度的長期效果。這種方法論的創新對學術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當前的經濟學研究中,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采用跨學科的視角,將經濟學與歷史、政治、社會學結合起來,以更好地理解經濟現象的多維度特征。

當前經濟背景下制度如何影響經濟繁榮的啟示。 當前的經濟背景下,制度的品質與經濟繁榮之間的關系變得尤為顯著。許多國家面臨著諸如政治不穩定、經濟不平等和治理能力不足等制度困境,這些問題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這些國家經濟增長的潛力。阿西莫格魯等三位學者的研究對制度的重要性進行了深入探討,強調了包容性和開放性制度是實作長期經濟增長和社會穩定的關鍵。包容性制度指的是一種能夠為所有人提供公平機會、保障權利以及鼓勵創新的體制。在一些新興經濟體中,由於制度不完善,資本市場受到嚴重扭曲,導致資源配置效率低下,限制了經濟增長的長期發展潛力。阿西莫格魯等人指出,透過推動包容性制度改革,能夠有效提高資本的配置效率,促進技術創新和生產力提升。這意味著透過保障產權、健全法治以及鼓勵企業家精神,國家可以營造一個公平競爭的環境,吸引國內外資本投資,從而增強經濟的整體活力。

具體而言,產權保護和法治的健全對經濟繁榮具有根本性作用。產權保護意味著企業和個人對所擁有資產的穩定權利,這為投資和創新提供了激勵。缺乏穩定產權的經濟體通常面臨企業家意願低下、資本外逃等問題,阻礙了經濟的繁榮發展。此外,法治是經濟社會有序執行的基礎,它為市場行為提供了明確的規則和預期,減少了交易成本和不確定性。透過對產權的保障和法治的完善,新興經濟體可以更有效地吸引外國直接投資,從而促進國內資本積累與技術引進。

在勞動市場方面,當前全球經濟面臨的主要挑戰是技術進步和自動化對傳統工作崗位的替代。阿西莫格魯等學者的研究指出,自動化和人工智慧的快速發展使得許多勞動者的技能逐漸過時,技術失業現象也愈加普遍。這些變化對勞動市場的沖擊尤為嚴重,可能加劇社會不平等,影響社會的整體穩定。為此,學者們建議,政府應當積極介入,透過政策手段緩解技術變革帶來的負面影響。具體措施包括加大對再教育和職業培訓的投入,幫助勞動者適應技術變革帶來的工作要求。這不僅可以有效減少因技術進步而帶來的失業,也能夠提高勞動者的技能水平,增強整個經濟體的競爭力。

此外,開放性的制度設計也至關重要,特別是在當前全球化放緩、貿易保護主義擡頭的環境下,國家需要繼續保持對外開放,鼓勵與其他經濟體的合作和技術交流。透過開放政策,國家可以利用全球市場的規模效應和資源配置優勢,提升本國經濟的創新能力和生產效率。因此,在制度設計上,政府應當在開放與自我保護之間尋求平衡,既要鼓勵國際交流和資本流動,也要防範潛在的外部風險,增強經濟的韌性。

制度支持在人工智慧快速發展下的套用。 在人工智慧、大數據和機器學習等新興技術迅速發展的背景下,如何平衡技術進步、社會公平胡經濟繁榮之間的關系,已成為各國亟需應對的重大課題。阿西莫格魯、強森和羅賓森的研究為各國應對技術帶來的挑戰提供了寶貴的理論依據和政策指引。唯有透過建立包容性制度、推動再教育和技能提升,並確保技術治理的開放性與透明性,方能在技術變革中實作社會的共同繁榮與永續發展。

一方面,包容性制度在管理人工智慧等新興技術的套用中至關重要。包容性制度能夠確保技術創新帶來的收益惠及全社會,而非僅為少數技術企業或精英群體所獨占。政府應制定適當的法律框架和監管政策,確保人工智慧的套用不會加劇社會不平等,同時確保技術發展能夠為全體公民帶來切實的利益。這種制度安排不僅有助於增強社會對技術進步的信任感,還可以激發更多創新,推動社會經濟的整體進步。

另一方面,人工智慧的治理需要防止權力的過度集中。人工智慧技術的資源和決策權如果集中於少數企業或精英手中,可能會進一步加劇經濟和社會資源的不平等。因此,政府應積極推動公眾參與,增加技術發展的透明度,鼓勵社會各界共同參與人工智慧的治理,確保技術發展真正服務於全體社會成員的利益。透過促進開放和透明的治理框架,公眾可以對技術套用的方向和影響形成監督,從而防止技術濫用及其可能帶來的負面社會後果。

(程實系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徐婕系工銀國際經濟學家)

參考文獻

  1. Acemoglu, D., Johnson, S. and Robinson, J.A., 2001. The colonial origins of comparative development: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American economic review,91(5), pp.1369-1401.
  2. Acemoglu, D. and Restrepo, P., 2018. The race between man and machine: Implications of technology for growth, factor shares, and employment.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08(6), pp.1488-1542.
  3. Acemoglu, D. and Robinson, J.A., 2005. Economic origins of dictatorship and democrac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4. Robinson, J.A. and Acemoglu, D., 2012.Why nations fail: The origins of power, prosperity and poverty(pp. 45-47). London: Prof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