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手機

真我12 Pro+先發拆解:穿著旗艦「外衣」的中端機

2024-02-28手機

本期拆解的主角,是剛剛釋出的真我12 Pro+。過去幾年,真我這條產品線一直主打影像,這次的12 Pro系列也不例外。作為其中的超大杯,真我12 Pro+的ID設計和內部結構是怎樣的?產品思路和配置規劃相較前代有哪些調整變化?下面,我們就透過拆解的方式來分析一下。

從直觀的視覺呈現角度來說,真我12 Pro+的整體造型和線條輪廓,基本延續了前代的風格,正面雙曲屏和背面雙側大曲率收弧,中框為塑膠材質,初次上手感覺很輕薄。

後蓋表層采用素皮材質,貫穿的中線將其一分為二,圓形後置相機模組放在了上部居中的位置。作為升級產品,真我12 Pro+的變化主要體現在細節上,首先是鏡頭位置和排布方式,從橫向一字排開,調整為上下2+1的組合,鏡頭環從平整的亮面,改為了細密的紋理,中線從立體縫線,變成了類似金屬表帶的菱紋拼接,鏡面融合了光錐紋理和漸變UV紋理,這三方面正是官方提到的奢表設計。

相較而言,讓我印象更深的卻是後蓋的素皮,沒有那種廉價的塑膠感和硬質感,摸起來柔軟度和彈性,確實很像皮革,拿在手裏貼合感和阻尼都很強。

下面開始拆機。關機後,取出SIM卡托,雙nano疊層設計,塑膠邊框和框架+金屬擋板,搭配黃色防塵防水橡膠圈。

凸出的鏡組,使得手機無法平放在加熱板上,還得先從中下部開始。

加熱後,粘膠逐步軟化,可後蓋四周依舊粘得非常緊,所以只能借助金屬薄翹片開啟突破口,然後更換塑膠翹片向前推進,除了底部兩個角稍微費點勁,左右下三邊都沒什麽難度,速度不算快,但也沒遇到什麽阻力。難點出現在上部,從手上反饋的力度來看,鏡頭周圍有獨立的點膠位,面積大、黏性強,反復加熱兩次之後,才徹底清理完畢,成功開啟後蓋。

後蓋整體由兩部份構成,灰色的整塊塑膠內襯,相當於後蓋的整體框架,周圍一圈包邊是輪廓塑型的邊沿,中間還有兩條豎直的包邊貫穿上下,形成一個淺淺的凹槽,用於放置金色裝飾帶,兩邊相同面積的區塊鋪設素皮,透過大量粘膠固定,湊近可以看到它們相互間涇渭分明的界限。

材料的特性,使得後蓋整體有著較強柔韌性和延展性,稍微用力捏一下,就能產生形變,這也使得它能更緊密地貼合在中框上。

真我12 Pro+後置采用三攝方案,而鏡頭區域的黑色圓環則有4個,迎著光源可以看到,三攝對應圓環是透明的,剩下那個用於裝飾,所以沒做透明處理。LOGO的裝配方式跟GT5 Pro一樣,只不過位置調整到了左下角。

後蓋內側四周一圈粘膠比較寬,從褶皺和打結的情況,能看出它的黏性很強。跟之前猜測的一樣,靠近相機的粘膠不僅加寬了,而且,主攝右側和長焦鏡頭下方,以及副板區域,設定了單獨的點膠位,黏性比四周的粘膠還要強。

左上方和右下方,各有一塊散熱膜,分別對應上下兩個喇叭。超廣角鏡頭左側有一塊長條形泡棉,對應NFC線圈,中間一大塊長方形泡棉對應電池,它們都起到了緩沖保護作用。

DECO內側有一塊黑色塑膠內襯,采用3顆螺絲+粘膠的雙重裝配方式,與之前拆的幾款手機不同,它的內襯邊緣小於DECO開孔,並沒有跟外框形成奧利奧的夾層效果。

從邊角裸露部份的光澤度可以看出,DECO主體為金屬材質,透過CNC工藝一體成型,周圍分布著3個金屬限位柱,輔助後蓋裝配,同時還肩負著訊號傳導工作,對應手機主體的3個金屬彈片。

3顆鏡頭對應位置都有泡棉圈保護,上面的橢圓形開孔對應閃光燈,外側看起來好像都是透明的,給人一種雙LED的錯覺,實際上,裏面被遮住了一半,這就不僅僅是美觀問題了,多少有點故弄玄虛的意思。長焦鏡頭位置還有個細節,跟小米14 Ultra一樣,都出現了半圓弧的刻痕,不知道有什麽作用。

手機主體四周同樣有粘膠殘留,蓋板透過11顆螺絲固定。

左側和上方各有1條天線FPC。NFC線圈位於右上方,將超廣角鏡頭環繞其中。主攝左側可以看到部份金屬板裸露,輔助散熱和訊號溢位,限位柱對應的金屬彈片靠右側分布。閃光燈在主攝左上方,采用單LED燈珠配置。

