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們揭示了一些白矮星神秘地停止冷卻的原因--這改變了人們對恒星到底有多老以及它們死後會發生什麽的看法。白矮星被普遍認為是隨著時間不斷冷卻的"死星"。然而,2019 年,歐洲航天局(ESA)的蓋亞 衛星(Gaia satellite)提供的數據發現,有一群白矮星已經停止冷卻超過 80 億年。
這表明一些白矮星可以產生大量額外能量,這與經典的"死星"圖景不符,而天文學家最初並不確定這種情況是如何發生的。
恒星物理學的突破性發現
華威大學的安東-貝達爾(Antoine Bédard)博士和加拿大維多利亞大學的西蒙-布勞因(Simon Blouin)博士在【自然】雜誌上發表的最新研究揭示了這一令人費解的現象背後的機理。
銀河系中超過 97% 的恒星最終會變成白矮星。長期以來,科學家們一直認為這些恒星已經走到了生命的盡頭。在耗盡核能之後,它們會停止產生熱量並冷卻下來,直到內部的高密度電漿凍結成固態,恒星從內向外凝固。這個冷卻過程可能需要數十億年。
根據這項新研究,在某些白矮星中,內部的致密電漿並不是簡單地從內向外凍結。相反,凍結後形成的固態晶體密度比液體小,因此想要漂浮起來。當晶體向上漂浮時,它們會將較重的液體向下置換。較重的物質向恒星中心的移動釋放出重力能量,這種能量足以中斷恒星的冷卻過程數十億年。
華威大學研究員安蒂內-貝達爾(Antione Bédard)說:"這種解釋符合不尋常白矮星群的所有觀測特性。這是在任何型別的恒星中首次觀測到這種傳輸機制,令人興奮:並不是每天我們都能發現全新的天體物理現象!"
研究人員對為什麽有些恒星會出現這種情況而有些恒星不會出現這種情況提出了一個假設。維多利亞大學加拿大理論天體物理研究所國家研究員西蒙-布勞因解釋說:"這種差異很可能是由於恒星的成分造成的。有些白矮星是由兩顆不同的恒星合並而成的。當這些恒星碰撞形成白矮星時,會改變恒星的成分,從而形成浮遊晶體。"
對恒星年齡評估的影響
這一新發現不僅要求修訂天文學教科書,還要求天文學家重新審視他們用來確定恒星群年齡的過程。目前,白矮星通常被用作年齡指標:白矮星的溫度越低,就認為它的年齡越大。然而,由於在一些白矮星中發現了額外的冷卻延遲,一些特定溫度的恒星可能比以前認為的要老幾十億年。
貝達爾補充說:"我們發現的傳輸機制意味著,一些白矮星在數十億年裏一直像'正常'恒星一樣閃亮。這使得年齡測定和利用白矮星重建銀河系形成過程的工作變得更加復雜。"
編譯自:Scitech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