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數位

拆解iPhone15的背後真相:核心是美韓日,中國廠商占2%,不值錢

2024-04-30數位

近期,著名分析公司TechInsights對蘋果的iPhone15 Pro系列兩種型號進行了解析,研究了其供應鏈並計算了各種部件的BOM成本,從而推算出了蘋果的制造成本和利潤。

同時,還對iPhone15 Pro Max的BOM清單進行了公布,列出了其中的主要核心部件,如CPU、NAND儲存、射頻、5G基頻處理器、電池、顯示器、電源管理芯片等的型號和供應商資訊。

根據這份物料清單,可能不是每個人都註意到了,但我觀察到了一個嚴酷的事實:蘋果的主要核心部件都是來自美國、日本和南韓的供應商,中國供應商則沒有參與。

所有關鍵芯片幾乎都由美國、日本和南韓的廠商生產,例如A17處理器是蘋果自制的,基頻芯片和射頻大多由高通提供,記憶體來自東芝和鎧俠,而顯示器則由三星供應。

至於電池管理芯片部份,主要由蘋果、STM、博通等公司制造。此外,DSP、DC芯片、FaceID、NFC、安全控制器、WIFI、藍芽等部件也都沒有中國廠商的參與。在這份清單上,唯一包含的中國廠商是制造電池的欣旺達。

日本的媒體還根據這些部件分析了不同國家在供應鏈中的價值比例,美國部件約占33%,居首位;南韓緊隨其後,占比29%;日本為10%,排在第三,台灣地區占9%,中國大陸僅占2%。

盡管如此,據蘋果今年釋出的Top供應鏈名單,其中包括中國大陸和台灣的供應商共有94家,占總數的50.5%,中國大陸的供應商數量為49家,占比26.3%,在數量上全球排名第一,中國的供應商數量合計超過一半。

然而,從這份BOM清單中可以看出,雖然中國大陸的廠商眾多,但在核心供應商中並沒有中國的廠商。核心部件主要由美國、日本、南韓和歐洲供應,中國大陸的廠商主要處於價值鏈的較低端,僅占2%。

因此,那些以「蘋果是中國制造」自豪、認為中國在蘋果供應鏈中占據主要地位的人,可能需要重新考慮一下。實際上,對蘋果來說,中國的供應鏈並非核心,這些非核心部份隨時可能被替代。這些供應商所賺取的,大多是 微薄 的勞動報酬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