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寵物

魚的外形有哪些特征點?怎樣區分常吃的魚?

2024-02-14寵物

一、魚有哪些特征點?

帶魚、黃鱔,大家都認得,因為長相有特色,也很有故事。但是下面這些魚,你認得嗎?

如果你不釣魚、不買菜、不做飯,又沒學過相關專業,可能就只知道吃,卻不知道自己吃的是什麽魚。

其實魚在形態上有很多特征點。

但是這麽多特征點,不需要都知道,也不需要多嚴謹,只要粗略了解其中少數幾個特征,就足以區分常吃的魚:

(一) 鰭式

鰭式,指的是魚鰭的組成、結構,還有鰭條的類別、數目。

魚鰭有5個部份:背鰭、臀鰭、腹鰭、胸鰭、尾鰭。

其中胸鰭和腹鰭各有一對,分別在身體的兩側。

除此之外,還有兩種特殊的魚鰭可以了解一下:

一是脂鰭。

二是我們常吃的鮪魚和秋刀魚,尾柄上的小鰭。

不同的魚,魚鰭的數量、大小、形狀都有差異。這是對魚進行分類的重要鑒定標準之一。

舉幾個例子:

鱅魚、鰳魚,它們的背鰭就短短一個;而羅非魚的背鰭就要長得多;

還有的魚,有兩個背鰭,比如鯔魚,以及裸蓋魚(裸蓋魚就是所謂的「銀鱈魚」當中的一種,也有人管它叫「黑鱈魚」);而真正的鱈魚(俗稱「真鱈」)有3個背鰭。

鱈魚不僅背鰭多,臀鰭也多。大部份魚就一個臀鰭,而鱈魚卻有2個臀鰭。

再看腹鰭。腹鰭位置各有不同,主要分為三類。

腹鰭不僅有位置的區別,其大小也有很明顯的差異。比如剛才提到過的鰳魚,腹鰭比大多數魚都要小的多。這也是一個很容易辨認的特征。

接下來我們看尾鰭。常見的魚,尾鰭的外形大多是上下葉對稱的,有這幾種常見的形狀。

舉幾個例子:鮪魚的尾鰭接近新月形、鯽魚的尾鰭是線條柔和的深叉形、羅非魚的尾鰭是截直形的:

魚鰭的硬棘數量、軟條數量、邊緣有沒有鋸齒,這也是重要的特征。

但是數這個比較麻煩,而且不同的魚,棘條數量區間有重合,小白區分常吃的魚,不需要這麽麻煩,先跳過。

(二)鱗式

鱗式是比較精確的特征。大多數魚的兩側各有這麽一條虛線,叫做側線:

側線是魚的感覺器官,有聽覺和觸覺的功能,可以感知水流方向和水壓變化,幫助魚避開障礙、聯系同類、辨識食物和危險,用處挺多。每一種魚的側線鱗,也就是被側線孔所穿過的鱗片,其數量是有固定範圍的。

但一般人記不住,所以也忽略。我們只要留意一下鱗片的大小形狀和顏色特征就行了。

(三)魚身特征

1,體色

魚是什麽顏色,或者有沒有什麽斑點或紋理之類;

2,塊頭和體型

看魚身的大小、重量、形狀、身形比例;

3,腹棱:看下有沒有腹棱、腹棱有多長。

(四)魚頭特征

1,口位

2,有沒有「小胡須」,眼睛和魚嘴的相對位置之類的

二、鱅魚和鰱魚

魚的形態,是不同性狀特征的組合。

現在我們來看幾種常見的魚的外形特征。

首先是鱅魚和鰱魚。這兩個貨,跟青魚、草魚一起,並稱為四大家魚。鱅魚和鰱魚在外形上有共同點,那就是下唇比上唇突出,有點地包天,並且眼睛的位置很靠下,再就是鱗片都比較細小。

但它們的不同點更多,最明顯的是鱅魚的頭部非常大,頭長大於體高,頭長占到了身長的三分之一,甚至更多。所以鱅魚也叫作胖頭魚、大頭魚、大頭鰱、胖頭鰱,還有些地方管鱅魚叫做花鰱、雄魚。鱅魚的頭,非常鮮美,燉湯、清蒸都很好吃。剁椒魚頭就是用鱅魚的大腦袋做的。但是鱅魚的魚身肉質一般,刺兒又多,所以魚身比魚頭便宜很多。

