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數位

SSD從高效儲存走到失效邊緣 你需知道的幾大警示訊號

2024-10-23數位

【CNMO科技】追求高效穩定的儲存體驗,固態硬碟(SSD)無疑是理想之選,其卓越效能能長期為數據存取保駕護航。然而,SSD的完美並非無缺,其核心部件NAND快閃記憶體存在的寫入與擦除周期限制,預示著其效能會隨著時間推移而逐漸衰減,直至最終可能面臨失效的風險。

那麽,如何準確評估SSD的壽命?又有哪些關鍵因素在無形中影響其耐用性?更重要的是,當SSD接近其生命終點時,我們能否透過某些明顯跡象提前察覺?

SSD的壽命有多久?

通常而言,高品質的SSD在妥善使用下,能夠穩定工作五到十年之久。然而,這一時間框架並非絕對,它受到多種因素的共同影響。

首先,SSD使用的NAND快閃記憶體型別是影響其壽命的關鍵因素之一。不同型別的NAND快閃記憶體,如SLC(單層單元)、MLC(多層單元)、TLC(三層單元)和QLC(四層單元),在耐久性和效能上存在顯著差異。SLC具有最高的耐久性和速度,但成本也最高,而QLC雖然成本較低,但耐久性和速度相對較差。

其次,SSD的工作負載和使用頻率也會對其壽命產生影響。高強度的工作負載和頻繁的使用會加速SSD的磨損,從而縮短其壽命。例如,在數據中心環境中,SSD可能需要處理大量的讀寫操作,而在個人電腦中,SSD的使用頻率則相對較低。

此外,研究表明SSD的失效更多與時間有關,而非使用量。即使SSD每天都被大量使用,時間本身也會對其產生影響,導致逐漸退化並最終失效。這一發現挑戰了以往關於SSD壽命與使用量直接相關的觀念。

在數據中心的背景下,研究人員發現SSD的替換率遠低於傳統的硬碟機(HDD)。雖然早期有人聲稱SSD比HDD更不可靠,但這一觀點已被證明是錯誤的。然而,SSD確實比HDD更容易出現無法糾正的錯誤和壞塊,但這並不一定會導致驅動器完全失效。

雲端儲存和備份公司Backblaze也提供了關於SSD可靠性的寶貴數據。在Backblaze的報告中,公司遭遇了總計63塊SSD的失效情況。基於對這些SSD開機時長(POH)的分析,他們計算出SSD的平均失效年齡為14個月。但這一數據需要謹慎解讀,因為它可能產生誤導。因為Backblaze整個SSD機群的平均年齡僅為25個月。這表明,隨著SSD機群的老化,未來SSD在失效時的平均年齡有望上升。

準確預測SSD的壽命極具挑戰性,原因在於當前的研究大多聚焦於數據中心環境而非消費級SSD。測量消費級SSD的確切平均壽命尤為困難,因為除了時間因素外,還涉及眾多其他變量,盡管時間被認為是其中最重要的影響因素。

此外,許多SSD在其生命周期內可能從未失效。使用者可能因系統升級或其他原因而提前更換整個系統,而非等待SSD損壞。因此,SSD的失效情況具有不確定性,難以準確預測特定SSD的未來表現。

哪些因素會影響SSD的壽命?

SSD的壽命評估雖然復雜,但制造商通常會提供幾個關鍵指標來幫助我們理解其耐久性:總寫入字節數(TBW)、每日驅動器寫入量(DWPD)以及平均無故障時間(MTBF)。這些指標共同為我們描繪了一個SSD在失效風險顯著增加之前的工作能力和預期壽命的框架。

TBW(總寫入字節數):這是衡量SSD在磨損至失效之前所能承受的總寫入數據量的指標。高TBW值代表更強的耐久性。例如,一個標稱1,200TB TBW的SSD,在每天僅寫入100GB數據的假設下,其壽命可長達230年之久,遠超實際使用場景的需求。因此,盡管TBW是一個重要的參考,但使用者幾乎不可能在日常使用中達到這一極限。