讓人疑惑的是,周圍並沒有發現後置環境光傳感器。

中間有塊散熱膜,覆蓋了電池60%的面積,並向上延伸,覆蓋了潛望長焦和NFC線圈大部份區域。

擰下蓋板所有固定螺絲,撬起取下蓋板。

蓋板內側喇叭和前置鏡頭對應位置,分別設有泡棉墊和泡棉圈,提供緩沖保護。右上方兩個觸點對應頂部天線FPC,中間和左上方的觸點對應NFC線圈,主攝旁邊的3個觸點對應閃光燈,左右兩側各有1塊導電布。主攝、超廣角、潛望長焦鏡頭的BTB對應位置,都設有泡棉墊緩沖保護。右側中間位置的觸點,對應另一條天線FPC。

手機主體最顯眼的還是後置三攝,其中主攝和潛望鏡頭凸出明顯,從側面可以看到,它們有專門的金屬框架,起到固定和限位作用,並提供散熱輔助。

超廣角鏡頭既沒有粘膠,也沒有額外的固定措施,僅靠一條FPC連在主機板上,下面的黑色方塊不是泡棉,主要用來墊高鏡頭。

主機板A面小的部件和電容都做了點膠處理,四周分散的金屬彈片用於傳遞訊號。降噪麥克風位於左上角,外面沒有金屬罩。前置鏡頭和BTB背面貼有散熱膜,緊挨著的是喇叭,右側有一黑一白兩條同軸線,連通主副板。主機板有1顆單獨的固定螺絲,在同軸線接頭旁邊。主機板A面遮蔽罩上貼有銅箔和散熱膜,3個金屬彈片都露了出來。

斷開電池的BTB,然後是左邊一排和前後四攝的BTB,超廣角和潛望鏡頭都可以直接取下來,主攝還有粘膠輔助固定,前置鏡頭則需要撕開背部的散熱膜才可以取下。

搞定這些之後,真我12 Pro+的前後四攝就湊齊了,5000萬像素主攝,索尼IMX890傳感器,1/1.56英寸大底,支持OIS光學防抖、四合一像素融合和2倍無失真變焦。6400萬像素潛望式長焦鏡頭,豪威OV64B傳感器,支持3X光學變焦、6X無失真變焦和120X數位變焦,傳感器面積1/2英寸,支持OIS光學防抖、EIS電子防抖和四合一像素融合,光圈f/2.6。800萬像素超廣角鏡頭,海麗仕Hi846W傳感器,這顆鏡頭就有點湊數的味道了,因為它之前主要被用作平板電腦的前置鏡頭,像小米平板6、OPPO Pad、vivo Pad 2前置用的都是它。3200萬像素前置鏡頭,索尼IMX615傳感器,跟前代真我11 Pro+保持一致。

拆解繼續,斷開右側兩條同軸線,擰下主機板固定螺絲,撬起取下主機板。

A麵包括電池在內,所有BTB介面,都設有橡膠圈保護。

主機板采用單層設計,PCB非常薄,有利於上面的芯片和部件散熱。

由於主攝和長焦鏡頭模組體積較大,不得已采用破板的方式容納兩顆鏡頭,兩者對應位置的主機板出現大面積鏤空,用於降低鏡組高度,盡量緩解凸出的問題。為了方便連線主機板,後置三攝的BTB都做了疊層墊高處理。至於中間靠下的鏤空,則是為金屬限位柱預留的。

主機板B面大部份遮蔽罩上方,都覆蓋有銅箔,核心位置還塗有矽脂輔助散熱,周圍的電容同樣做了點膠處理,右上角的圓孔對應降噪麥克風。

撕開所有銅箔和散熱膜,它們下面還有一層散熱材料,輔助芯片散熱。

主機板B面有多顆芯片露出,其中印有SM7435的,是來自高通的第二代驍龍7s處理器,它並沒有跟RAM堆疊封裝在一起,而是直接焊在了主機板上。緊挨著兩顆稍小的芯片,均來自三星,分別是12GB LPDDR4X執行記憶體和512GB UFS 3.1快閃記憶體。旁邊2顆同樣大小的,是來自南芯半導體的SC8547電荷泵快充芯片。邊角處另一顆反光的芯片,是來自高通的PM7250B電源管理IC。主機板A面主攝上方有一顆芯片露出,它是來自高通的WCN6750 WiFi藍芽芯片。

中框防滾架左上方的泡棉圈,對應降噪麥克風。

撬起旁邊的小塊PCB,它背面整合了紅外發射器和前置環境光傳感器,其中,紅外對應位置的螢幕,有一個圓形透明區域。

前置鏡頭位置,有一圈粘膠輔助固定,同時設有泡棉圈。旁邊的頂部喇叭,還兼顧著聽筒功能,透過2個觸點連線主機板,它來自瑞聲科技,采用1012規格。

主攝下方和BTB對應位置,都設有導電布。它和長焦鏡頭的金屬底座,跟中框是一體的。左下角的4個觸點,對應電源鍵和音量鍵。主機板核心對應位置,有大量矽脂殘留。四周分布的圓點,負責訊號溢位。

