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致敬昆侖研究者 昆侖軌跡就是上古月球軌跡

2024-07-01科學

致敬昆侖研究者 昆侖軌跡就是上古月球軌跡

原創作者:肖 輝(一二三)湖南懷化市

前面的研究已經知道上古的「昆侖」或者「天」其實是月球,這兩個稱呼一直並存,在文化傳承中流傳了下來,可能直到夏朝人們都知道昆侖和天是什麽,到了商朝中期或許知道的人就不多了。究其根本原因,是昆侖離開中國大地後,人們失去了昆侖這個標的物,再也見不到昆侖了,隨著歲月的流逝,昆侖和天這兩個詞的詞義在文字的傳承中出現了流變,致使人們無法知道「昆侖」或者「天」是什麽了。現在來談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

一、昆侖之謎難以破解的主要原因

1、昆侖一詞流變成了昆侖山

【五藏山經】屬於帝禹時代,據傳是大禹和伯益所作。在經中可以發現與昆侖相關的詞語是:昆侖、昆侖虛、昆侖之虛和昆侖之丘,並沒有「昆侖山」之山名,而昆侖虛、昆侖之虛和昆侖之丘其詞義是相同的。在前面文章中論述過,根據整部【山海經】可以明確推出昆侖是一個廣闊無垠的圓渾實體,說明當時人們看到的絕對不是山,「山」與「虛」是不能搭配的,山不能言「虛」,這顯然不合常理。

可能有人要質疑,因為【山海經】中確實寫了一次「昆侖山」,這沒錯。但值得註意的是,「昆侖山」一詞是出現在【山海經】中快結尾的部份,【山海經·海內東經第十三】中載:「國在流沙中者埻端、璽㬇,在昆侖虛東南。一曰海內之郡,為不郡縣,在流沙中。國在流沙外者大夏、豎沙、居繇、月支之國。西胡白玉山在大夏東,蒼梧在白玉山西南,皆在流沙西,昆侖虛東南。昆侖山在西胡西,緣在西北。」

仔細研究會發現,文中出現了「郡縣」一詞,而歷史上最早出現郡縣制的時代是在春秋戰國時期,可見【海內東經第十三】是晚出的。另外「大夏、豎沙、居繇、月支之國」等屬於公元前3世紀至公元1世紀的事,在漢代才被司馬遷具體記載在【史記】中,顯然這些內容已經離開上古很遙遠了,所以「昆侖山」是「昆侖事件」在傳承中的流變。上古人們擡頭看到的不可能是山,山不能懸浮在空中;所謂「昆侖懸圃」指明的是「昆侖」懸在空中,並不是說「昆侖山」懸在空中。去掉「山」字,原話應該是「昆侖在西胡西,緣在西北」。由此可知「昆侖山」一詞是流變的產物。最靠得住的應該是【五藏山經】,而且【五藏山經】中「昆侖」與「天」是並列的,這與歷史上將當今物理學名詞月球說成是明月、夜光和月亮是一回事,人們都懂是在說什麽。【五藏山經】對昆侖的描述用詞非常到位,並未妄言。

一字之差,給後續的研究者帶來了無盡的麻煩,使人們迷失了研究的方向。由此要牢記,原典是不能妄自揣度的,隨意根據自我理解加以創新,做增益或刪減字詞的事,對原典來說不可取。如果後世人在這方面做的多了,真相就消失在了迷霧中,正所謂人為的事做多了就出現了偽。

2、度量不統一造成難以確定地理位置

【五藏山經】所言地理狀況不能準確復原,或許是大禹在塗山「禹會諸侯」之後,在整理各邦國獻上的本邦地理誌匯整合冊時遇到了困難。各臨近之邦的材料在描述山川水系的時候一定有交集,可能有稱謂不一樣的情況,各邦提供材料的長度計量並非是統一尺度的,描述的角度也不一樣,同一山可能名稱也不同,因此【五藏山經】很多地方讓人讀起來不得要領。於是,在此之後的大禹才根據需要制定了度量標準,其方法在【史記·夏本記】中有記載,說的是大禹以「身為度,稱以出」的方法確定度量方法。不過,出現難以描繪【五藏山經】地理圖景的情況,反而說明【五藏山經】很真實,是最原始材料的集合。【五藏山經】也可以說是上古山川地理誌。

