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財經

儲能「狂飆」,浙江這個小縣憑什麽在萬億賽道裏翻盤?

2024-05-30財經

全球光伏元件龍頭「東方日升」日前釋出公告:在浙東縣域寧海投建「年產10GWh高效新型儲能系統整合技術研發與制造計畫」,總投資約20.6億元。

也是在寧海。本月,匯鼎智慧制造(浙江)有限公司「鋰電池模組PACK自動化生產線制造及電池包拆解生產線裝置計畫」進場裝修,填補寧海新型儲能高端裝備領域空白……

近一個月來,浙東縣域寧海在新型儲能領域密集打出「王炸牌」,大有「黑馬之勢」。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次將發展「新型儲能」寫入其中。於浙江,縣域占據經濟格局的「半壁江山」,也因此浙江入局「新型儲能」萬億賽道的主戰場在縣域。

寧海,曾經寧波縣域GDP的「後進生」,在十余年間逆襲成為全省28個千億縣(市區)之一,其「首功之臣」正是光儲。

(儲能櫃出貨前進行全面檢測綜合效能(寧海宣傳部供圖))

小縣「翻盤」

今年新型儲能有多熱?

據網上公開報道,在地方層面,今年31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工作報告中,「儲能」共出現37次。

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曾估算,明年,新型儲能的產業規模或將突破萬億大關,2030年預計接近3萬億元。

能源是社會經濟執行的基礎動力。過去數百年,全球許多城市因能源而興。在傳統化石能源時代,德國魯爾工業區憑借煤產業,以1.3%的國土面積創造德國40%以上的工業生產總值,中國同樣有「煤都」大同、「石油城」大慶等等。

當下,全球能源結構向風、光、核等新能源轉型,儲能作為關鍵一環,勢必掀開新一輪群雄競逐,其背後關聯著城市間的一場「卡位之爭」,這點上,寧海已有「體感」。

寧海,地處寧波南端,區位劣勢、資源局限等都客觀存在,最初的「發跡」是建立在小規模、基礎性集群之上。很長時間內,模具、文具等六大傳統產業就是經濟大盤的頂梁柱,峰值時,六大產業就占到寧海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八成,發展之路平平。

(「光伏+儲能」產業鏈(寧海宣傳部供圖))

但在2021年數據報表裏,寧海首次亮出「追風」成績單——

從光伏產業延展來「切入」儲能風口賽道,實作光儲產值破百億元。同時,高調立下「flag」,到2025年力爭規上工業總產值突破2000億元,其中光儲產業規模達到700億元。

對標同年度數據,寧海規上工業總產值1134.03億元,與四年後的目標相差900億元,而其中,光儲產業增量600億元左右,占比高達三分之二。也就是說,寧海僅憑光儲產業「一己之力」,幾乎可「托底」未來四年所要沖刺的工業產值。

「薄發」需要「厚積」。

早在2009年,寧海就已經提出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賽道,彼時,中國的「光儲元年」還遠沒到來,而作為今天寧海光儲領域「老大哥」、當時小縣唯一的光儲企業——東方日升,在2006年也只剛剛生產出第一塊單晶體太陽能電池片,尚在摸爬滾打中。

(東方日升南濱基地(寧海宣傳部供圖))

可以說,對於當時的寧海來說,光儲是「尚未冒出地面的春筍」,賭的是一份眼光,更是腳踏實地的幹。

所以,直到十多年後的今天,許多人才慢慢感知:「以前並不怎麽亮眼」的寧海經濟,「好像突然找到了發展方向」,開啟狂飆模式。

一組數據可以窺探出「爆發力」:2023年,寧海光儲規上產值同比增長高達82.3%,拉動全縣規上產值增長20.3個百分點,也強力助推寧海GDP趕超競爭對手,提前晉級「GDP千億縣」。

何以「追風」

去年底,一場高規格的「光儲大會」讓全國目光聚焦寧海。

會上,寧海「大手筆」簽下10個光儲計畫,總投資約140億元,這其中就有備受關註的「鋰電池模組PACK自動化生產線裝置制造」和「高效能鈉離子電池正極材料」。

(震裕年產9億件新能源動力鋰電池頂蓋計畫高標準車間(寧海宣傳部供圖))

前者,是目前占據絕對主導地位的儲能產品——鋰離子電池的關鍵生產裝備,後者,是儲能產業爭相角力的新技術。

也就是說,「當下」與「未來」寧海皆已撒網布局。上遊光伏裝備研發生產,中遊電池片、光伏玻璃、儲能系統整合,下遊「電站建設+儲能+運維服務」等儲能套用市場,這條「全鏈式」光儲產業鏈越來越清晰。