視線轉向下方,擰下副板區域所有固定螺絲,撬起取下蓋板。

真我12 Pro+采用聲學和觸覺一體化方案,底部喇叭與振動單元合二為一,整合在蓋板內側,兼顧了空間堆疊、效能和體驗,透過4個觸點連線副板,它來自瑞聲科技,型號為1519,之前在Redmi Note 13 Pro+上先發。

音腔表面覆蓋有一層泡棉,旁邊的圓孔上設有防塵網。

依次斷開螢幕、主副板FPC、指紋辨識的BTB,撬起取出指紋模組,真我12 Pro+采用的是短焦鏡頭方案。

斷開白色同軸線,撕下螢幕FPC,撬起副板,註意,它後面還連著一條黑色同軸線,斷開後才能取下副板。

跟主機板一樣,副板所有BTB基座都設有橡膠圈保護,周邊電容也都有點膠,麥克風整合在A面,沒有設定金屬罩,USB介面有紅色防塵防水橡膠圈。

中框的黑色泡棉對應麥克風,下面采用防呆設計,避免卡針損傷麥克風。喇叭對應位置也有紅色橡膠圈,提升密閉性,它的出聲孔可不防呆,尖銳物體會紮破裏面的防塵網。

電池采用單側易拉膠固定,根據圖示撕開膠布,向上一提就能輕松拆下電池。

它采用單電芯、單介面方案,容量5000mAh,制造商為欣旺達電子。電芯來自鋰威新能源,它是欣旺達的全資子公司,全稱為「東莞鋰威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11年,總部位於廣東省東莞市,專業從事3C消費類聚合物電芯的研發、制造和銷售,產品廣泛套用於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膝上型電腦、藍芽裝置、智慧穿戴裝置、無人機等智慧終端。

電池FPC還連著一塊長條形小板,從上面的LOGO來看,PCB供應商為勝宏科技。電池下方框架大面積鏤空,直接接觸VC均熱板,為電池和主副板FPC散熱。

到這裏,真我12 Pro+的拆解就基本完成了。realme的策略很明確,在產品定位和預算固定的情況下,把更多成本分配給外觀設計和影像系統。首先,面子工程做到位,雖然「身體」是中端機,但穿上各種設計和裝飾點綴的「外衣」之後,確實有了點高端範兒。其次,影像方面告別2億像素,開始進入專業攝影模式的賽道,旗艦主攝+潛望長焦的組合,顯然更實用,也更好用。既然預算有限,前兩者加大了投入,那其他方面必然有所減弱,比較明顯的就是核心配置和快充,算不上強悍的處理器,級別低半檔的記憶體和快閃記憶體規格,中規中矩的快充功率,這些總結起來就是……平淡。而這種「平淡」,在內部結構和做工用料上也有所體現,脫掉「華麗的外衣」後,露出了中端機該有的樣子,無論精致度還是細節處理,較真正的旗艦機還是差了一檔。

另外,透過拆解,我們還發現了真我12 Pro+的一個「小秘密」,那就是在配置和元器件上,跟去年釋出的Redmi Note 13 Pro系列有部份相似,比如,跟Note 13 Pro同款的第二代驍龍7s處理器和LPDDR4X執行記憶體,還有跟Note 13 Pro+一樣的UFS 3.1快閃記憶體,以及同樣來自瑞聲科技的喇叭與振動單元一體化方案。這也從側面說明,全球除了少數幾個具備較高自主研發占比的品牌外,大部份廠商的手機還是被限制在供應鏈的技術壁壘內,一旦你選擇了某款處理器,並且有了產品側重點之後,剩下的配套零部件和芯片,可選擇的余地並不大,甚至只有一套解決方案可選,想DIY組合一下都不行,這也是各品牌同價位產品同質化嚴重的核心原因之一。關於購買,真我12 Pro+顯然適合更看重影像功能,對核心配置和極限效能要求不高的使用者。

老規矩,結尾聊一個拆解相關的話題,這期要說的是真我12 Pro+上用的那顆SC8547電荷泵快充芯片,以及它背後的南芯半導體。

SC8547主要用於輸入降壓,為電池充電,擁有超過98%的充電效率,支持33W超級快充,整合10路系統保護功能,6路電荷泵保護功能,7通道12位元ADC,支持VOOC協定。它采用CSP-36pin,2.62*2.62mm封裝,不僅適用於手機、平板電腦,還可以裝配在穿戴裝置上。

上海南芯半導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專註於電源和電池管理的國產半導體設計公司,旗下有電荷泵、DCDC、ACDC、有線充電、無線充電、快充協定、鋰電保護等多條產品線,提供從AC到電池端的完整快充解決方案,產品覆蓋10W-200W範圍,其電荷泵大功率快充系列產品率先打破國外壟斷,透過了國內多家手機品牌的嚴苛測試,並實作大規模穩定量產,此前,華為、榮耀、小米、OPPO、vivo、聯想、摩托羅拉旗下的多款手機,都曾搭載過南芯半導體的芯片。而南芯的快充方案,還廣泛套用於有線充電器、無線充電器、車充、移動電源、儲能電源等領域,三星、公牛、紫米、立訊精密、安克、大疆等品牌也都采用過南芯半導體的相關技術和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