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科技10月25日訊息,據小米官微訊息,在顯示行業,之所以說顯示效果的進步是持續、但緩慢的,是因為在相同的技術代際下,整個平台就像一個蹺蹺板:一頭上去、另一頭就得下來。
在蹺蹺板上,坐在PPI對面的,正是移動領域的終極大反派:功耗,這也是我們看到今年幾乎全部Pro級產品螢幕開倒車的核心原因,有些Pro甚至PPI還不如同系列的標準版。
對於小米15系列,Pro版采用全等深2K四微曲螢幕,對比上代的2K等深四微曲屏,這一代的功耗大幅降低。
經官方測試,小米14的1.5K屏與小米15 Pro 2K屏的功耗幾乎相同,整個螢幕的功耗下降了足足24%。
要達成這樣的壯舉,需要的是一套組合拳,其中一項重大升級就是小米客製的M9發光材料中的「雙微腔」技術。
大家知道,OLED螢幕是多層結構,在光線真正傳導到你的眼睛前,先要在內部發生幾次反射。
直覺上這種內部反射會造成「內耗」,而光的特質就在於它在傳播過程中,具備「波」的特性,正是利用波的特征,我們可以讓它產生「共鳴」。
透過巧妙的方式來控制像素兩極的距離,光線在內部會發生「疊加」,從而增強特性頻率的強度,這就是「微腔效應」。
小米15系列的獨到之處在於,它的螢幕面板有兩層「微腔」,根據RGB像素的不同波長,小米分別設計了對應的雙微腔結構,從而進一步「提純」光線、增加發光效率。
在這個過程中,電流無需增加,也不會縮減可視角度,也就是說,在相同功耗下,亮度得到了提升;又或者在相同亮度下,功耗出現了下降。
小米還提到,近些年廠商宣稱的4000、5000nit亮度,肉眼看上去和幾年前的一兩千尼特沒什麽差別,因為它不過是一個數位遊戲。
這些超高亮度的達成條件是,APL(導通發光像素的平均數量百分比)僅有1%、極高戶外亮度、播放HDR片源時。
這樣苛刻的條件已經完全脫離了使用者,小米15系列峰值亮度為3200nit,達成條件大約是25% APL,能夠大幅擴充峰值亮度的觸發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