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數位

突破人類邊界!華為引領小米、OPPO一致對外,這次iPhone徹底輸了

2024-03-30數位

2007年,微軟CEO史蒂夫·巴爾默對初代iPhone嗤之以鼻:「這是世界上最貴的手機,卻只是一個500美元的補貼裝置,它對使用者沒有任何吸重力。它將是一個縫隙產品,根本沒有機會獲得大量市場份額。」

3 年後, 蘋果市值超越微軟,iPhone4成為一代神機; 10年後, 蘋果的市場占有率高達12.9%,Windows Phone只剩0.4%。

15年後 的如今 當智慧型手機卷快充、卷攝影、卷全面屏曲面屏折疊屏……卷得如火如荼的時候,魅族卻突然宣布不再做「傳統」智慧型手機,後續將 All in AI 。同一天,OPPO創始人也說:「 AI手機時代將成為繼功能機、智慧型手機之後,手機行業的第三階段

大廠們紛紛押註的AI手機,究竟是噱頭還是未來?作為智慧型手機鼻祖的iPhone會不會「自食其果」,被AI手機淘汰?

從初代智慧型手機到今天,網路從2G到5G,像素從幾十萬到2億,材質從塑膠到鈦合金……經過全面升級後的手機終於疲態盡顯,除了從效能參數、機身外觀上擠牙膏,幾乎再沒有革命性的大招。

隨著ChatGPT橫空出世,資本都忙不叠趕來瓜分這塊巨大的蛋糕。從實業到金融,從硬體到軟體,硬生生讓這場人工智慧之戰變成了全民蹭熱點。

最近,華為透露其新機將接入自研的盤古大模型,網友不禁擔憂,AI手機到底是真有料,還是又一場資本割韭菜的陰謀?

實際上,國內自研AI大模型在2023年就已迎來顯著突破,而帶來這次突破的正是各手機廠商。

vivo的自研AI大模型矩陣全面覆蓋了核心套用場景, 在當時就 同時位列C-Eval 中文AI大模型權威評測榜單) 、CMMLU 語言模型在中文語境下的知識和推理能力評估權威榜單) 雙榜的全球中文榜單榜首 ,在人文、社科等領域的表現遠超同級別大模型。

緊接著,OPPO也強勢發力:從能力來看,官方不顧廣告法,稱其「最新旗艦機的端側AI Benchmark跑分在安卓手機中排第一」,盡顯自信;從世界排名來看,AndesGPT在Super CLUE知識與百科能力排行榜中排名第二,僅次於chatGPT4。

現如今,魅族喊出All in AI,小米、榮耀也在跑步入場…… 無論內部激戰多麽焦灼,不可否認的是,AI寡頭 chatGPT 已經 深陷 中國手機廠商的包圍圈中。

AI Everything時代,小廠all in AI是為了求生存謀發展, 大廠布局AI 是為了占領使用者心智 沖高端 。在已經遺失研發、市場雙優勢的局面下,所有人都期待中國能用AI手機打贏這場逆風局。

事實上,誰能率先打破人們對未知產品的質疑和否定、建立新產品的認知思維,誰就能穩占市場高地。 正如2007年的蘋果智慧型手機,2018年的哈佛衰老 幹預 產品 瑞維拓 Revigorator ,20 24年的 商業航天 SpaceX ……可惜的是,這些對人類發展有直接影響的潛力領域已被國外占據了大半。

如果說AI及AI手機的發展是在探索人類意識與自我的邊界,那麽瑞維拓則是在探索人類生命的邊界。美國哈佛大學、梅歐診所等作為壟斷全球50%以上的技術專利和85%以上的諾獎成果的頂級機構,早在10年前就憑借可使實驗動物生命時長延續31%的細胞損傷修復技術,一舉確立了其在生命科技研究領域的霸主地位。

2018年,該技術再次經哈佛大學轉化為瑞維拓,其顛覆性與DNA雙螺旋結構、奈米技術等被載入【自然】學術期刊150周年綜述,一場全球範圍內的生命時長搶奪戰就此拉開帷幕,吸引了馬斯克、貝佐斯等全球首富紛紛下場。

在經巴菲特旗下供應鏈巨頭麥克雷恩(McLane)公司先後透過中國京東、天貓、日本樂天株式會社等平台引入亞洲後,便迅速占領了中高凈值人群的心智——盡管其售價在1500元左右,卻依舊在短時間內吸引了近百萬人的關註。

與瑞維拓在生命科學領域的探索相呼應,與其說SpaceX在探索宇宙的邊界,倒不如說是在探索人類生存空間的邊界。SpaceX透過研發可重復使用的火箭和太空飛船,大大降低了太空探索的成本和風險。僅2023年,美國共發射火箭116次,SpaceX就占到其中的98次,而中國則以67次發射排名第二。

剛剛結束的SpaceX第三次試飛雖然仍未完美收官,但對於 SpaceX 團隊來說,這無疑是一次巨大的成功。首次試飛時,發射僅4分鐘就在空中爆炸;第二次試飛,僅3分鐘後就故障自毀;而這一次,星艦的一級助推器全部33台發動機穩定工作,二級飛船也順利進入預定軌域,50分鐘後成功再入地球。按照2024年SpaceX的144次發射計劃,在商業航天領域,美對中的領先優勢將進一步擴大。

目前,最初引領手機改革潮流的蘋果也已放棄造車的「泰坦計劃」,再次全力投入AI自研大模型之中。雖然中國手機廠商頻頻搶跑,但面對智慧機鼻祖的強勢入局,中國能否打破又一次強勢圍攻?所有人都在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