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寵物

當一群誌願者,把心愛的寵物狗訓練成「治療犬」

2024-06-16寵物

前不久,一群特殊的「誌願者」亮相奉賢區第四屆愛寵節。它們身穿藍馬甲背心,胸口掛著貼有證件照的工牌,安靜地坐在地上等待市民遊客的撫摸互動與指令。

這是一群治療犬,不同於警犬等工作犬或服務犬,它們大多來自普通的養寵市民家庭,「考證上崗」後,在有任務召喚時,它們才會出現在活動現場,為人們提供身體、心理和情感上的支持。

它們更經常出現的場合,是在特殊兒童教育機構、認知癥老人照料中心、醫院腫瘤病房、臨終關懷中心或養老機構等,幫助人們進行康復訓練或緩解精神壓力。

治療犬進入特殊教育學校,與自閉癥兒童互動

在歐美國家,「動物輔助治療」這樣的非藥物療法已有百余年的發展歷史。但在國內,這仍是鮮為人知的小眾賽道。

這些年,人們的養寵熱情日益高漲。當狗的工具內容隨著狩獵、看家護院等原始需求的消退而弱化,狗在寵物之外的身份與其在人類社會中的處境,也時不時在人寵矛盾事件中成為輿論焦點,以至於人們常在探討,一只家養的寵物狗,究竟能產生多大的社會價值。

2012年,寵物行為專家吳起帶領團隊建立國內第一個PFH治療犬公益計畫,聯合國內外自閉癥兒童康復、養老機構、特殊教育專家研發中國的治療犬培訓、認證及輔助治療套用課程。2021年,中國PFH治療犬公益計畫(簡稱PFH)組織總部落戶上海市奉賢區奉浦街道。

這些毛茸茸的「誌願者」走進街道社群各角落,成為特殊教育學校自閉癥孩子們的玩伴,為認知癥中心的老年人找回腦海深處溫柔的記憶,給臨終患者的生命最後一程帶去微光。

一只狗能發揮的價值,或許遠超過多數人的想象。

特殊的輔助

2022年起,每學期開學,奉賢區惠敏學校部份自閉癥孩子們都會有堂特殊的課。課堂上,小朋友會擁有屬於自己的治療犬拍檔,在吳起和誌願者的引導下進行小遊戲,配合老師完成某些功能改善訓練。

比如,小朋友要學著跟狗狗介紹自己,再把狗狗介紹給其他夥伴,進而提升語言交流能力,逐漸融入群體;又或是跟狗狗玩叼球巡回、合作頂瑜伽球、餵食等,這能鍛煉感統能力,提升註意力,學會指令執行;對於自閉癥相對嚴重的孩子,透過撫摸狗狗,也能讓情緒穩定下來。

「治療犬介入課堂,對部份孩子情緒改善有比較直觀的作用。」惠敏學校任課老師吳慧哲參與了多場治療犬課堂,她告訴記者,班上曾有名情緒障礙相對顯著的自閉癥兒童,原本很難靜下心,經常課堂中途突然跑了出去,人際交往上也很封閉。「但上了4次治療犬課程後,她基本能夠保證35分鐘的課程都坐在教室萊恩靜地聽講,在小動物的話題上,也能與同學有簡單的交流。」

讓狗狗輔助自閉癥等特殊兒童的幹預訓練,是吳起開展治療犬計畫的初心。

時間回溯到2012年。那時,吳起還只是個在馴犬方面技能相對突出的程式設計師。某天,他將自己與狗狗配合默契的視訊釋出在網上,有位家長在下方留言稱,自家孩子看了視訊非常喜歡,希望吳起能帶著狗與她線下互動。

「起初,這名家長沒說孩子患有自閉癥。孩子看上去正常,但註意力有缺陷,對外界溝通沒有任何回應。」吳起回憶,那天他嘗試了很多與孩子互動的辦法,均不奏效。後來,當他小心地把狗牽到孩子身邊,對方才終於像是被從自己的世界被拉回了現實世界,「能明顯感受到她看狗的眼神和反應速度是不一樣的。」在狗狗的輔助下,孩子這樣相對集中的註意力,最終持續了將近半小時,效果甚至好過部份專業的幹預治療,令她的母親非常驚喜。

