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數位

義式美學邏輯:簡評義大利RF Giglio書架箱

2024-02-05數位

感謝昌業音響論壇「neo5566」朋友詳盡圖文分享!

趁著年前快遞還在營運,就在上周從昌業音箱淘寶店自購了一對RF Giglio書架箱。作為一名平凡的打工人兼音樂愛好者,喜歡HIFI已有數十年頭,自己的第一對啟蒙音箱就是從昌業購得的AE100 2010i Edition,從此開始自己的愛樂之旅。這些年前前後後玩了一些入門級的箱子,包括卓麗星座2號,達尼歐典MKII,達尼皇太子SE特別版,丹拿40周年和魔雷KIT 3(國內聲韻制造),目前僅留下了魔雷KIT3,不得不說這對國內用魔雷高低音單體組裝的書架箱的素質表現真不錯,聲音風格和丹拿40周年很像,音染很低,做工也還不錯,在目前自己的器材系統中可以達到9成丹拿40周年的水準,「聲價比」很高。

為何選擇RF Giglio?一方面自己剛搬了新家,想購入一對新的音箱,再則彌補一下之前沒能下決心購入的遺憾。其實早些年前就比較關註Rosso Fiorentino品牌,覺得RF是一個比較有調性的廠家,旗下音箱產品充滿了自己的設計語言和美學邏輯,更重要的是其品牌雖定位HI-END,但入門產品卻售價親民。然而這個品牌並沒有過多的promotion來擴大品牌影響力,在國內也算是比較冷門,玩家的直接反饋感覺也不太多,所以輪到自己下手時總會猶豫再三,目前看來這種心態其實不太對。

最近花時間研究了一下RF品牌,多次的國外TAS獲獎和一些媒體的好評也給了自己一些客觀的信心,本來一開始準備購入威望系列Pienza , 但因目前沒有自己喜歡木紋飾面版本而遺憾作罷,最終選擇了多年前心水已久的Giglio。可能因為是產品定位,售價有些許重疊的原因,目前在RF品牌主頁上貌似 classic系列中的Giglio已經找不到了,這個經典系列目前僅有落地箱Elba的介紹,書架箱僅從威望系列的Pienza開始,所以在確認昌業還有一些Giglio庫存的情況下就果斷購入,現在覺得這個選擇真對!

之前對義大利品牌音箱的印象是有文化底蘊,聲音有味道,做工精美,但自己在購入卓麗星座2號後覺得在細節上還有一些地方需要完善,特別是網罩和網罩固定孔墊的做工實在不敢恭維,接線柱位置的銘牌固定工藝也有些粗錯,當時甚至一度懷疑自己買了假貨,因此自己這次對購買的RF Giglio在細節做工上沒有報很大期望。但在收到物流包裹拆開包裝並把音箱放到腳架的那一刻,自己由衷地對RF的制作工藝表示敬佩,產品的完成度很高,而且無論是板材的拼接,皮革的貼合,實木皮的打磨,啞光漆的噴塗,還有磁吸網罩的做工,在細節上都沒有翻車,幾乎看不到一點瑕疵,這裏要對工廠的嚴謹和品質把控點個贊,這些其實都是需要成本的。另外還發現一處很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在產品手冊的最後一頁手寫產品序列號位置蓋有一處鋼印,感覺像是一種自信的品牌承諾,儀式感拉滿。

從音箱最重要的喇叭單體上看,Giglio音箱上使用的高低音單體是RF找Scanspeak訂制的,自己按照外觀和一些技術參數找到了原型(猜測屬於Discover系列,而且18W低音單體的技術參數上顯示做導向式的箱體容積推薦是29升,用Giglio的箱體三圍尺寸計算正好也是29升)。另外這枚D2604的高音單體貌似ProAC在T10密閉箱以及DB1上也有出現,自己猜測聲音風格的走向應該是偏味道的而非素質,後面得用不同的音樂題材作品來確認一下這個假設。

目前自己的入門級前端系統為,音源:everSOLO A6數播,Rotel RCD630 CD機,功放:音樂之旅 ECI-6 MKII合並機,鐘神JA-1前級+Audiolab 8300XP純後級,斯巴克MT-12N(EL84EH管)小膽機。後面幾天會花點時間看看Giglio在不同前端裝置以及音樂題材上的綜合表現。

人聲曲目篇:

