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手機

手機有必要買五六千甚至上萬的嗎?

2023-12-19手機

如果是接打電話為主要訴求,甚至唯一訴求,那千元機都沒必要買,百元左右的功能機,一抓一大把,功能簡潔,待機又久,但除了少部份年齡較大的老年人外,大家還是願意用智慧型手機。

邁入了智慧機領域,大家的 日常功能感知 就沒那麽明顯了,所以,能滿足必不可少的日常功能,微信,支付寶等的手機,理論上價格越便宜,價效比越高,從這個角度來說,如果再加上兩三年,最多四五年的使用周期,剔除掉那些效能孱弱的百元機(1000元以內),1500左右的手機,理論上價效比最高,價格繼續提升,對於使用體驗提升的邊際效應就逐步遞減了。

具體分價格段說下

一、1000-2000

這個價格段仍然是主打專一賣點為主

1、線下機主打顏值,拍照,處理器一般(夠用),但外圍配置縮水較多,比如單喇叭,轉子馬達。另外NFC,紅外則是能閹盡閹,但做工,尤其是第一眼印象和手感都不錯,也會有曲面屏機型。

2、另一類就是主打線上的價效比機型,效能相對好一些,外圍配置齊全(看齊中端機),做工,顏值,拍照,說不上差,夠用的水平,總體比較務實。

3、個別中端機型的優惠小記憶體版本,效能更強,但小記憶體並不推薦,且優惠活動可遇不可求,不具有參考意義。

二、2000-3000

同上個價格段定位基本一致

1、主打顏值拍照
2、主打效能/價效比

不同之處是,主打效能價效比的機型,效能水平/遊戲水平,已經基本能和旗艦手機持平。
主打拍照和顏值的手機,做工/手感也基本能和旗艦手機持平,並且效能提升不少,日常使用,包括多數場景的遊戲體驗和效能手機沒太大差別,高負載場景,調低畫質/幀率,也能流暢使用。

三、3000-4000

勉強還能算中端機序列,因為已經有很多旗艦機殺入到了3999價位。大部份機型都更加全能,單獨靠效能和價效比殺入到這個價位的機型很少,即使有,也不推薦選擇。更多的機型成為了全能機型,主要以中端拍照影像機型的頂配版本/大記憶體版本為主。除了遊戲發燒友建議選擇專業的電競手機外,其它大部份人群的遊戲,拍照體驗都能在這類機型得到滿足。可能算是價效比和使用體驗結合最好的機型。

四、4000以上

屬於旗艦行列,影像模組漸趨專業,做工顏值更加精致,配置全面。

這其中,主要分類是 標準版旗艦 頂級大旗艦 。兩者主要區別入下

1、標準版旗艦,外觀和頂級大旗艦幾乎一樣,核心配置,主要是影像配置會略有縮水,但仍然超越幾乎所有中端影像手機。
2、外圍配置選擇性縮水/缺失。包括但不限於,防水等級,無線充電,指紋辨識型別,USB規格等。
3、除此之外,還有一些獨特的賣點,能提升產品力。比如物理可變光圈,衛星通話/簡訊功能,或者是一些客製版,聯名版本的機型等

五、總結一下:

1、價格的提升主要是體現在, 外形做工,拍照,效能(包括儲存),外圍配置,附加內容 幾方面。其中,效能(包括儲存)對於手機整體使用體驗的影響最大,從實用角度來說,2000以內,很多機型都能滿足這個要求,對於普通大眾來說,完全夠用。

2、顏值,做工,拍照以及附加內容的提升確實有助於體驗提升,但相較於價格提升, 溢價較為普遍

3、需要補充的一點是,即使是效能或者主要配置一樣的同品牌機型,實際體驗也和價格成正比。比如同樣的鏡頭模組,3000元手機在用,4000元手機也在用,那4000元手機的實際拍照效果極大可能會更好,因為除了硬體本身外,軟體演算法,對於硬體水平的發揮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包括手機的效能釋放,包括整體系統的流暢度度,以及續航排程水平等。這部份軟體演算法的能力一般情況下體現不到參數列中,也就很容易被人忽略。

4、另外,在經濟條件基本變化不大(絕大部份人)的情況下,大家選擇手機的價格段變化不會太大。這可能也使得很多人對自己認知之外的使用體驗感觸不深。當一個用慣的了主攝級的潛望長焦拍照的使用者,突然換到一兩千元的手機時,那種體驗落差明顯更有沖擊力,而用慣了千元機的使用者未必會覺得千元機拍照有多差。而實際上,很多千元機主攝在光線好的情況下拍照表現較過去已經有非常明顯的提升,鏡頭模組的差別主要還是在廣角,長焦,和夜景暗光環境下。而這些場景對於普通使用者來說並不普遍。

5、至於獨特賣點,聯名機型等,不用說了,有需求的且不差錢的,自然會買,夠不著的,直接繞道即可。

其實就和有些人選擇名車名表一樣,相對於產品本身的功能,心理滿足感可能也同樣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