DWPD(每日驅動器寫入量):此指標反映了在SSD的保修期內,每天可以安全寫入其總容量的百分比。以三星990 Pro 2TB SSD為例,其五年保修期內提供0.3 DWPD,意味著在五年內,使用者每天可以寫入約600GB數據而無需擔心超出限制。DWPD為評估SSD在不同使用強度下的耐久性提供了直觀依據。

MTBF(平均無故障時間):這是一個衡量SSD可靠性的時間單位,表示在正常工作條件下,SSD預計能夠無故障執行的小時數。三星990 Pro的MTBF高達150萬小時,即約171年。然而,MTBF並非絕對保證,而是基於大量SSD累積工作時間的統計結果,反映了SSD發生故障的機率。實際上,這只是一個理論上的極限值,用於指導使用者了解SSD的可靠性水平。

需要註意的是,盡管這些指標為我們提供了SSD壽命的估計,但它們並不能完全預測每個SSD的具體壽命。SSD的實際壽命還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包括NAND快閃記憶體型別、工作負載、使用頻率、環境溫度以及SSD內部的固件管理等。

此外,SSD的壽命還與其年齡緊密相關。隨著時間的推移,NAND快閃記憶體中的氧化物層會逐漸退化,導致每個編程/擦除(P/E)迴圈對NAND單元的影響加劇。因此,即使在高TBW和DWPD的保障下,SSD最終也會因磨損而失效。大多數SSD提供三到五年的有限保修,但超出此期限後的表現則完全取決於SSD的制造品質、使用條件以及使用者的運氣。

SSD平均壽命難以預測的另一重要因素是缺乏統一的SSD型別標準作為評估基準。根據SSD內所采用的NAND快閃記憶體型別不同,其預期的寫入壽命周期會存在顯著差異,可能更長或更短。

NAND作為一種非揮發性快閃記憶體技術,能在電源關閉後持續保留數據,這與RAM(隨機存取記憶體)的揮發性特性截然不同,後者在斷電後無法保留數據。此外,NAND也是SSD相較於HDD(硬碟機)的關鍵區別所在,HDD依賴於旋轉的磁性盤片來儲存數據,導致其在速度上較慢且物理穩定性較低。

SSD故障的跡象

當SSD面臨故障時,其癥狀往往較為顯著,容易被及時察覺。一個典型案例顯示,SSD在完全失效前會展現出明顯的跡象:電腦效能急劇下降,啟動基本套用如Chrome瀏覽器可能耗時異常,長達半小時以上,系統響應極度遲緩。透過工作管理員觀察,即便在沒有其他程式執行時,磁盤使用率也會異常升高,接近或達到100%,這直接指向了SSD潛在的問題。幸運的是,在數據完全遺失之前,使用者有機會辨識並采取行動,成功備份並轉移數據。

SSD故障的常見預警訊號包括但不限於:頻繁的系統崩潰,特別是在啟動過程中;SSD意外進入唯讀狀態,限制數據寫入操作;檔案系統錯誤頻繁出現,影響數據的完整性和可存取性;效能明顯下降,日常操作變得遲緩;數據損壞風險增加,檔可能無法正確讀取或開啟;藍白當機(BSOD)現象,指示系統底層存在嚴重問題;系統無響應或頻繁凍結,幹擾正常工作流程;以及SMART(自我監測、分析和報告技術)發出的警告,如數據塊損壞、磁區重新分配等關鍵健康指標異常,這些都是SSD健康狀態惡化的明確訊號。

寫在最後

鑒於SSD損壞可能帶來的嚴重後果,即數據全面遺失,定期備份數據顯得至關重要。同時,培養定期檢查SSD健康狀態的習慣同樣重要,以便在問題初期就能采取措施。一旦發現任何故障跡象,大家應立即著手進行數據遷移,並準備更換新的SSD,以保障數據安全和系統穩定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