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數位

圍繞【大話電腦】評價聊聊讀書

2024-01-26數位

新認識的技術咖年輕人,私信問我有沒有冬瓜哥張冬的聯系方式。

「【大話電腦】的作者,你給他寫過序」 - 我說記得,張冬第一次和我線下見面,是拿了一本【大話電腦】的A4打印本給我,我見過最厚的預印本。聊了兩句,年輕人問我對【大話電腦】怎麽評價?

冬瓜哥這套書,很多年前我第一次在Intel期間他就開始寫了。2014年他有些關於處理器、HPC相關的問題,和我做些討論溝通,我也提供一些材料和連結,就此認識的。記得那時張冬的公眾號文章,開辟了一種「文字+手繪原理圖」的風格,原理圖不用工具,張冬一個理工男手繪塗鴉的,可想而知他根本不在乎流量,就在乎表達。

後來機械工業出版社出了這一整套書上中下三冊,冬瓜哥約我寫了一個序,就是我公眾號裏2018年這篇文章【刺猬四年磨一劍 -- 冬瓜哥【大話電腦】序】 ,除了那本預印本,張冬贈送了一套給我,一套給我剛上大學的閨女,成了我的案頭書。

有這些機緣和自己寫的推薦序,我回答時候還是斟酌盡量客觀:「一般的書,是作者多年的知識體系和經驗總結、提升和抽象,所以看起來不太一樣。張冬這本,是他自己學習實踐的「筆記體」記錄,事無巨細,勝在詳細。但和那些提煉型的經典不一樣,當案頭資料就特別好。」 - 我想起上大學時候,借妻子的課堂筆記備考的經歷,類似的。

而據我所知,很多讀者都從【大話電腦】這本書中受益,我自己也作為案頭書查查,IT技術和產品雖然日新月異,但原理性的學習,仍然有巨大的觸類旁通的價值。我沒有出版社的數據也懶得去查,但我相信這套書一定有大量的讀者和擁躉。

然後年輕人就和我說,業界一些技術人對此書評價怎麽怎麽不一樣,有些人貶得一無是處,有部份人捧得很高雲雲。我就打住他,問你自己覺得怎樣?「我感覺這種記錄學習過程的方式,還不錯,對我提升認知比較友好」。我說起自己讀書、看電影、電視劇,從來不必看別人怎麽說,一本書,自己讀覺得適合自己就好,不合適就忽略,我舉例自己還讀一些很基礎的書。讀書本來就是很私人的事,此人之蜜,彼人之毒,沒什麽好聽他人評價的。

所以我對推薦書這件事,從來不熱心也不去關註。自己讀起來覺得特別好的,如果忍不住,只給談得來興趣相投的朋友推一下。

至於一些技術咖的評價,有一種可能,寫程式碼的技術男圈子,是技術「法執」和「我執」、「鄙視鏈」、「知見障(見天龍八部掃地僧環節)」比較集中的群體,有時我慢強到沒有覺知。之前我結束一些這類群,就是因為這種風氣。一本書,不適合你,可能適合別人。愛因史坦君說:「在一本書中,找到可以把自己帶入深處的東西,把其它一切統統拋開,就是拋開把自己誘離要點和使自己頭腦負擔過重的一切。」 - 有這樣的自覺,讀哪本書不能受益?

我犯過類似的偏頗,一次我給【得到】的羅胖說,他對某某書的介紹和推廣詞可以怎樣,自己又發表了一番「深刻」的看法。羅胖回我,老何,你的意見有道理,不過這書的推廣物件不是你啊,都是你這樣的讀者,我們要關門。......即便人們因為附庸風雅,把書買回去看一陣子看不下去,擺在那裏,也是一種有益的附庸風雅不是嗎雲雲?我聽了,感覺人家說的有道理,咱還是太把自己當回事兒了。

體佛法師有一段課程講六度萬行,講到「精進」菠蘿蜜,我覺得可以用來對治這段讀書想看 「別人怎麽看這本書」的態度。 讀書 是個 精進的過程 。 精進呢,就是秉性而為,就是法爾如是 - 就是你內心不受外在煩惱左右,你學習就是為了好奇,增長知識、思考和解決問題本身,而不是 為評判 、比較和利益煩惱,秉性而學,法爾如是,這叫真正的精進。

在一切的積習中,評判,judge他人是我們最容易犯的愚行,小說和電視劇【繁花】,講到上海人的智慧,是「不響」,就是別輕易下結論,也別輕易放棄,人世無常,事情也許有轉機,也許有因果,讓子彈再飛一會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