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數位

不要再說什麽遙遙領先之類的話!一系列數據釋出

2024-02-12數位

不要再說什麽遙遙領先之類的話!一系列數據釋出

在iPhone 15釋出之前,包括羅永浩在內的業內人士基本猜到了iPhone 15的現狀,"如果不出意外,除了需要改變之外,iPhone 15和iPhone 14不會有本質區別"。人們之所以做出這樣的推斷,是因為蘋果這些年的產品創新力度,其實已經有些捉襟見肘。

反觀國產品牌手機,近兩年來,我們聽到最多的就是它們說自己無疑是 "遙遙領先"、"碾壓蘋果 "等,它們的釋出會往往會給產品一些 "賣點",比如高端遊戲、高端拍照等,同時用自己的效能參數來對標蘋果,吐槽蘋果缺乏創新,吃老本。比如高端遊戲、高端攝影等,一邊用自己的效能參數對標蘋果,一邊吐槽蘋果缺乏創新,吃老本。其實,這一切的目的只有一個:提高銷量。

然而,結果如何呢?進入2024年後,各家研究機構公布的2023年第四季度和2023年全年的出貨量,一遍遍看到這組數據,民族品牌真該告別自視甚高了!

先來看看 2023 年第四季度的銷量,在國內市場,蘋果以 1501 萬部的銷量位居第一,市場份額達到 20%,小米以 1180 萬部躍居第二,華為 1146 萬部位居第三。小米和華為的銷量基本持平,但與蘋果的整體差距依然不小。

第四季度是一個相對公平的季節,大家都有自己的新旗艦,但也有業內人士有不同的觀點,他們認為第四季度的競爭並不公平,蘋果之所以可能在2023年第四季度奪冠,主要原因還是因為蘋果的 "耍流氓",大降價促銷。橋豆麻袋,我們來看看2023年全年的出貨量數據!

根據調研機構BCI釋出的數據,2023年中國智慧型手機總銷量為2.7億部,蘋果以17.1%的占比躍居首位,vivo、OPPO、榮耀、小米和華為緊隨其後。而縱觀全球手機市場,2023年全球手機出貨量為11億部,同比下降4%,但蘋果逆勢擊敗三星,成為2023年出貨量最大的手機廠商,市場份額為20.1%,同比增長3.7%,而第三、第四名小米、OPPO的市場份額分別為12.5%、8.8%,同比增長-4.7%、-9.9%。

無論是全國市場還是全球市場,無論是季度競爭還是年度競爭,小米、OV、華為的銷量與蘋果都有不小的差距,這組數據的公布,也發現了民族手機廠商的遮羞布、銷量不見起色不能怪蘋果搞促銷,更重要的是,即使蘋果吐槽沒有創新,自詡產品 "遙遙領先"、"反蘋果",市場表現依然不如蘋果。

為什麽會這樣?

首先,廠商擠破頭也要成為蘋果的供應鏈,台積電給蘋果這個大客戶在代工價格上經常照顧,富士康、立訊精密跟隨蘋果到印度建廠等等,不難發現蘋果對供應鏈的控制是非常逆天的,而多元化的供應鏈則把權利讓給了蘋果的供應鏈,促成了蘋果產品利潤的提升。數據顯示,iPhone15的硬體成本約為423元,折合人民幣3094元,iPhone15Pro的制造成本約為3800元,但上市價格卻是成本的兩倍左右,這讓蘋果有資本在成本與銷量之間找到最佳平衡點。

其次,蘋果的IOS系統已經成為 "流暢"、"不卡頓 "的標簽,封閉的IOS系統也不用擔心廠商APP底層、莫名下載安裝簡單易上手等問題,這些優勢為蘋果積累了良好的口碑、但他們也積累了很多 "釘子戶",而這些 "釘子戶 "就是蘋果的潛在使用者,他們要鼓勵這些釘子戶更換新手機,最簡單也是最重要的就是鼓勵這些釘子戶更換新手機。簡單易用的優勢為蘋果贏得了良好的口碑,但他們也積累了大量的 "釘子戶",而這些 "釘子戶 "就是蘋果的潛在使用者,他們要鼓勵這些釘子戶更換新手機,最簡單也是蘋果屢試不爽的策略,降價行銷。

不僅如此,2020 年,華為頂著被制裁的壓力獲得了全球出貨量第三的市場份額,甚至在國內市場也占據了半壁江山。但從2021年開始,華為由於缺乏作為主要供應鏈的芯片,逐漸從手機排行榜上消失,華為騰出的大部份高端市場落入蘋果囊中。言下之意,到2023年8月底,華為Mate60Pro系列的回歸,華為就是蘋果成為手機一哥的標兵。

最後,業界一直有一個默契的規則 "蘋果被罵得越多,銷量越好",這其實也是蘋果的行銷策略。無論是扯皮還是評價、行銷文案,蘋果都不會幹涉媒體和網民對其產品的評價,這就導致各類媒體的流量非常大,這與蘋果增加銷量有一定的關聯。

總的來說,蘋果能夠首批出貨,滿足了時間表和一切條件,即外部環境的助力,自身技術的優勢,再加上果粉的支持。所以說,民族廠商在自誇的同時,也要爭取更多的創新,做好技術最佳化、演算法最佳化,否則,"一路領先"、"反蘋果 "從嗨,只會讓人貽笑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