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手機

存量超20億部,廢舊手機也需物盡其用 | 新京報快評

2024-03-13手機

廢舊手機。圖/IC photo

據【工人日報】報道,中國迴圈經濟協會數據顯示,目前一部手機的平均壽命在2.2年左右。中國平均每年產生4億部以上廢舊手機,廢舊手機存量超過20億部。該協會研究數據還顯示,手機廢棄後,約54.2%被消費者閑置留存,只有約5%能夠進入專業的廢舊手機回收平台、「以舊換新」活動等回收渠道。

手機行業如火如荼地發展,廢舊手機的去向也備受關註。然而,時至今日,大部份廢舊手機尚未進入「綠色迴圈」。

究其原因,從消費者端來看,主要在於回收價格低、不夠方便快捷、數據安全性難以保障,其中最為關鍵的因素,恐怕是「賣不上價」。當下手機產品叠代較快,二手機「身價」本就會出現下跌乃至跳水;一些功能受損的廢舊手機,回收起來更是和「磚頭」無異。

因此,消費者寧願將手機閑置也不願賣掉——回收市場發育不起來,相應的回收網路、數據安全問題,自然也就難以得到關註和解決。

從企業端來看,廢舊手機回收行業近年來雖有所發展,但總體上來看,一方面環保、裝置投入及危廢處理等成本較高;另一方面,囿於回收量較小、提煉成本高,難以形成規模化優勢,有的企業甚至出現「回收一台虧一台」的局面。此外,部份金屬材料行情變化大,也影響著企業的回收處理積極性。

歸根結底,在手機回收鏈條上,中國消費者和企業總體缺乏強烈的利益驅動。而目光向外,參考學習國際經驗,我們能夠做的其實不少。

比如,一些國家在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與處理上,實施了回收獎勵金和稅收減免等激勵措施,居民可以獲得回收獎勵金或享受稅收減免。針對回收企業,則進行稅收減免,增加其經營利潤,並鼓勵企業在環保領域的投資和創新。

同時,也立法要求電子產品制造商負責回收和處理廢棄產品,並規定了回收目標和標準,還透過建立制造商責任制度,要求電子產品制造商在銷售產品時支付環保費用,用於資助廢棄產品的回收和處理。

而中國目前僅規定在電視機、電冰箱、洗衣機、空調器4類家電產品中鼓勵生產企業實施回收目標責任制,對於廢舊手機尚未明確責任或制定回收率目標。

垃圾是放錯地方的資源。廢舊手機,實為「城市礦產」,促進廢舊手機的回收,也有助於降低環境風險。

因此,讓廢舊手機「活」起來,進一步啟用這片綠色迴圈經濟的「藍海」,既利民也利企更利國。這也呼喚著相關各方更多的關註與建設。

撰稿 / 張瑜(媒體人)

編輯 / 徐秋穎

校對 / 劉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