這可以窺見寧海「追風」的邏輯:以頂層設計撬動整合系統性要素。近年來,寧海僅光儲及相關產業政策就出台了近20個,密集釋放出政策聯動性,且豪擲300億元,引育扶持「賽道好」、「賽馬佳」的潛力企業,助他們破土而出。

「風口」往往意味著千軍萬馬沸騰,也必然是在「人仰馬翻」中鑄造新的「王者」。

當下,儲能產業賽道的競爭愈發白熱化。據公開報道,近一年儲能行業融資事件超過100起,從地產、家電、互聯網等行業進軍儲能電池環節的跨界者蜂擁而至,幾乎產業鏈的各環節上都擠滿了「追風者」。

群雄間,決勝的砝碼往往是誰手中握有無可替代的「利劍」。

(工作人員對儲能產品進行效能檢測。(寧海宣傳部供圖))

在這場「光儲大會」上簽約的「鋰電池模組PACK」計畫代表坦言,寧海傳統產業轉型和新興產業培育的巧妙「共振」,打動了他們。

前些年,寧海看似「力捧」風口產業,卻始終沒有丟掉「寧海制造」,並在基礎賽道上悄然完成積累。比如,寧海拿下了5個「國字號」產業基地,包括中國模具產業基地、中國壓鑄產業基地等等,不難看出,整體「家底」偏基礎性工業。

而基礎工業恰恰是一劑「萬金油」,能無縫連結其它賽道。

「震裕科技」本是一家寧海本土模具廠,2022年底試產新能源動力鋰電池頂蓋;同樣模具起家的「大雅汽車」,去年簽下首張新能源汽車電池冷卻管路的配件訂單……當越來越多寧海本土企業在新賽道裏完成「鋪底」,勢必會對「尋求最佳資源配置」的資本產生強大的虹吸力。

城市的大和小是清晰可見的,但強與弱的邊界卻相對模糊。像寧海這樣,站在新能源產業風口崛起的縣域城市,或許正是未來中等城市的「強城樣本」。

(「大雅汽車」新能源汽車電池冷卻管路生產車間(寧海宣傳部供圖))

奔向「千億」

儲能大計畫往往伴隨超常規用地。年初,雙一力(寧波)電池有限公司與寧海經濟開發區管理委員會簽訂「高效新型儲能系統整合技術研發與制造計畫」,計畫占地就接近315畝。

寧海經濟部門還給出一組數據——

今年,寧海重點招商「清單」裏,新型儲能計畫就有10個,占全縣重點招商計畫的三分之一左右。粗粗估算,這些計畫用地總規模將超過1500畝。

與此同時,大計畫對配套設施往往也有超高要求。比如,「旗濱」的光伏玻璃生產,需進口大量石英砂,這就要配套輪船貨運碼頭,石英砂加熱用天然氣,園區全面通氣也是必選項。

這些要素供給都是需舉全域之力來破的「高端局」。一個產業或可決定一座城市的命運,但決定產業能否在這片土地上壯大的,卻是這座城市的能力和態度。

(寧海新城中心 (寧海宣傳部供圖))

從這個維度上看,寧海給光儲產業定下「千億」發展目標,如何用好政府「無形之手」,一手招引大計畫,一手保障要素、資源,加速落地,至關重要。

除了追求量,寧海也在「質」上提出目標:全省光儲產業新高地。

在儲能領域,賽道分「兩極」,上層賽道拼的是「技術」,鈉離子電池、液流電池、重力儲能等等日新月異,附加值高。而下層賽道更像整合商扮演「攢局人」角色,采購裝置、進行組裝,技術準入門檻較低,新手集聚。

寧海作為入行早的「老玩家」,成長路徑是以巨頭「東方日升」作為鏈主企業,吸引上下遊更多優質企業集聚成鏈、互相構築護城河。

一方面,這樣本土成長起來的鏈條,黏性和韌性都極強,像「旗濱」與東方日升計畫深度銜接,每年可節約運費2~3億元左右。

(旗濱年產70萬噸光伏高透基材計畫廠房(寧海宣傳部供圖))

未來,寧海要做的便是,緊扣「先進、新型」兩個關鍵詞發力,調整賽道的能階,進一步提升在全國乃至全球先進光伏和新型儲能產業開發中的位勢。

當產業鏈做強做大,溢位效應將是寧海「奔千億」的硬核支撐力,像「震裕科技」就與全球新能源龍頭「寧德時代」深度合作,公司新能源動力鋰電結構件市場占有率已達到國內第二的水平,明年預計完成產值 30億元。

不論是千億級產業,還是「全省光儲產業新高地」,都不再遙不可及。

來源:潮新聞 記者 陳醉 共享聯盟·寧海 蔣攀 趙士婷 通訊員 陳則銘 何飛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