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手機

真實使用者視角下的小米 14 Ultra,值得購買嗎?

2024-03-02手機

小米 14 Ultra應該是我第一次先發入手小米的旗艦機型,買了和現在手上小米 14 Pro一樣的16GB+512GB版本。

坦白來說,看了釋出會之後我其實很不滿意今年小米 14 Ultra的升級振幅。仔細捋一捋,發現除了常規的效能升級,新增衛星通訊以外,相機上的進步基本上就是補全了小米 13 Ultra本該就有的一些缺失點,比如長焦微距,景深融合。

所以就我的觀點而言,還是一樣, 與其稱之為小米 14 Ultra,不如叫做小米 13S Ultra。

當然本著實事求是的想法,如果沒有真實購買,這樣的觀點始終是空中樓閣,所以最終還是入手了小米 14 Ultra。我想看看同樣的16GB+512GB版本值不值得1500元的差價(從原來的12GB+256GB換成了16GB+512GB)。

老規矩,在開始分享使用體驗之前,還是先分享一句電子產品的購買原則: 明確真實需求,不盲目制造需求。

按照個人習慣,我不太想千篇一律的講手機跑分和遊戲體驗,先發的同學在這一方面說的比較多了。我主要想分享一下小米 14 Ultra這段時間使用的一些感受。

因為是自費購買,所以可以放心的講一些我認為做的不盡如人意的細節。

同時也會增加一些和小米 14 Pro的對比測試,幫助對於這兩個手機都有興趣的同學做一個更好的決策。

外觀設計

小米 14 Ultra外觀設計做的最好的一點就是延續了小米 13 Ultra的設計語言,而不是和小米14系列使用同一套設計。

小米 14 Pro的三明治結構設計讓邊框是高出玻璃面板大概1mm,很硌手,手感非常不好。

小米 14 Ultra雖然也是直角邊框,但是由於沒有突出前面板太多,並且金屬邊框也以一定的弧形進行了向後延伸,所以手感是得到了一定的保證的。

這張對比圖就能很明顯的看出來這兩個手機的邊框處理差異。

作為能打電話的相機來說,巨大的網路攝影機模組肯定是少不了的。正面來看,小米 14 Ultra的相機模組雖然巨大,但是總體來說還算好看,只是握持手機的時候非常容易碰到網路攝影機模組。

但是這個側面來看,不得不感嘆,不過度設計就不是小米了。小米的設計真的太太太工科了,總愛幹一些過度設計的活,還稱之為「火山口設計」。

這個側面設計真的非常迷,難以跟上設計師的思路,只能說我不懂,但是我大受震撼。從上至下分別是巴黎飾釘,螺紋鋼圈,陶瓷突起,整個一個「弓」字結構。

你就說會不會積灰吧。

我在小米 14 Pro的測評中就感嘆:

就我個人而言,小米 14 Pro的巴黎飾釘設計多少有點混搭的感覺,有點設計過度了。我還是會更喜歡iPhone15 Pro Max這樣收斂一些的設計。

沒想到到了小米 14 Ultra上面,在過度設計上面更進一步。無論是什麽樣的原因,在一個型號上面出現兩種Deco設計,這是非常罕見的操作。

小米 14 Ultra這次取消了傳統曲面屏設計,使用了小米 14 Pro上出現的「全等深微曲屏」。四邊等寬的螢幕在精致度上要比傳統曲面屏好了很多。

效能配置

小米 14 Ultra使用了目前高通最新的驍龍8 Gen 3 Soc。作為去年效能功耗最平衡的兩款Soc之一(沒錯,另一款是天璣9300),在溫度控制和遊戲效能上沒有什麽多說的,基本不用擔心,使用3-5年不會有任何問題,在使用過程中也沒有遇到過明顯發熱的地方,估計和雙路環形冷泵散熱系統也有很大關系。

記憶體配置方面小米 14 Ultra提供了三個可選版本,分別是12GB+256GB,售價6499元;16GB+512GB,售價6999元;16GB+1TB,售價6999元。

電池配置方面,小米 14 Ultra使用了5300mAh的金沙江電池,支持最高90W有線充電和80W無線充電。

影相

今年小米 14 Ultra的硬體升級振幅並不大,攝像模組配置是:主攝+浮動長焦+超廣角+特寫長焦。

小米 14 Ultra的鏡頭配置

小米 13 Ultra的鏡頭配置

小米 14 Ultra主攝像素為5000萬,傳感器使用了索尼的 LYT-900,光圈範圍在f/1.16-f/1.4.0

進步的地方:
- 小米 14 Ultra從上一代的兩檔可變光圈提升至了無極可變光圈
- 從IMX989升級至 LYT-900。 LYT-900是IMX989的換工藝升級版,從40nm制造工藝升級至了22nm,功耗降低了43%,原生超動態範圍達到14EV,是IMX989的9.5倍。

