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日本業界日前報道,索尼將在其位於日本北部的可記錄媒體制造廠裁員250人,原因是當前對光碟這類媒體的需求減少,以及串流媒體服務的持續興起,CD-R、DVD-R、BD-R等可燒錄光碟的生產馬上會關停。在此之前,松下電器早在去年2月就停產燒錄用的藍光光碟。
藍光光碟,這個曾經作為PS/Xbox遊戲的載體,也是日本影視內容傳播的重要媒介,國人燒錄資料必備的「大容量」低價介質,光芒在逐漸黯淡。
01
三十五年的時光之旅:PC光驅的興起
曾幾何時,按下電腦電源開關鍵後,伴隨著主機板「滴」的自檢透過聲,就能聽到硬碟和光驅的機械馬達聲,年少時的自己多少有些厭煩這些千篇一律且有些嘈雜的聲響,可如今二十多年過去了,卻多少有些懷戀,就如同懷戀曾經的夥伴一般。
「那些年,裝系統裝遊戲都得靠它」——80後的小夥伴對光驅與光碟可謂相當熟悉,當年電腦城從20元一張到10元三張的叫賣聲,某種意義上也見證了PC光驅的發展,而關於PC光驅的故事,最早可追溯至20世紀70年代。
午後,整理書櫃的時候,驚喜地從角落裏翻出一疊碟片,這是一段關於數位時光的故事……
人們發現聚焦雷射以後,可以獲得直徑為1um的雷射束,荷蘭Phiips在1972年向新聞界展示了可以長時間播放電視節目的光碟系統,稱為LV光碟系統(又稱雷射視盤系統),並於1978年投放市場。這個產品對世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推動了數位儲存技術的發展,拉開了利用雷射來記錄資訊的這場新技術變革的序幕。
接著研究人員把聲音訊號變成用「1」和「0」表示的二進制數,然後記錄到以塑膠為基片的金屬圓盤上,Philips和Sony終於在1982年成功地把這種記錄有數位聲音的盤推向了市場。由於這種塑膠金屬圓盤很小巧,所以用了英文Compact Disc來命名,而且還為這種盤制定了標準(1980年),也就是「紅皮書」(ICE 908標準),這種盤又稱為CD-DA。由於CD-DA能夠記錄數位資訊,很自然就會想到把它用作電腦的儲存裝置。
而現代光驅最早的出現可以追溯到1982年,當時的技術主要依賴於光學儲存技術。這一時期,光驅還處於起步階段,市場上只有少數品牌如SONY、Philips等。早期的光驅主要是用於讀取和寫入光碟,但它們在當時並沒有引起太大的關註。
早期的光驅速度較慢,傳輸速率僅為150KB/s左右,現在看來簡直「龜速」,但對於經歷過PC軟碟時代的70後、80後而言,光驅和光碟的出現無疑是劃時代的。
終端市場消費者手中的CD-ROM光驅其實都經歷了4X、8X、24X、32X、40X、52X、56X的持續叠代。「X」很多人都知道是倍速,但除了越大越好之外,我們很少去深究它要表達什麽意思。其實這是以150KB/S的第一代光驅速度為參考基準而建立的指標,40X光驅就表示為這個標準值的40倍,接近於6000KB/S。而另一個常見標簽"MAX"就是指在讀取光碟最外圈時所達到的最大速度。
而在光驅技術不斷叠代的過程中,除SONY、Philips等品牌憑借先發優勢分享市場紅利外,「PC標配」帶來的絕大市場同樣推動了不少品牌的崛起,如先鋒、建興、明基等,而三星、LG、華碩等PC圈巨頭也將紛紛設立了自己的光驅產品線。
眾多巨頭進入PC光驅賽道後,整個行業技術和產品叠代速度開始變快。
在1990年代初期,DVD光驅開始推出,其速度和可擦寫性得到了提高。而在1995年,第一代標準型光驅得到廣泛套用。從那時起,光驅已經從原始的只支持讀取和寫入兩種模式,發展到可讀寫CD-ROM、DVD-ROM、BD-ROM和HD DVD-ROM等多種型別。
PC光驅市場崛起的背後,同當時的網路和資訊內容環境有很大關系。
90年年代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頻寬的提升,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透過網路下載和分享各種數位內容。然而,在那個時代,網路下載速度仍然相對較慢,而且很多內容仍然需要透過光碟來分發。因此,光驅仍然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
同時,隨著遊戲產業的繁榮,越來越多的遊戲開始采用光碟作為載體。這些遊戲光碟不僅容量大,而且讀取速度快,能夠帶給玩家更加流暢的遊戲體驗。因此,在那個時代,擁有一台效能出色的光驅成為了遊戲玩家的必備條件之一。
02
悄然退場:多樣化儲存時代
光驅的發展標誌著從軟碟到光碟的儲存介質變革,然而,隨著科技技術的進步,光驅和光碟也完成了他們的歷史使命,開始退場。
首先是來自U槽的沖擊,1998年時,多家公司聲稱自己發明了USB隨身碟,包括中國朗科科技、以色列M-Systems和新加坡Trek公司等。在2000年,Trek公司釋出了世界上第一個商用USB快閃記憶體驅動器(U槽),這標誌著U槽正式進入市場,也開啟了對光碟的替代之旅。
從2008年到2021年,U槽經歷了顯著的發展。從SLC、MLC到TLC,快閃記憶體技術的不斷進步讓U槽提升容量的同時極大降低了成本,在這期間PC光驅和光碟並非沒有反擊,藍光BD ROM原本想憑借儲存容量扳回一城,可即便是299元的藍光Combo、5元的BD格式空盤也未能趕上U槽降價的速度,尤其是當U槽進入1GB/元的「白菜價」時代,PC光驅和光碟開始加速退場。
事實上,除U槽的出現和快速叠代降價實作了對光碟和光驅的替代外,2012年前後,網盤的快速崛起,也對光驅和光碟產生不小的沖擊。隨著居民家庭寬頻速度的提升,網盤這一方便且容量巨大的儲存模式讓不少人選擇徹底「拋棄」光驅和光碟。
或許若幹年後,在一些以科技為主題的博物館中,我們的後人才能再睹光驅的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