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寵物

鳥也分i和e,年輕人觀鳥觀的是什麽?|睡前聊一會兒

2024-06-27寵物

你認得出烏鶇和八哥嗎?你會指著水裏不認識的鳥類大呼鴛鴦嗎?觀鳥,一個過去頗為小眾和偏老齡化的愛好,現在正在被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喜歡。他們周末、假日比上班起得還早,往往天不亮就背起裝備往外跑,拿著望遠鏡和相機走到戶外去觀察身邊和遠處的鳥,不到天黑人不歸。是什麽吸引了這群年輕人?觀鳥這件事裏到底藏著何種魅力?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件事。

趣味性是觀鳥的第一重收獲。 鳥的愛好、個性、稟賦千奇百怪,有五顏六色,也有低調隱秘;有的愛「唱歌」,有的愛「幹架」;有的是i鳥,比如烏鶇,喜歡獨來獨往,有的則是e鳥,比如灰喜鵲,總是集體行動,有人生活的地方,就有它們,叫起來喳喳喳,妥妥的社牛;在「專業領域」裏,有的鳥是建築專家,比如喜鵲,它們築巢特別講究,堅固牢靠,相比之下有的鳥就顯得格外潦草,代表選手就是珠頸斑鳩,江湖人稱「隨地大小蛋」,撿幾根樹枝,選個陽台或者花盆,湊合湊合得了,而大杜鵑還會把蛋下在其他鳥的巢裏,指望別人幫它養孩子…… 觀鳥,開啟了新世界的大門,為追求新鮮感的年輕人帶來新知。

圖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斑頭鵂鹠。夏 琪攝

和近年火起來的釣魚、露營等類似,觀鳥其實也包含著社交。 觀鳥有圈子有社群,觀鳥人會因為相同的誌趣連結在一起。而且,觀鳥是一件需要實地進行的活動,所以更能組織起有效的線下社交,找到誌同道合的朋友。一些做得好的本地觀鳥組織,會定期組織觀鳥活動,青年節會推出青年專場,六一兒童節會有親子主題觀鳥,早已不是印象中的「老法師」專屬。不管是「觀鳥一代」還是「觀鳥二代」,都能找到自己的「搭子」,共同奔著同樣的興趣而來,實作了觀鳥的傳播甚至傳承。

觀鳥還為年輕人開啟了接近自然的一個通道。 前陣子有個很火的詞,叫「公園20分鐘效應」,是指每天在公園或其他自然環境中度過至少20分鐘,可以有效緩解緊張情緒、減輕心理壓力,從而提升生活的幸福感。觀鳥這件事亦是如此,能夠給忙碌的工作與生活按下暫停鍵,從日常的瑣碎和焦慮中抽離出來,走進自然,去廣闊的天地中看鳥看樹看草,看河看湖看海。何況不同於普通的散步、淺坐,觀鳥需要充分呼叫五官感知,特別是眼力和聽力。不少觀鳥者現身說法——觀鳥之後,頸椎不疼了、腰也不酸了,視力好像都變好了。

從更廣泛意義上來說,觀鳥變得越來越容易,一方面得益於科技的進步,長槍短炮的攝影器材不斷叠代升級,有助於觀察到更遠更偏的鳥,手機攝影在長焦方面也有不錯的表現,降低了觀鳥的難度。另一方面,更得益於生態環境的保護,植被多了,棲息地變好了,鳥類繁殖狀況改善了,遷徙路過的鳥也變多了,有的鳥覺得這地方不錯,就留下來變成了當地的留鳥。時常在城市、野外觀鳥時,能看到國家級保護動物,甚至是較為少見的猛禽,這些變化都讓人欣喜。像武漢觀鳥協會的會員們,還會在家附近承擔起定期觀鳥的任務,並透過小程式進行觀測記錄,每年將其匯總送出給當地林業部門,是可以反映城市環境變化的依據之一。 愛好者不斷解鎖「新鳥種」,實際上是社會發展進步、生態環保理念深入人心的生動註腳。

從這個意義上說,觀鳥方式可以不同,觀鳥態度必須正確。 有的人喜歡佛系隨緣觀鳥,今天去到哪裏、能看見什麽鳥都可以;有的人偏向有目的性地觀鳥,提前掌握鳥訊,查好往年的鳥況,旨在看到某種特定的鳥。這些都因人而異,但追逐、驚嚇、誘拍等不文明舉動,都是不提倡甚至應該禁止的。我們只是大自然的觀察者,秉持著對生命的敬畏之心,才能更好被自然的力量滋養和治愈。

說到這裏,或許你已經對觀鳥有一定了解和興趣,那麽不妨嘗試在日常生活中,多給萬物生靈一些關註。 只要準備好一顆充滿好奇的心和一雙發現美的眼睛,觀鳥,人人都可以,隨時能出發。

這正是:

樹上一只歡樂鳥,自在翩躚天地間。

樹下一個觀鳥人,偷得浮生半日閑。

大家晚安!

(文 | 夏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