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手機

手機安全能力不斷前進演化,軟硬結合構築更全面防護

2024-09-05手機

日前三星方面海外市場推出了一款基於Galaxy A55打造的機型Galaxy Quantum 5,除了在硬體配置方面與前者基本保持一致以外,Galaxy Quantum 5最大的亮點是其還額外配備了來自ID Quantique的S2Q000量子隨機數發生器(QRNG)芯片,配合三星自己的Knox解決方案,可為使用者帶來更為安全的使用環境。

智慧型手機搭載量子隨機數發生器,無疑是數據加密和個人資訊保安領域的一大進步,其核心價值在於能夠生成不可預測、且真正隨機的數位序列,當這些序列用於加密通訊體系的金鑰時,就能夠有效提升安全性,從何使得竊取或篡改資訊現階段幾乎沒有成功的可能。

在加密通訊這一過程中,金鑰就直接決定了數據傳輸的安全性,盡管常見的隨機數生成方式已經得到了廣泛的套用,但其受限於演算法復雜度和計算資源,仍面臨著可能會被破解的風險。而量子隨機數發生器則借助量子物理現象中的不確定性原理,所生成的隨機數在理論上具有真正的隨機性,因此現階段在理論上也無法被破解,從而賦予了加密金鑰更高的安全性。

量子加密用於視訊采集的例項


自從2020年三星方面推出Galaxy Quantum系列以來, 「量子加密」就一直是該系列機型最主要的亮點,也滿足了使用者對於更高標準數據安全的需求。盡管量子隨機數生成技術在數據安全性上現階段有著更好的表現,但其在實用性上對大多數普通使用者來說卻相對十分有限。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絕大多數場景的數據傳輸本就經過了一定程度的加密,因此將量子隨機數金鑰套用於這些場景無異於「用牛刀殺雞」。

目前,智慧型手機也早就超越了單純的通訊工具範疇,並高度滲透到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其所儲存的數據也呈現出爆發式增長態勢,其中就涵蓋了使用者的身份資訊、財產資訊,乃至更高敏感度的生物辨識特征等私密數據。隨著越來越多使用者對於手機數據安全與私密保護的愈發重視,手機廠商也采取了軟硬結合的策略,從多個維度提升其安全防護能力,以滿足使用者日益增長的相關需求。

其中在硬體層面,智慧型手機的安全防護就經歷了從簡單到復雜、從單一到全面的演進過程。而獨立安全芯片的引入,無疑就是其中的一大亮點。例如,金立就早在2016年推出了內建獨立安全芯片的M6系列機型,不僅可以為使用者帶來私密空間、支付保護、虛擬位置、套用鎖等一系列功能,還極大提升了手機在數據處理和儲存過程中的安全性。隨著相關技術的進步,獨立安全芯片的功能也得到了不斷的擴充套件與最佳化,部份功能甚至已經能夠與作業系統深度融合。

目前的高端市場中,搭載獨立安全芯片或使用客製SPU單元主控的機型並不在少數。這些產品透過硬體級的加密技術,為使用者的通訊、移動支付等套用場景也提供了金融級的安全防護能力。以OPPO Find N3為例,其就搭載了經國家密碼管理局國密二級認證的獨立安全芯片,是目前消費級市場能買到具備最高防護標準的產品,配合安珀實驗室自研、代號為"孤島"的安全技術,透過軟硬體結合的方式也實作了系統與套用層的隔離。

此外,定位更偏商務向的vivo大折疊X Fold系列自亮相以來,便一直保持著配備客製SPU單元旗艦SoC的傳統,從硬體的底層架構來強化安全性,並配合系統層面的多重防護機制,實作對使用者數據安全防護能力的全方位覆蓋。

除了硬體層面之外,手機廠商在軟體方面也同樣在不斷提升安全性。例如透過開發專業的安全管理系統、加密技術,以及即時監測與防護機制,智慧型手機目前已經能夠自動辨識,並攔截惡意軟體、釣魚網站等潛在威脅。同時許多機型還提供了使用者自訂的安全設定選項,以及數據備份和恢復、遠端釘選與數據擦除等應急功能。

iOS沙盒機制示意圖

目前無論iOS、還是Android系統,均將數據安全與私密保護視為了核心競爭力之一,並不斷推出創新功能來滿足使用者的更多需求。比如蘋果的iOS就以獨特的沙盒機制聞名,這一機制為每個App分配了獨立的儲存空間,有效隔離了不同套用的數據幹擾和互動,降低了數據泄露的風險。同時蘋果方面對使用者私密保護也極為重視,關鍵數據往往只儲存在原生的安全區域內。此外由於采用了端對端的加密方式,因此蘋果的雲服務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使用者的數據和私密安全。

而在Android陣營,國內手機廠商更是走在了前列。面對Android系統更開放、套用生態復雜的特征,國內廠商透過不斷最佳化系統層面的安全機制,為使用者提供了一系列實用的私密保護功能。從套用行為記錄到惡意行為攔截、再到限制廣告跟蹤,這些功能不僅增強了套用行為的透明度,還有效降低了使用者私密泄露的風險。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國內廠商在私密空間等特色功能上也走在了行業的前列,相比之下谷歌的行動就略顯遲緩。盡管後者在Android 15中引入了「Private Space」功能,可為使用者提供了一個存放敏感套用和檔的獨立空間,但這一功能與國內機型早已普及的私密空間相比,則更像是「收編」、而非創新。

除了系統層面的安全防護之外,App同樣也是使用者數據安全和私密保護的重要一環。盡管過去Android套用濫用許可權的問題,確實給不少使用者帶來了困擾,但隨著Android系統的不斷改進,這一現象也正在逐步得到改善。此外各大市集也陸續加強了對於上架套用的稽核力度,來確保相關App不會過度索取許可權。

但對於使用者而言,手機廠商所提供的軟硬體安全保護措施僅僅只是一個基礎,要想真正保障自己的數據和私密安全,養成良好的使用習慣更為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