「我沒想到,狗狗竟能發揮這麽大的作用。」也是自那日起,吳起開始研究針對特殊兒童動物輔助療法,同時梳理國外治療犬的認證標準,試圖將其引入國內。他辭了工作,帶領團隊創立了PFH,這是國內首家聚焦動物輔助治療的寵物培訓及認證的機構,初心就是讓治療犬成為社會公益服務中的一環,透過激發家養寵物的社會價值,將原本的社會矛盾問題轉變成社會支持。

嚴苛的標準

在最初幾年,這條路並不好走。吳起坦言,過去,允許寵物進入特教學校或診療機構做公益的先例,在中國十分鮮見。中國養寵群體比例低,再加之過往寵物攻擊人的負面新聞,社會上有相當部份的市民對狗有抵觸心理,也為計畫推廣增加難度。「我們最早合作的一家南京的自閉癥兒童康復機構,園長雖願意嘗試,但其實自己也很怕狗。第一場活動,到場的家庭不足5組,不少家長只讓孩子遠遠坐在邊上,不輕易與狗互動。」

吳起意識到,從「寵物犬」到「治療犬」,要建立信任度,只能靠給狗設定更嚴苛的從業標準,接受更嚴格的訓練。

治療犬訓練

根據PFH公布的治療犬的報考要求和考評計畫內容,考試過程中,治療犬需完成五項考核,包括服從性、壓力測試、社會化測試、抗幹擾測試和狗主人與犬只雙方的綜合能力測試。去年8月,這套標準也正式透過亞洲寵物展覽會向行業釋出,在一些考核標準上,甚至於遠高於歐美國家。

此外,PFH還為誌願者和狗狗都提供相應的培訓課程,內容包括寵物行為學知識、動物輔助療法原理、治療犬活動實踐等,這是歐美國家所沒有的。而也只有透過認證的犬只才有資格參與到社會公益活動。

治療犬考試現場

在不少有意向將狗培養成治療犬的誌願者看來,這項考核的難度堪稱寵物界的「高考」。今年4月,誌願者安燃的寵物狗皮皮透過考核成為一只「實習治療犬」。據她回憶,經過2小時的考核,初篩透過的20多只狗中,最終透過認證的狗不足5只。成為「實習治療犬」後,仍需參加5次公益服務才能達標「轉正」。

吳起介紹,每次展開活動之前,服務的犬只都要攜帶犬證,提前48小時進行洗澡、修剪指甲、驅蟲等準備工作,並且有專門的督導去考查犬只的狀態和行為模式,以確保服務物件的安全。「在這樣的流程管控下,PFH的治療犬在活動中沒有出現過任何一次意外情況。」

治療犬進入學校,緩解學生們的考試壓力

柔軟的媒介

在奉浦街道老年人認知障礙者日間照料中心,65歲的徐阿姨始終惦記著一只「雪白的,圓滾滾」的小狗。

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些年,認知癥讓徐阿姨遺忘了很多事,也因此變得沈默寡言。但吳起團隊首次帶著治療犬來到中心開展公益活動那天,徐阿姨卻突然指著白色的治療犬Yoda哭了,說道:「啊,我以前也養過這樣一只狗,我想它了。」

在那之後,每當吳起團隊到來,徐阿姨都會摸著Yoda的腦袋,拉著誌願者們聊自家狗的往事。「其實她每次說的都是同樣的內容,只是她忘記了我們,忘記她已經說過很多次,但她依然記得她曾養過的狗狗和Yoda。」

坦白說,相比藥物治療,醫學上也很難量化治療犬對於自閉癥、認知癥患者在記憶、語言功能、精神狀況等方面能起到的作用。在吳起看來,治療犬其實更像是溫柔的媒介,讓教師、醫護人員的專業治療和誌願者的善意能夠更好地抵達到需要幫助的群體。

