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為提升國家科研實力馳奔不息

2024-01-09科學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首席科學家、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馮進軍在國際真空電子學領域享有很高聲譽,2019年獲得IEEE真空電子學領域個人最高成就獎——皮爾絲獎,他是首位獲此殊榮的亞洲科學家。從18歲踏入清華大學的那一刻起,馮進軍便踏上了科研報國之路,並先後培養了30余名碩士、博士和博士後,助力祖國的電子科技事業薪火相傳、人才輩出。

懷揣夢想投身科研 埋頭鉆研緊迫任務

20世紀70年代,數學家陳景潤在艱難困苦中破解哥德巴哈猜想的故事,感動和激勵著一代代學子迎著「科學的春天」發憤圖強,走上「科研報國」之路,這其中包括少年馮進軍。

回想上學時代,一節高中物理課上的實驗為他日後探索真空電子領域埋下了伏筆。「這是一個簡單有趣的實驗,在真空中將石頭和羽毛同時釋放,結果發現兩者同時落地,這讓我第一次體會到了真空物理的魅力。」馮進軍說。

1983年,18歲的馮進軍以優異成績考取清華大學,進入了當時中國科學領域的前沿研究——無線電電子學系的電子物理與雷射專業,以青春之小我,積極投身到國家工業化建設的洪流之中。5年後,他被免試推薦到北京真空電子技術研究所(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二研究所)。正是在這一年,國際社會提出了真空微電子學的概念,而國內還沒有展開相關研究。

到了21世紀初,中國經濟高速發展,國家對真空微電子學提出新的緊迫需求。馮進軍瞄準國家急需的基礎和前沿科研工作,開始著手組建新團隊,將公釐波空間行波管和公釐波太赫茲真空器件作為團隊兩個主要的研究方向。

新興學科意味著許多研究都處在起步階段,對於馮進軍而言,很多工作都只能在摸索中前進,這也為他日後近20年沒有科研成果埋下了伏筆。但正如陳景潤的那個6平方米的小房間裏藏著破解哥德巴哈猜想的密碼一樣,這將近20年的沈寂,也是馮進軍通向科研高峰的法門。

「進入十二所後的很長時間,我都處於一邊學一邊研究、一邊實踐一邊探索的狀態,沒有上下班之分。」提及這數十年的埋頭鉆研,馮進軍的口吻平常樸實,像是在描述一件生命中篤定但不急迫的事情,而這件事值得他用一生去耕耘。

國之所需矢誌攀登 榮膺真空電子學領域最高獎

2019年4月29日,在第20屆國際真空電子學會議上,馮進軍榮膺真空電子學領域最高獎——皮爾絲獎。

馮進軍在國際上首次提出了廣義真空電子學,利用先進的奈米材料、奈米加工、奈米結構等技術開展真空微電子學和整合真空電子學的研究。正因為此,他獲得了皮爾絲獎,成為首位獲此殊榮的亞洲科學家。

不僅如此,馮進軍還在國際上首次提出了整合行波管的概念,實作了三路射頻訊號在一支行波管中分別放大,功率密度提升3倍,推動了真空電子器件在有源相控陣體制中的套用。

投身科研40年,馮進軍取得卓著的科研成果。他從基礎研究做起,主持了自然科學基金計畫「微型公釐波折疊導波慢波結構的理論和某重點微加工技術基礎研究」,開辟了中國真空電子器件新頻段,在科學研究和精密探測領域具有重要套用前景。他主持承擔的預研專項,突破了公釐波空間行波管技術,實作了器件國產化替代。他面向國家重大需求,主持承擔了國家科技部磁約束熱核融合以及相關預研課題,成功研發了高功率和量子頻標器件,並在多個領域得到廣泛套用。

在馮進軍看來,一切成就和榮譽的取得,都應歸功於國家,歸功於這個美好的時代,歸功於所有科研團隊。

初心如磐「澆灌」未來 讓科研事業後繼有人

一個人在學科前沿孤身奮戰並非馮進軍的「終極夢想」,讓祖國的科研事業後繼有人,才是他的畢生追求。

21世紀初,國內真空電子學研究領域的人才極其短缺,為了實作中國在真空電子領域趕超國際先進水平的目標,馮進軍大膽起用年輕科技人員,著手培養高水平的空間行波管研發專業隊伍;針對近年來電子資訊系統對公釐波大功率回旋器件的需求,積極引進兩名博士,並培養碩士和博士生。

透過多年的研究和實踐,馮進軍總結出一條人才培養「三個一」經驗,即學生每天要留出「一個片刻」沈靜思考,用以理清思路、洞悉工作脈絡;每周要和馮進軍見「一次面」,交流所思所想,促進教學相長;課題組成員每周要出「一份報告」,總結研究進展,以便隨時發現問題,及時溝通解決。

馮進軍帶領的微波電真空器件重點實驗室研究方向不斷擴充套件,人員規模持續擴大,形成了本領域薪火相傳的創新主力軍。他先後培養碩士、博士和博士後30余名,多名研究生已是部門負責人、技術骨幹。

馮進軍並沒有止步於團隊建設,他還積極協調在中國舉辦真空電子學博士生論壇,持續吸引優秀博士生到真空電子學這個在國民經濟主戰場中具有重要作用的領域中來。目前該論壇已經連續舉辦了4屆,每年有60余名博士生和青年科研人員參加。

如今,經過一代又一代科研人員的接力奮進,中國真空電子發展水平在國際上逐漸實作了由跟跑到並跑,甚至部份實作了領跑。馮進軍說:「未來別無他求,唯將繼續與祖國同心、同行,為引領真空電子器件研究、提升國家科研水平胡實力奮鬥不息。」

(勞動午報記者孫艷)

來源:中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