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手機

AI手機關註度大幅攀升,成本與體驗的平衡是關鍵

2024-07-20手機

近日調研機構Canalys釋出的相關報告顯示,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已連續三個季度呈現增長態勢,出貨量達到2.88億台、同比增長12%,其中三星、蘋果、小米、vivo和傳音依次占據了前五的位置。對此有分析師認為,手機廠如今快速推進AI功能落地的戰略,後續或將刺激出貨量的進一步增長。

在相關調研結果中表明,目前國內手機使用者對於AI功能展現出了極高的興趣,遠超其他區域,因此這也意味著這類產品將會擁有更大的發展空間。事實上,國內手機廠商自這一輪AI浪潮出現以來就已開始進行相關探索,雖然各家AI功能的具體落地形式存在差異,但在部署上早已是不甘落於人後。

例如vivo目前的中高端機型型普遍已將自研藍心大模型作為標配,OPPO更是在不同平台的產品上實作了AI電話摘要、AI文章總結、AI摳圖等功能,小米除了將小愛同學作為AI落地的一個方向以外,還透過AI來為小米影像大腦賦能、並命名為小米AI大模型計算攝影平台。這些頭部廠商在AI功能落地上的「各顯神通」,不僅推動了整個行業的升級,也極大激發了使用者對於AI手機的興趣與期待。

但這一趨勢的興起,也並非僅僅來源於使用者自身的選擇,而是多重因素交織的結果。智慧型手機產品的高端化趨勢便是其中之一,由於定義AI手機的關鍵因素之一,便是端側算力可以滿足AI大模型的需求,但在AI手機這一概念興起之初,只有諸如高通驍龍8 Gen3、天璣9300這類旗艦SoC能夠達到要求,再加上記憶體等硬體方面的局限性,使得AI當時儼然成為了高端機型的專屬功能。雖然如今隨著AI功能向中低端市場不斷滲透,這一現象如今已經有所改善,但旗艦產品在體驗上明顯還是相對更為出色。

但需要註意的是,相關調研數據進一步揭示了目前AI手機的另一重要趨勢,即25-44歲的中堅使用者群體成為了推動其快速發展的核心力量。這類使用者不僅在日常生活中高度依賴智慧型手機進行資訊獲取、社交娛樂,更是將其視為了提升工作效率、最佳化生活品質的重要工具,因此往往對於手機AI功能的需求也顯得更為迫切。

雖然相關數據表明,AI手機在國內市場或將有著巨大的潛力,但同時也面臨著諸多挑戰,其中成本問題無疑是最為棘手、且急需解決的關鍵環節。盡管有數據揭示了一個趨勢,即使用者對AI功能的興趣與購機預算成正比,即預算越高、對AI功能的期待與接受度也相應提升,但這並不意味著較低預算的使用者群體對AI功能就毫無需求。

如今對智慧型手機而言,端側算力不足無疑是制約AI功能快速發展的一大因素,雖然現階段中高端主控的NPU算力已經大幅提升,能支持70-100億參數的大模型,但即使是高通驍龍8 Gen3、聯發科天璣9300這樣的旗艦主控,在算力上與雲端相比仍有指數級的差距,這也意味著即使是頂級旗艦手機也無法滿足更大規模大模型的需求。旗艦機型尚且如此,受制於成本的中低端產品自然也不會例外,這顯然就將影響AI功能向更多產品滲透。

為突破本地效能這一局限性,引入雲端算力來實作AI功能是目前較為普遍的一種解決方案。對於手機廠商而言,這在技術上幾乎沒有什麽難度,畢竟手機此時只需承擔數據傳輸和顯示結果的任務,不僅避免了因硬體配置升級所帶來的成本提升,還有助於實作AI功能的快速叠代更新。對於使用者而言,只需要網路連線穩定,就能用到高品質的AI服務。

但這種方案也並非沒有代價,由於雲端大模型的每一次使用都會產生成本,所以即使拋開搭建雲端伺服器的成本,一旦使用者量過大就會導致其使用成本大幅攀升。因此後續采取訂閱或其他付費方式幾乎不可避免,因為只有付費使用才能使得其永續,例如三星方面就曾暗示其Galaxy AI服務未來可能會收費。然而在初期免費服務的基礎上,要如何培養使用者對此的付費習慣就將會是個不小的難題。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引入雲端大模型盡管能解決端側算力不足的問題,但也會帶來了新的矛盾。一方面為了降低成本、普及AI手機,廠商就會更多的依賴雲端算力,但另一方面過度依賴雲端,又可能會導致端側算力的停滯不前。

更為致命的是,由於雲端大模型無法享受到以往互聯網行業規模效應所帶來的加成,隨著使用者數量的不斷上升,其使用成本也會隨之增加。例如微軟的AI編程助手Github Copilot目前價格為10美元/月,但增加一位使用者就會導致20美元的虧損,這對於手機廠商來說顯然會很難接受。

因此現階段對於手機廠商來說,除了繼續推進AI功能在產品端的落地之外,如何平衡雲端和端側算力之間,並在硬體成本和使用成本上找到最好的解決方案,或將成為決定未來AI手機能否成為助推劑的一大看點。而除了基礎的AI大模型之外,新的殺手級AI套用以及AI與現有功能的融合,顯然也將成為幫助更多使用者接受AI手機的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