飯店裏鱅魚的大頭燒菜給客人吃,魚身可能就用來做員工餐了。

其次,鱅魚的體色偏灰黑,側面上方和背面是暗褐色的,有黑色的細小斑點,側面下方和腹部是灰白色的。

而鰱魚,身體呈銀白色,所以鰱魚也叫作「白鰱」。

再一個明顯的區分特征,就是鱅魚的胸鰭比鰱魚長。鱅魚的胸鰭末端明顯超過了腹鰭起點。而鰱魚呢,胸鰭的末端沒有達到或僅僅略微超過腹鰭起點。

鰱魚是很便宜的魚,幾塊錢一斤,有時候在菜市場還能看到兩塊多錢甩賣的。因為它產量大、供應足,還不好吃。鰱魚肉雖然是嫩的,但是腥味很大,魚刺又多。

水柯瑞的野鰱魚的腥味小一些,但我們在菜市場買到的鰱魚,一般是養殖場裏的,腥味大極了。要把這魚做得好吃,對廚藝要求比較高。實在要做這個魚,可以上網看看大廚們的教學視訊,學下處理手法。

因為便宜又不好吃,鰱魚被大量用來制作魚糜產品,比如魚丸、魚糕、魚香腸、魚豆腐、魚卷,適合作為火鍋、燒烤、鐵板料。

不可食用的部份,比如魚腸、魚頭、魚骨,會加工成魚粉,賣給飼料加工廠。

窮學生時代,室友們想改善生活,就去買條鰱魚,拿給宿舍後門小餐館的老板加工,做成麻辣水煮魚之類的重口菜,吃起來還挺帶勁兒的。畢業後生活水平有了0.1%的提高,不僅吃酸菜魚首選黑魚,吃水煮魚也常用黑魚,當然,草魚也不少。

三、草魚和青魚

說到草魚,那就得把它跟青魚一起說。因為這兩種魚的個頭都能長得很大,體型也有點像,魚身都有點圓筒形,比較容易切片。草魚青魚的魚鱗,都明顯比鱅魚鰱魚的大。

草魚的肉質還不錯,但算不上頂尖,可是它適應能力強,容易飼養,長得快,是產量最大的淡水魚,分布非常廣泛,到處都有,價格不貴。綜合肉質和價格來說,草魚算是價效比很高的魚類。

而青魚,是四大家魚裏肉質最好的,也沒什麽土腥味,清蒸就可以很好吃。但青魚對飼料要求高,長得又慢,所以產量不多,價格最貴。

在魚苗階段,草魚和青魚外觀上很相似,不太好辨別。但是我們去菜市場看到的都是成年的大魚,這時候草魚和青魚在外觀上就很容易辨別了。最醒目的區別是顏色。

青魚發黑,除了腹部是灰白的,其它部份是青黑色的,魚鰭更黑,所以青魚也叫作黑鯇、烏青魚,又因為青魚愛吃螺螄,有些地方也管它叫螺螄青。而草魚整體上呈現茶黃色。草魚也叫作鯇魚。有一種特殊的草魚,叫做脆肉鯇,就是給草魚餵蠶豆,讓肉質變得結實有韌性。類似這樣的改變食物結構的脆化餵養模式,也適用於鯉魚、鯽魚、羅非魚等其它魚類。脆肉鯇適合切薄片打火鍋,享受爽脆的口感。

同齡的青魚和草魚相比,青魚體型更大。但是普通人才懶得去數魚鱗上的年輪,也就不知道哪條魚的年齡更大。還是要從其它特征上分辨:

青魚的整體身形比例更細長,頭部更尖更小更平扁。而草魚的身材更圓潤,頭部更飽滿、比例更大。

青魚的嘴更直更尖,草魚的嘴則更圓更鈍;

四、鯉魚和鯽魚

說完鱅鰱草青四大家魚,我們再來看鯉魚和鯽魚。這兩種魚,長得有點像,背鰭長度占身長的比例,都比四大家魚大。它們的鱗片也都比鱅魚鰱魚的大。

但是鯉魚和鯽魚之間也有很多不同,放在一起時區別很明顯:鯉魚有可愛的「小胡須」,而鯽魚沒有;

