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手機

小眾手機加速自我前進演化,仍需面對主流的市場挑戰

2024-09-15手機

日前,HMD方面在IFA2024(柏林國際電子消費品展覽會)期間正式釋出了模組化手機Fusion。據悉,其透過背部設定的Smart Pin介面,可用於連線無線充電、增強保護殼,以及用於自拍和直播的環形補光燈等配件,從而滿足使用者在不同場景的需求。同時這款機型還支持「Fusion outfits」模組化解決方案,使用者可借助開源的HMD Fusion開發工具包來自行打造擴充套件配件。

事實上,近年來以HMD Fusion為代表的模組化手機在主流市場並不多見,其核心在於支持使用者根據自己的喜好和需求,來靈活選擇不同的配件,賦予了手機更加個人化的可能性。同時這一方案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手機的可維修性,從而幫助使用者可以自行更換電池這些內部元件。

例如Nothing旗下子品牌CMF推出的首款機型CMF Phone 1也采用了類似的理念,其可更換式後殼賦予了使用者更多的個人化表達空間,並且支持使用者借助開放圖紙自行DIY相關配件。盡管與主流產品相比有著較大的差異,但也正是這種為使用者提供更大自由度的設計,成為了這類小眾機型的賣點。

近年來,市場上還湧現了諸多聚焦特定使用者需求的小眾產品,例如有的機型就聚焦於極簡設計,透過去除冗余功能、簡化使用者介面;還有的主打提高更高效互動方式,透過硬體層面的適配和軟體最佳化,讓手機也成為能夠提升工作與生活效率的工具。

這些產品雖然小眾,卻同樣也精準地捕捉到了特定使用者群體的痛點,因此也頗受關註。值得註意的是,如今海外眾籌平台已經成為這類小眾機型的重要舞台之一,透過對部份使用者需求的精準把握,其不僅收獲了一定的市場接受度,還不斷在積累使用者反饋,為後續的產品叠代和市場拓展打下了基礎。

主打極簡的Light Phone 3

隨著越來越多參與者的加入,這一細分市場的競爭也變得愈發激烈,因此不僅促使相關廠商不斷推陳出新,提升產品品質和使用者體驗,也加速了市場的進一步細分化。盡管主流廠商出於成本、市場風險等方面的因素,目前並且涉足這一領域,但這個細分市場的繁榮,無疑也為智慧型手機的多元化提供了一定的參考。

盡管模組化設計手機擁有更高的靈活性,但這一方案目前只有可能停留在HMD Fusion或CMF Phone 1這樣相對表面化的層次,因為此前先行者就已經用實踐證明,模組化方案所面臨的諸多因素的挑戰至今還難以徹底解決。

以此前主流廠商推出的這類機型moto Z系列為例,就曾試圖以高度功能化的模組和私有介面,構建出自己的生態體系,使用者則可以根據自身需求、使用場景,方便快捷地在影像、喇叭、電池等模組中進行切換。在這類模組化手機的體系中,手機作為連線這些模組的中樞,就使得其外觀必須要盡可能保持一致性,尤其是在與模組連線的介面部份更是不能有任何改動,以確保模組的相容性。此前moto Z系列就曾在釋出時承諾,其功能模組後續將相容多代手機。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moto Z系列機型所受到的這種限制,顯然無法滿足使用者對於機身外觀和內部元器件堆疊、散熱等方面的需求。因此在智慧型手機叠代速度不斷加快的情況下,這樣的局限性也導致其很快就沒有了後續產品,並成為「前車之鑒」。

Nothing Phone(2a)

目前在市場中,這類小眾廠商憑借著差異化的產品特性,也開辟了屬於自己的生存空間。據調研機構Counterpoint公布的相關數據顯示,憑借CMF Phone 1和Nothing Phone(2a)這兩款產品的出色表現,Nothing已成為印度手機市場增長最快的品牌,出貨量同比增長567%。截至今年4月,Nothing所有產品的累計出貨量已達300萬台,營收也早在2022年就已達到了2.5億美元。

但是在這樣看似光鮮的「錢」景背後,小眾廠商實際上所要面臨的挑戰與壓力都不容小覷。雖然主流廠商出於各方面因素,並未全面涉足所有的細分領域,但隨著主流機型在諸如防護、續航、通訊功能等關鍵指標上,已經在不斷填補空白地帶,也在不斷壓縮小眾廠商的生存空間。

例如OPPO A3系列和vivo Y200系列等機型,就正是這一趨勢的體現。這些機型不僅在硬體配置上進行了顯著的提升,還針對特定使用者群體提供深度最佳化和專屬設計,也使得小眾廠商以往的優勢逐步被淡化。

面對這一趨勢,小眾廠商就不得不加快自我前進演化的步伐,用更為鮮明的差異化以及更具吸重力的價效比策略來拓展市場份額。例如AGM此前就透過類似「外骨骼」的設計方案,繼續強化了其產品端的防護長板,並透過配備熱成像、測溫等顯著差異化的功能來突出專業性。同時還在售後方面的針對性傾斜,也解除了許多使用者對於售後保修方面的疑慮。

與此同時,小眾廠商如今也開始逐步展現出了「卷」硬體配置的趨勢,例如Ulefone剛剛推出的Armor 28 Ultra就是其中的代表。眾所周知,小眾廠商由於市場規模等方面的因素,產品往往並沒有什麽價效比可言。但隨著主流機型在耐用性、續航等方面的不斷突破,小眾廠商也也開始將高端配置引入到這類專業或準專業級裝置中,使得其效能與定位更匹配,也逐步其具備了成為主力機的潛質。

對於使用者而言,小眾廠商的不斷前進演化顯然是一件好事,這也意味著過去由於資訊不對稱所價格水分將會被逐步收攏,甚至還會進一步與主流產品開卷。而這一趨勢的出現,無疑也就意味著消費者未來將會有著更優質、且更多元化的產品可供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