3、昆侖離開後沒有了標的物

昆侖實在太大,又在高處,就是現在的昆侖山脈2500km的尺寸在它面前也是渺小的。所以,當後人再也找不到昆侖的時候,將「昆侖之丘」理解為昆侖山、不周山就很正常了。在【說文解字】中取「一曰四方高,中央下為丘」是正解。丘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註意看甲骨文,一種本意是四周高而中間凹進去,現在農村還有稱稻田為「一丘田」就是這個意思。因為【大荒西經】中有「不周負子」一語,而且說「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正與柴達木盆地的凹相應。若在居延海方向往南看,柴達木盆地看起來就像是承載昆侖的地方,而其東邊是祁連山,外圍就是艾爾金山。後人理解的「昆侖山」是形成該「昆侖之丘」外圍的山系或山脈,如有說祁連山是昆侖山的,有說艾爾金山是昆侖山的。司馬遷說:「今自張騫使大夏之後,窮河源,惡睹【本紀】所謂昆侖者乎?」之所以有這樣的認為,是因為「昆侖」已經不在該處了,沒有了標的物,司馬遷的疑惑也沒有錯。所以,場景變異造成了描述變異,天長日久就將昆侖理解成了昆侖山,承載昆侖的山體當成了不周山,以致於後人在研究中失去了方向,本應該找的是昆侖,結果變成了始終在印證哪裏是不周山,哪裏是昆侖山。

4、沒有認識到昆侖丘就是昆侖虛

【說文解字】:「虛,大丘也。昆侖丘謂之昆侖虛。古者九夫為井,四井為邑,四邑為丘。丘謂之虛。」所謂「昆侖虛」,借「虛」字解「四邑為丘」,就是說昆侖覆蓋面積的大小。虛,大丘也。昆侖丘,丘之至大者也。虛本謂大丘。大則空曠,故引申之為空虛。如魯,少皞之虛;衛,顓頊之虛;陳,大皞之虛;鄭,祝融之虛。皆本帝都,故謂之虛。所以,昆侖丘和昆侖虛其實都是指昆侖曾經所處的地域。

5.昆侖巨大是阻礙人們思路的最大障礙

昆侖與昆侖虛是緊密聯系的,【經】中說的「虛」是指昆侖所在地域,或者昆侖與大地之間的空間,其範圍是指昆侖在大地上的垂直投影區域。昆侖廣大無垠,昆侖虛也廣大無垠,致使人們無法想象也不敢想象昆侖會如此之大。使得讀【山海經】後,讓人感覺東南西北處都是昆侖虛,加上對昆侖的錯誤理解,不是去找巨大的昆侖,而是去找昆侖山,最終令人一頭霧水。當弄懂昆侖就是月球時,豁然感覺【山海經】中的用詞還真是很準確,沒有妄言,當時人們擡頭確實看到頭頂上的昆侖。

二、昆侖研究者得出的昆侖山位置有意義嗎

幾千年來,研究昆侖的學者無數,他們耗費了畢生的心血,接力不輟,只為破解上古昆侖之謎。為何學者們代代相傳的執著這個問題呢?原因是要追尋根本問題:我們從哪裏來?將往何處去?由此,追根溯源就成了人類永久的課題。地球這顆行星終有一天會出離太陽系宜居帶,人類要逃離太陽系其難度難以想象,到那時人類將走向何方就成了靈魂拷問。

圖1 研究者得出昆侖山的位置分布圖

太多的研究者不是去找昆侖,而是到處找昆侖山在哪裏。現在用影像分析法來研究學者們得出的結論。如圖2所示,將由【山海經】得出的昆侖大小附著在昆侖軌跡上,再將學者們研究出的昆侖、昆侖山、昆侖虛、昆侖丘、不周山和帝之下都等位置或區域,在圖1中標註出來。圖中用小「黑圓圈」表示曾經帝之下都的區域(圖中標出了三處),昆侖山從東向西分布是:大興安嶺、小興安嶺、長白山、泰山、析城山、山西、賀蘭山、秦嶺、大巴山、岷山、祁連山、柴達木盆地、阿尼瑪卿山、巴顏喀拉山、橫斷山脈、昆侖山脈、唐古拉山、青藏高原、岡底斯山脈、岡仁波齊山、帕米爾高原等;其中武夷山和南嶺雖離開昆侖中心軌跡較遠,但任然在昆侖虛內。

仔細研究圖2會發現,眾多研究者得出昆侖山的位置絕大多數都分布在一條線上,發現昆侖底部沿途經過了遼寧、河北、山西、陜西、寧夏、甘肅、青海、西藏八省,從東向西在帕米爾高原南邊離開中國,從機率來說,這條線就是昆侖的軌跡,昆侖軌跡也就是上古月球的軌跡。值得註意的是,如果將月球的大小代替圖中黃色圓表示的昆侖,則月球籠罩中國大地的面積更加廣大,這就是為什麽研究【山海經】會覺得到處是昆侖虛的原因,也是導致很多人到處去確認昆侖山而找不著北的原因。如果這是事實,那麽【山海經】說的就是實話,而且對昆侖的描述很準確。

由圖1的分析可知,即使學者們研究的是昆侖山,找的是昆侖山,但從匯總的結論來看,同樣可以得出上古昆侖在中國大地上空漂移的軌跡,這個軌跡就是上古月球的軌跡,學者們一樣是有研究成果的。

致敬人類文明的重要傳承者老子!

致敬昆侖研究者莊子、屈原、李白!

致敬有史以來不放棄研究昆侖的學者們!

2023年12月2日

下一篇:歷史的天空——上古歷史就是月球的歷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