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數位

蘋果並未完勝四季度,國產手機最終還是戰勝了蘋果

2024-02-15數位

引言:

2023年, 蘋果 在中國市場奪得第一名的輝煌成績備受矚目,然而,在四季度最後兩周,中國 手機 品牌卻擊敗了 蘋果 。這給人們帶來了感慨與思考。 蘋果 憑借其不斷創造奇跡的能力,在銷量下滑的情況下成功逆襲。然而, 蘋果 依然面臨著吐槽與挑戰,而中國 手機 品牌的進步,讓人們對 蘋果 的競爭地位持有疑慮。本文將從蘋果的逆襲、中國 手機 的崛起以及兩者之間的競爭環境等方面,詳細探討 國產手機 在四季度超越 蘋果 的原因及其影響。

蘋果的逆襲

蘋果 近年來一直備受詬病,然而在銷量下滑的困境中, 蘋果 總能以出人意料的方式逆襲。例如, iPhone 11透過降價策略成功扭轉下滑趨勢,銷量再度攀升。隨後, iPhone 13更是創造了2.37億部的新高出貨量。盡管 iPhone 14和 iPhone 15備受吐槽,但 蘋果 再次創造奇跡,成功奪得中國市場年度第一名。 蘋果 的成功證明了消費者對其產品的肯定,無論媒體如何抹黑,消費者用自己的錢包做出了選擇。

值得一提的是, 蘋果 在中國市場的崛起也與其降價策略有關。雙十一期間, 蘋果 對新款 iPhone 15進行了800元的降價,而舊款 iPhone 13則降價約1200元。這一降價舉措使 蘋果 能夠與 國產手機 在3000元市場展開激烈競爭。降價策略一直延續到12月底,甚至在2024年元旦期間, 蘋果 再次大幅降價。這顯示出 蘋果 國產手機 的擠壓下面臨著巨大的壓力。

國產手機的崛起

中國 手機 品牌的崛起對 蘋果 構成了巨大的威脅。 小米 率先決定放棄DxOMark評測,而傾聽消費者的使用體驗來評判 手機 實力。這一決策在2023年取得了成功。 小米13 的推出重演了 小米10 的熱銷場景,而 小米14 進一步擴大了 小米 在高端 手機 市場的份額。在2023年11月的第一周, 小米 首次擊敗了 蘋果 ,在四季度最後兩周更是連續擊敗了 蘋果 。對 國產手機 來說,這是一次巨大的進步。

除了 小米 華為 的5G 手機 回歸也推動了 國產手機 在國內市場的回升。根據分析機構的數據,2023年最後兩周, 華為 蘋果 小米 手機 周出貨量都在70萬部左右,三者之間的出貨量差距非常小,僅為1-2萬部。 華為 小米 形成夾擊 蘋果 的勢頭,給 蘋果 帶來了巨大的壓力。這也迫使 蘋果 不得不透過降價來穩住自己的市場份額。

競爭環境的變化

國產手機 的回升主要得益於安卓芯片巨頭 高通 的進步。 高通 推出的驍龍8G2和驍龍8G3效能的提升振幅都達到了三成左右,而 蘋果 近三代A系列處理器的效能提升僅為一成左右。此外,2023年的A17處理器被指存在發熱問題,進一步影響了 蘋果 的銷售。相比之下, 國產手機 的效能與 蘋果 的差距逐漸縮小,消費者能夠直觀地感受到這種差距,無需進行參數對比,口碑傳播更加真實可信。

蘋果 意識到 國產手機 的競爭勢頭,除了降價之外,還傳出了推出 iPhone SE4的訊息。在往年,只要一代 iPhone 銷量不理想,SE系列就會出現,以拯救 蘋果 的銷售業績。如果2024年真的推出 iPhone SE4,將進一步證明 iPhone 15的銷量不如人意, 國產手機 已經成功搶占了 蘋果 更多的市場份額。

總結:

國產手機 在過去幾年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從 小米 的成功轉變思路開始,到 華為 的回歸,再到 蘋果 的降價舉措, 國產手機 逐漸超越了 蘋果 在中國市場的地位。這一現象對於整個 手機 行業來說具有重要意義,不僅挑戰了 蘋果 這一國際品牌的霸主地位,還推動了整個市場的競爭和創新。對於消費者來說,國產手機的崛起意味著更多的選擇和更好的價效比,為他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福利。未來, 國產手機 有望在更多領域展現出強大的實力,進一步引領行業的發展。不過, 蘋果 作為一家擁有強大研發實力和品牌影響力的公司,仍然具備逆襲和創造奇跡的能力。歸根結底,消費者的口碑和需求將決定 手機 市場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