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數位

被手機螢幕困住的人生

2024-03-26數位

原載於【中國青年】雜誌2023年第24期

被手機螢幕困住的人生

文-李詩渺

若問當下占比最高、時間最長的娛樂休閑活動,「刷手機」高居榜首。

無須花費金錢,也無須深度思考,螢幕裏永遠有無盡的消遣,被源源不斷地生產和消費。演算法把一個個眼花繚亂的五彩泡泡送到使用者眼前,人們仿佛只需動動手指、上下滑動,就能暫時忘卻生活的煩惱,逃離真實世界的一地雞毛。

只是,手機是如何一步步困住我們的呢?

在社群網路上,過一種景觀人生

「18歲上名校,畢業進頭部。」「30歲裸辭,流量百萬。」「全職自媒體,二孩已婚。」……在某社交平台上,諸如此類的人設標簽不計其數。

社交平台細分各種賽道,每個賽道裏都有自己的頭、中、尾部博主,頂層為了不掉下來絞盡腦汁,底層盯著數據指標設法改進。他們的內容不論長短,不分片幅,展現的似乎都是完美、優秀、舒適、灑脫的一面,正如該平台的標語所說「記錄美好生活」。

一條受歡迎的日常vlog,在開篇通常用精美的動畫快速呈現視訊的精彩瞬間,伴著或舒緩或輕快的音樂,我們和主人公一起起床洗漱、做一頓精致的美食、放入美麗的餐具、化上時興的妝容、赴一場戶外的遊玩。

情侶博主展示了情侶之間能發生的一切可能,整蠱對方、甜蜜恩愛、爭吵復盤,他們呈現的每一段時光都顯得有趣又精彩;母嬰博主細數生育前後的各種經驗,推薦嬰童好物,避雷錯誤帶娃方式,還能靠做自媒體「彎道超車」,收入超過生育前全職打工;美食博主上天下海,珍饈美味無所不吃,奇鮮怪物搶先品鑒,「人生大事,吃喝二字」在這裏有了絕佳展現。

但這些,是真實生活嗎?

之前網上曾流行一組「取景框之外」的照片,在被取景框框住的部份裏,物件擺放井井有條、色彩搭配繽紛吸睛,人物笑容燦爛、妝容精致;取景框之外,卻是各種雜物零散放置,人們也放松了緊繃的身體。視訊更是如此,停止錄制後,是多次地調整裝置角度、重復做過的行為,只求完美呈現的畫面。

這還只是擇去長時段上的粗糙顆粒,凝練成奪目的珍珠吸引旁人采擷。

更有追逐者,為博取流量和流量帶來的金錢,不惜扮演假裝過一種「真實」的生活。

曾有新聞報道,某情侶博主其中一方聲稱不想被打擾私密,故一直戴口罩遮蔽真實面容,某次直播後公開長相,卻被網友扒出和之前戴口罩的並非同一人,原因是博主與簽約MCN公司鬧不和,公司想繼續維持之前的爆火流量,所以選擇換人。一些母嬰博主甚至是由沒有生育的人假扮,只因母嬰市場的廣告多、利潤大,孩子是簽約出鏡,若合約到期換人就說是生了二胎。美食博主裏「大胃王」人設的博主,有人意外離世,有人減肥斷更,有人需要靠鏡外催吐來繼續吃完超額的飯食。

光鮮的視訊下,一個高贊評論出現在一眾贊美中——「我只有普通的樣貌、普通的身材、普通的學歷、普通的專業,人生好像也是這樣,普普通通。」

「使用者看到什 麽,是平台決定的」

平台有自己的生存規則,需要推播能吸引更多觀眾的內容帶來流量,進而獲取流量產生的收益。這意味著,它所采用的演算法一旦監測到使用者感興趣的苗頭,便會無限地推播相關的話題。它們一遍遍篩選出受歡迎的內容積比重復推播,反向地又作用於內容創作者。人們關註的資訊領域會習慣性地被自己的興趣所引導,長此以往,便會形成資訊繭房。

春天還沈浸在鋪天蓋地宣傳多巴胺穿搭的鮮艷色彩中,秋冬又換成了美拉德的復古棕色系。普通人的衣櫥無法像穿搭博主那般豐富,趕著潮流選的衣服可能並不適合自己,扔了可惜,不穿放著又占據本就不大的租住空間,輪換的間隙裏,只有賺得盆滿缽滿的商家高興。

長期浸潤在單一的、相似的觀點和資訊中,人會變得狹隘和偏激。現代人「存在」的匱乏,繼而引發了緊張情緒和煩躁不安。平靜放松僅僅止步於拿起手機的方寸空間,而不加思考地接收刺激性娛樂資訊,只會加劇自身的焦慮,然後在某個時刻造成量變引起質變的爆發。

平台是把雙刃劍,善用搜尋功能主動探尋未知和可能的人會越來越強大,而只是沈溺於他人影像所帶來的美好幻想時,這一切就成了勞倫·貝蘭特所說的「殘酷的樂觀主義」——你渴望實作的事物成為實作自我的阻礙,不斷向其靠近的過程,卻在事實上損耗、折磨,讓你恰恰走向了所渴望的「美好生活」的反面,「一方面意味著深刻的威脅,另一方面又是深刻的確認」。

回歸自我,普通人的「必修課」

電影【白日夢想家】的主人公華特是一名在雜誌社默默工作多年的相片底片管理員,生性膽怯靦腆,生活重復單調,面對喜歡的人不敢開口,自己的愛好又迫於生計放棄,常常幻想能做一些不可思議的事情。某天,雜誌社宣告即將被並購,但最後一期雜誌封面的底片卻丟了,華特因而踏上尋回底片的旅程。一路並不順利,但華特在一次次的行動中擺脫了對幻想的依賴,開啟真實生活的大門。

影片結局的他,依舊不算真正度過窘境,但他不再用白日夢來應對挫折,而是切實地去做每一件能帶來改變的小事,真正地「stop dreaming, start living」。

套用於當下的世界亦是如此,真實生活的側寫有甜的一頁,也有凝結著苦辣鹹澀的章節。

消費社交平台上他人展示的成果,並不會給生活本身帶來實際的變化,又何況螢幕裏也隨時包藏著「糖衣炮彈」——「手把手教你怎麽營運自媒體輕松月入過萬」的標題屢見不鮮,看似簡單快速的坦途,往往是另一種隱形侵蝕的手段。

減少沈溺於螢幕裏的虛擬幻象,回歸現實生活中的點滴實踐,過自己的人生永遠為時未晚。做有意義的事才能獲得長久的心安,哪怕只是相對昨日之我微小的進步。 或許這亦是另一種英雄主義:獨立思考,用行動創造奇跡,奇跡便藏身於用行動創造的新起點之中。

回歸自我,直視自我,努力探索事物的全貌,深入思考事件的本質,才是叩問內心、拓展認知的人生修煉法則。

點選下圖

購買【中國青年】2023年第24期


監制:皮鈞

終審:陳敏

審校 :劉曉 劉博文

編輯:屈舒鶴 楊映鍇(實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