除了主攝升級了傳感器LYT-900和無極光圈外,其余網路攝影機參數和小米 13 Ultra保持一致,傳感器也均為IMX 858。

演算法方面,小米 14 Ultra新增支持了景深融合,長焦微距,30X的AI計算。其實這幾個功能小米 13 Ultra也是能夠支持的。

綜合而言,小米 14 Ultra透過補齊小米 13 Ultra的一些小的軟硬體缺失,還是實作了比較大的可玩性的提升。最為直觀的感受就是顏色調教的變化,進一步提升了寬容度。

因為我自己的疑慮是小米 14 Ultra相比較於小米 14 Pro的攝影能力的提升,手邊暫時也沒有小米 13 Ultra,所以主要是以這兩個機型作為對比物件,前兩組會加入iPhone 15 Pro Max的對比。

第一組(盲測)

這裏面是亂序,大家可以看看哪組更好看,想知道答案的同學可以在評論區留言。

第二組(盲測)

第三組(30X變焦)

小米14 Ultra 在30倍及其更遠距的變焦會有有一定機率開啟AI增強。前提是光線充足,AI能辨識,最好不要拍攝小文字,那你會得到一團亂麻

開啟AI增強後的效果真的非常明顯,比下面的小米 14 Pro效果好了不止一個檔次。你要說是專業的相機長焦鏡頭拍出來的我都信。

第四組

這一組照片其實就是釋出會提到的氛圍感。小米14 Ultra的寬容度範圍更大,顯得德味更重。

第五組

第六組

第七組

小米 14 Pro

iPhone 15 Pro Max

作為同樣的萊卡經典模式的直出圖片,這一組的差異特別大。小米 14 Pro的白平衡出現了問題。可以參考一下iPhone 15 Pro Max的圖片,這是顏色反應最準確的圖。

第八組(景深融合)

在開啟3.2X變焦後,會出現淺景深和景深融合的切換選項。

第一張是開啟了景深融合的樣張,第二張是淺景深的樣張。最大的區別就是,景深範圍擴大了,後面的小車變得更加清晰了。

最後

關於價格變化

關於價格順便多說幾句。今年的小米 14 Ultra比上一代小米 13 Ultra起售價高了500元,但是配置提升並沒有非常大,個人是覺得價效比降低了。

標綠的是Ultra的定價,標橙的是Pro系列的頂配價格,紅色字型代表Ultra系列的入門價格和Pro頂配對應的價格。

發現了的問題是:

1.小米 10 Pro頂配12+256GB版本的售價為5999,Ultra的入門價為5299,同Pro頂配12+256GB對應價格為5999。 Pro系列和Ultra入門的價差為-700;同配置價差為0
2.小米 11 Pro頂配12+256GB版本的售價為5699,Ultra的入門價為5999,同Pro配置12+256GB對應價格為6499。 Pro系列和Ultra入門的價差為300;同配置價差為500
3.小米 12s Pro頂配12+512GB版本的售價為5899,Ultra的入門價為5999,同Pro配置12+256GB對應價格為6999。 Pro系列和Ultra入門的價差為100;同配置價差為1000
4.小米 13 Pro頂配12+512GB版本的售價為6299,Ultra的入門價為5999,沒有同Pro配置。 Pro系列和Ultra入門的價差為-300;
5.小米 14 Pro頂配16+1TB版本的售價為5999,Ultra的入門價為6499,同Pro配置16+1TB對應價格為7799。 Pro系列和Ultra入門的價差為500;同配置價差為1800

我們再整理一下圖表:

小米13一代沒有對應配置,同配置價差定為價格0

透過Ultra系列價格差走勢下降的3代我們還能進一步的分析出問題:

1.小米11因為處理器出現的Wifi模組問題
2.小米12系列因為處理器問題出現的緊急叠代問題

連續兩代機型都出現了一定的問題,所以為了挽救高端機型的銷量,短暫出現了小米13系列上的價格窪地。但是縱觀整個系列的歷史價格走勢,小米 Ultra系列的價效比是在降低的。

關於背部材質問題

首先需要承認一個問題,小米 14 Ultra龍晶藍版本背部材質在科學廣義概念上來說,確實是陶瓷。

但是這個事情最關鍵的地方不是到底是真玻璃還是真陶瓷,而是小米在行銷中企圖透過模糊科學概念和大眾觀念,來塑造一個高端品牌形象,對大眾約定俗成的觀念造成了巨大的沖擊,從而受到質疑。

這不是一個普通電子消費品該做的事情,尤其是在這個塑造高端化形象和首款汽車即將釋出的關鍵節點上。

小米的行銷手段完全是對過去的路徑依賴,模糊認知口徑打擦邊球不該是一個高端產品該做的事情。

即使大眾現在知道了玻璃含有晶體就算陶瓷,那又有什麽用呢?並不會對品牌形象產生任何正面效果。

馬上小米 SU7就要上市了,定價預期也給得挺高,那預期的受眾範圍一定是小米手機使用者中的中高端群體,他們在意的是品牌信任感和品牌形象。

現在對使用者造成的影響就是,今天小米能夠在自家頂級系列上整活,那會不會在小米汽車上整個這種花活出來?

手機說到底不喜歡換了就是了,汽車能嗎?

真心覺得小米應該好好復盤一下這種行銷手段是否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