吳起告訴記者,針對認知癥老人的改善目標,大多是情緒恢復和肢體復健,比如揮臂、行走。從經驗來看,相比聊家庭、子女,從狗狗這個輕松的話題切入,老人們的表達欲會更強。國外也有研究顯示,在狗狗的陪伴下,老年人的平均步數能有兩倍的提升。「狗狗不會說話,但能在潛移默化中,幫助達到改善的目的。」

吳慧哲印象最深的,是某次課堂上,一名自閉癥孩子突然情緒失控,用力踢打了治療犬多次。當大家手足無措時,有個同班的自閉癥孩子「騰」一下站了起來,走到他面前大哭著說:「你不能踢狗狗的。」

這件看似理所應當的小事,對特殊兒童而言,卻是奇跡般的進步。「對於自閉癥兒童,很多事情光講道理是說不通的。但透過治療犬這個載體,孩子真切感受到了共情,學會反對暴力,尊重生命,這是很寶貴的。」吳慧哲說。

社會的微光

「回想起來,我有時對悠悠挺愧疚。狗的壽命不長,是不是讓它自由自在,隨心所欲的生活更好?」從悠悠成為治療犬那天起,這個問題就一直縈繞在主人陳穎心頭。隨著悠悠年歲漸長,參加的社會公益服務越來越多,陳穎或許有了答案。

陳穎坦言,悠悠暈車嚴重,但凡需要開車帶她參加的活動,當天早上都必須對她禁食。在車上,悠悠仍會有幹嘔、止不住流口水等不適癥狀。可即便如此,在每場公益活動中,悠悠卻仍能盡可能做到滿分配合,熱情回應每個指令。

陳穎帶著悠悠參加公益活動

陳穎當然會心疼。但每當有誌願者計畫召喚,57歲的她還是會帶著悠悠沖在最前方。

陳穎一直記得在上海某腫瘤中心遇到的一個女孩小林,她是癌癥晚期患者,特別喜歡小狗,人很消瘦。公益服務那天,小林特意摘掉了口罩,和每只治療犬都拍下了合影,臨別時還加了陳穎微信,希望遠端看到悠悠的照片。但兩周之後,還未等到陳穎再帶著治療犬前往腫瘤中心,小林就已過世了。

小林的媽媽說,活動那天,是女兒住院以來最開心的一天。因為化療,小林變得很憔悴,不愛拍照。也因她的病,全家人總被籠罩在傷痛的陰影中難以自拔。悠悠的到來好像一束微光,將這些都驅散了。「她生病後,我很少有機會給她拍照。照片上的她笑得很燦爛,回想起來我也會欣慰,因為她人生最後的時光,不只有痛苦,還有快樂歡笑。」

這些暖心反饋讓陳穎確信,悠悠的工作是能為他人帶來幸福的,只要她們共同努力,可以為社會帶來很多美好。

發揮家庭寵物的社會價值,讓愛心延續下去,是很多誌願者將寵物培養成訓練犬的初心。有數據顯示,目前,國內透過PFH認證的治療犬有將近300只,其中1/3來自被領養的流浪狗。

安燃的治療犬皮皮就是只被棄養的比格犬,此外,她還救助了5只流浪狗。她坦言,讓皮皮成為治療犬,一方面是因它性格合適,另一方面也是希望她救助狗狗的愛心,能在狗狗身上繼續傳遞下去,「讓更多人知道,無論是人還是小動物,都有能力去關愛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群體,共同創造更大的社會價值。」

盡管PFH計畫在國內已有了近12年的發展歷史,在全國各地累積了近3000多名的誌願者,但相比歐美國家覆蓋多種人群的治療犬公益網路相比,國內透過認證的治療犬仍顯不足。「一方面,國內犬類的基礎訓練是被忽視的,能透過篩選的數量有限;另一方面,許內送流量備援容錯機制人沒這方面意識,科普和推廣還需時間,」吳起補充道:「好在,近年來社會各界對治療犬的重視程度和認同感都在不斷提升,這也給我們帶來了信心。」

欄目主編:周楠 圖片來源:均受訪者提供

來源:作者:沈思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