鯉魚的個頭明顯更大,兩三斤、三四斤的居多,十幾斤的也不少見,而鯽魚的體型要小很多,菜市場上賣的大多不到一斤。野生土鯽魚更小,只有區區二三兩左右。鯽魚的品種很多很復雜,小白先不用糾結品種。

菜市場隨便買的鯽魚,大機率比隨便買的鯉魚好吃很多。鯽魚紅燒、清蒸、燉湯都合適,尤其是鯽魚湯,鮮美!但鯽魚有個最煩人的缺點,就是刺太多太細太密,相當反人類,被鯽魚刺蹂躪是常有的事。如果你刀功好,又有耐心,可以把鯽魚骨刺全都去除以後再下鍋,但普通人沒這手藝,更沒這閑情逸致。只能期待培育出的無肌間刺鯽魚早點上餐桌吧。

淡水魚的肉質,很受環境、水質、飼料的影響。鯉魚是底棲魚,喜歡在水底刨泥找東西吃。市面上賣的鯉魚一般都是在水塘裏養殖的,土腥味重,要用紅燒、糖醋之類的方式來料理,以掩蓋土腥味。而在一些江河湖泊裏的野生鯉魚,水底沙子多,鯉魚的泥土腥味就會比較淡,更好吃。最好的是黃河鯉魚,味道絕佳,但不是想吃就能吃到的。

剛才講的這幾種魚,都是鯉科的,刺都不少,鯽魚刺尤其惹人厭。但是青魚、草魚個頭大,刺也大,也就更容易挑出來。

五、鯪魚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鯉科的淡水魚,也是我們常吃的。

鯪魚,這個魚華南地區的朋友尤其熟悉。因為鯪魚是熱帶、副熱帶魚種,只能在溫暖的水域生活,在中國主要分布在華南一帶。

鯪魚很受食品工業的歡迎,做成罐頭尤其暢銷。北方的朋友想吃鯪魚的話,買鯪魚罐頭吧,特別下飯。倒出來跟油麥菜一起炒或者跟豆腐一起煎,或者用來炒飯,也都很好吃。

鯪魚背部拱得挺高,最高點大致在背鰭前面。腹部線條相對平直一點。背鰭比較高,胸鰭尖短。頭小,頭長明顯小於體高。魚嘴朝下,也就是下位口,嘴長成這樣是為了方便吃水底的水草和藻類。

我們所吃的鯪魚,一般是本土品種土鯪,味道鮮美,但小刺比較多,用煎炸方式料理最好,燉湯也行。罐頭裏的鯪魚,骨頭都炸得酥脆,甘香入味,相當誘人。用來做罐頭的鯪魚,也是以四大家魚套養的土鯪為主。而外來的麥鯪、泰鯪,沒那麽好吃,幼仔常常被用作鱖魚等其它魚類的活飼料。

跟麥鯪、泰鯪比起來,土鯪最明顯的特征,就是胸鰭後上方有一些藍色的鱗片,很容易區分。

六、翹嘴鲌

翹嘴,主要說的是翹嘴鲌,有些地方也叫撅嘴鰱子、大白刁。這魚眼睛又大又圓,體形修長,頭部後緣背後有點隆起,再往後背部比較平直。

最有辨識度的是上位口,下頜不僅長,還往上翹,所以叫做翹嘴。

它是兇猛的肉食性魚類,可以捕食小魚小蝦和昆蟲。嘴長成這樣,有利於它從深處突然沖上來,吃上面的獵物。

翹嘴有點小貴,一兩斤的活魚,養殖的一斤十幾塊,野生的能賣到二三十一斤。野生的如果能有三斤以上,賣四五十一斤也正常。如果是五斤以上的大魚,那叫價七八十甚至一百多一斤照樣有人要。野生的比養殖的貴多了。個頭越大單價也就越貴。

這魚雖然不便宜,但好吃,肉質鮮嫩,又沒什麽腥味,適合各種烹飪方式,怎麽做都好吃。

常吃的淡水魚,光是鯉科下面的,就還有很多種,比如鯿魴類的魚就有好幾種。但是小白吃貨先不用管,能初步分清前面提到的八種魚,就差不多了。下期我們聊聊鯉科之外的幾種常見淡水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