今天著重聽了一些自己比較喜歡和熟悉的人聲作品專輯,即使在Giglio剛開聲階段的初始狀態,自己還是很明顯地感受到了這對書架箱的一些聲底性格與特點。總的來說,與自己之前聽過的幾對偏中性的音箱相比最顯著的特點是,Giglio的人聲口型會顯得更大一些,聲場的縱深度會更強一些,聲底的整體回放會更寬厚一些。但自己覺得這種特性並不是把中頻做的特別突出而換來的,從不同型別的人聲專輯回放來看,Giglio的三頻其實還蠻均衡的,但就是感覺到人聲部份有一種特別的醇厚,是一種類似天鵝絨般的柔美,沒有刺激性,也沒有濃的或糊得化不開。或許這就是Giglio初始狀態的模樣,抑或是和擁有同樣醇厚聲音走向的音樂之旅ECI-6 MKII功放勾兌後出來的醇厚plus版。

這些特性可以很明顯地在人聲作品專輯Clair Marlo--【Let It Go】,Diana Panton--【Blue】以及Carol Kidd--【All My Tomorrows】中找到答案。不得不說這張SACD版【Let It Go】的錄音做的真是不錯,整張專輯無論是人聲還是器樂的透明度極高,在專輯第二首【Lonely Nights】中可以感受到幾乎純黑的背景,樂器和人聲懸浮在音樂畫面中,音箱早已隱身而不見,感覺棒極了。而在羅玧宣的這張【Lento】慢爵士專輯中,歌手的情感表現則真實地被刻畫和展現出來,特別是第三首【Hurt】,那種錐心之痛的情感和嗓音表現,Giglio毫無隱晦,真切地把專輯歌手想表達的情感婉婉道來。此外,這張專輯的錄音也非常厲害,人聲和器樂部份都刻畫地非常飽滿和真實,歌曲混音也沒有刻意突出人聲或器樂,總的來說就是極為平衡。

在用音樂之旅ECI-6 MKII推動Giglio欣賞了一些曲目後,趕緊連上斯巴克的小膽機MT-12N (EL84 EH管版本)試試感覺。其實也不用多想,3000不到的價格搭配1萬多的音箱確實沒有多少燒友會這樣做,但實際出來的聲音可以說是令人驚喜,雖然在大動態樂器場面上的全面性上沒法和音樂之旅的ECI-6 MKII相媲美,但回放小樂器人聲作品時,僅有12W的MT-12N讓Giglio唱出了同樣的美感,完全沒有價格上那種懸殊感。這也從另外一個角度說明了Giglio對功放不是那種挑剔的另類,而且適用性確實很廣。

器樂曲目篇:

今晚抽空用器樂類的多張專輯曲目考驗了一下Giglio,讓自己又進一步加深了對這對書架箱的印象。自己平時欣賞音樂還是以古典音樂和一些跨界音樂為主,每年也會去武漢當地的琴台音樂廳聽上幾次現場音樂會,自己對」正確和真實「的聲音有一定自我感官上的判斷標準,自己喜歡的器樂類聲音是一種寬厚,潤澤且平衡的回放感受。之前聽人聲作品時就覺得Giglio具備這種特質,現在聆聽一些大編制的交響或管弦樂就更加印證了這一點,即使是一些鋼琴奏明曲的回放,Giglio發出的聲音也不會讓你覺得單薄,反而有一種潤澤的感受。小提琴類的協奏或獨奏就更不用說了,我覺得還原這類弦樂作品就是義大利音箱品牌的天然優勢,無論是弓弦的摩擦聲還是琴腔的共鳴聲,Giglio還原的都極為準確和真實,聲場定位以及喇叭的離軸響應都很優秀,閉上眼睛,前方仿佛就是演奏的舞台。

不過實話實說,受限於喇叭物理尺寸和箱體容積大小,Giglio在大編制交響樂上的演繹是沒法和一些重型書架箱或大型落地箱相比的,我個人感覺缺乏的是一些30hz-40hz低頻段的氛圍感和權威感,除非配一個優質的低音炮,否則這物理條件上的鴻溝是沒法填補的。但Giglio在效能參數上給予的50Hz低頻下潛是充滿了一定品質和規模感的,只要功放的推動力和控制力足夠,這50Hz的低頻下潛已足夠勝任95%以上絕大多數型別的音樂作品了,更何況廠家標註的只是-3db。總的聽下來,Giglio在器樂類作品的還原表現既不是小家碧玉般的精細內斂,也不是豪邁粗獷般的能量十足,它只是像RF品牌所定義的那樣,優雅地重現真實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