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美國不滿月球分享,我們為何寬容?回擊才學會反擊1

2024-07-14科學

自1969年阿波羅登月以來,人類就不斷開發月球,而中國也緊隨其後,在21世紀初將中國人送上太空。

對月球的開發,最重要的是了解月球的物質組成,因此,各國都在進行月壤采樣並帶回地球進行分析。2020年底,中國成功從月球帶回1731克月壤樣品,成為中國航天史上的重要裏程碑。然而,美國卻對此表示不滿。

美國的無理要求
美國的要求是:「別人有的,我也要有!」

月壤的價值無需多言,為了帶回這1731克的月壤樣品,中國科學家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國家也投入了大量資金。2022年2月,俄羅斯總統普亭訪華,中國特地贈予1.5克月壤樣品。2022年4月,法國總統馬克龍訪華,我們也贈送了1.5克月壤樣品給法國。這些都是出於友好合作的考慮。

然而,美國看到其他國家獲得了中國的月壤樣品後,也想要從中國獲取月壤。其實,2020年底嫦娥五號帶回的月壤雖然寶貴,但對美國而言並不是非得不可的東西,因為在1969年至1972年,美國已透過6次探月任務帶回約382公斤的月壤樣品,包括月球表面巖石、巖心、月壤等。

美國真正垂涎的是嫦娥六號計劃從月球背面帶回的土壤。美國布朗大學的科學家海德公開表示:「嫦娥六號帶回的月球背面土壤,可以幫助探究月球地殼和地幔的組成。」對月球的深入研究,可以在未來的太空探索中獲得更多優勢,就像大航海時代和工業革命所證明的那樣。

如今,美國的航天事業發展遇到瓶頸,財政支持減少,但他們沒有直接向中國提出申請,而是透過NASA表示:「我們沒有收到參與嫦娥五號探月任務的邀請,中國政府也沒有邀請我們研究月壤!」

美國人的臉皮厚可見一斑。值得一提的是,1978年,美國曾「大方」地從三百多克月壤中拿出1克贈予中國,這1克的月壤甚至需要放大鏡才能看清楚。這並不是善意的表現,而是告訴中國:你永遠趕不上美國的航天步伐。這並非杜撰,因為美國法律禁止中美之間的航天機構交流合作。

雙標的美國
2006年至2011年,中美航天事業一度進入「蜜月期」,雙方在各自感興趣的領域進行了深入交流和合作,彼此受益匪淺。

然而,2011年,美國人以一紙禁令,限制和禁止了中美航天合作與交流。此後,不僅中國學者無法前往美國航天局學習交流,相關的衛星技術和國防領域的合作也受到了嚴格限制,中美航天事業的發展如同當年的中蘇關系一般突然中斷,中國只能完全自力更生。

美國沒想到,即便他們限制了航天技術和裝置的流入,中國依然透過自主努力,不僅連續派遣太空人登上太空,還建設了國際太空站,航天技術發展迅猛。

值得一提的是,在美國頒布「沃爾夫條款」後,中國科學家仍希望與美國合作,溝通建立了地球科學、空間科學的航天合作工作群組,並建立了政府間民用航天對話機制,甚至還建立了中美火星探測車軌域數據交換機制等。然而,這些努力換來的卻是美國不斷加嚴的禁令。

面對美國的雙標行為,中國並沒有停下前進的腳步。在航天領域的獨立探索中,中國逐步積累了技術和經驗,嫦娥系列探月任務就是最好的證明。中國人深知,核心技術只有自力更生、自主建造,而不是依靠他人的施舍。

因此,盡管美國在航天合作上的態度反復無常,中國依然堅持開放包容的原則,願意與全球科研機構共享研究成果,包括對月球土壤的分析數據。中國在航天領域的開放合作姿態,與美國的封閉政策形成了鮮明對比。

中國願意與那些願意分享知識和技術的國家合作,這不僅體現在贈送月壤樣品給友好國家,還包括在火星探測等其他深空探索計畫中的合作提議。中國航天的開放合作,旨在推動全球科學進步,而不僅僅是追求單邊利益。

反觀美國的行為,既想限制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又想「白嫖」中國的月壤,其行為可見「雙標」。

結語
中國在航天領域的成就源於自身的毅力與智慧,而非他國的施舍。美國現在因「沃爾夫條款」受阻才感到痛苦,已為時晚矣。

中國航天事業的成就,展示了一個國家透過自主創新和不懈努力,能夠在全球科技競爭中占據重要地位。面對未來,中國將繼續以開放包容的姿態,與世界各國攜手,共同探索太空的奧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