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財經

準百億級私募磐晟投資,竟然只剩1人?

2024-07-25財經

一家管理規模在50億元—100億元區間的私募,竟然只剩下一個員工?

近日,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以下簡稱「中基協」)披露資訊顯示,北京磐晟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簡稱「磐晟投資」)當前全職員工人數僅剩1人。值得註意的是,這並非一家規模較小的私募。截至今年4月28日,磐晟投資管理規模為50億元—100億元,天眼查數據還顯示,該公司2022年社保參保人數超過20人,這究竟是怎麽回事?

對此,記者撥打該公司在三方平台的預留電話,顯示為空號,公司也沒有提供其他聯系方式。

從公開資料來看,該公司早就因合規問題被處罰。多位業內人士稱,今年以來私募業監管體系持續完善,中基協更是對部份私募進行現場檢查,私募管理人的不規範行為將加速出清,「打擦邊球」的私募更難再有生存空間。

50億元私募竟僅剩1人

中基協最新公示資訊顯示,磐晟投資當前全職員工人數僅剩1人,取得基金從業人數僅為1人。

據公開資料,磐晟投資成立於2013年,為私募股權、創業投資基金管理人,管理規模為50億元—100億元區間。天眼查數據顯示,2022年該私募社保參保人數為23人。

從種種跡象來看,磐晟投資理應是一家團隊充裕的中大型私募,為何如今僅剩1位員工?

對此,記者撥打了該私募在三方平台和天眼查預留的電話,全部顯示為空號。

「從正規披露路程來看,每家私募管理人會將自己公司的員工數向中基協定期上報,其中不乏一些私募將未簽訂勞動合約但掛靠社保的員工算在其中‘充數’,造成員工人數的虛增以滿足監管要求。不過在監管趨嚴的過程中,私募此類操作很容易‘顯出原形’,磐晟投資不排除此種可能性。」滬上一位私募人士透露。

記者采訪獲悉,今年二季度中基協就向部份私募管理人釋出通知,要求其對專職員工不足5人或存在高管缺位的情況進行自查整改。

通知稱,根據【私募投資基金登記備案辦法】(簡稱【登記備案辦法】)第八條規定,私募基金管理人專職員工應不少於5人。同時,【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指引第1號-基本經營要求】第九條已對「專職員工」範圍進行明確界定。

如今看來,磐晟投資「1人私募」的問題亟待整改。

合規「劣跡斑斑」

事實上,磐晟投資很早就曾踩到過合規「紅線」。

比如,2023年8月,中基協對磐晟投資下發的紀律處分決定書顯示,其旗下四只私募基金募集完成後未按規定向協會備案。此外,磐晟投資還存在違規向投資者承諾收益、未按約定向投資者進行資訊披露、未按規定及時更新登記備案資訊、未能勤勉盡責、在管產品存在期限錯配等違規行為。

2022年1月,北京證監局網站釋出的關於對磐晟投資采取責令改正行政監管措施的決定顯示,磐晟投資存在以下行為:其一,未根據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的規定辦理基金備案手續;其二,不公平地對待管理的不同基金財產。北京監管局決定對磐晟投資采取責令改正行政監管措施。

2021年9月,北京證監局公告稱,磐晟投資存在三項違規行為:第一,募集說明書使用「預期收益率」進行宣傳且缺少風險提示有關內容,存在誤導宣傳問題;第二,同一私募基金按照不同投資金額分設不同收益特征的基金份額,存在不公平地對待管理的不同基金財產問題;第三,未按照基金合約約定向投資者披露基金資訊的問題。依據【暫行辦法】相關規定,北京證監局責令磐晟投資改正,限期30日送出整改報告。

另外,中基協還針對磐晟投資公示了多項提示資訊,比如存在逾期未清算基金、存在長期處於清算狀態基金、全職從業人員少於5名。

行業優勝劣汰將持續加速

在多位業內人士看來,今年以來,行業監管體系持續完善,相關現場檢查和私募自查陸續開展,後續越來越多「劣幣」將現原形、快出清,行業優勝劣汰會隨之不斷加速。

今年4月30日,【私募證券投資基金運作指引】(以下簡稱【運作指引】)釋出,給私募行業立規矩、劃底線。二季度,部份私募管理人收到中基協發送的通知稱,協會決定於2024年6月對相關機構開始現場檢查。記者采訪獲悉,此類現場檢查屬於中基協常規動作,不過去年以來多家私募感受到現場檢查更加細化,要求愈發嚴格。另外,7月22日,廣東證監局還釋出開展轄區私募投資基金2024年自查工作的通知稱,下一步,廣東證監局將視情況對各私募基金管理機構自查、整改情況進行抽查。

監管引導下,越來越多私募開始審慎自查,最佳化自身合規體系。

比如,近日,多家私募根據【運作指引】要求調整了基金合約中關於場外衍生品交易、投資比例限制等方面的條款。與此同時,諸多量化私募在監管引導下進一步降低換手率、完善交易風控系統。

「未來的私募要看品質,而非規模。」滬上一位私募研究員直言,監管今年明確了私募的展業標準,消除了此前的「模糊地帶」「灰色地帶」,將引導越來越多私募聚焦主業,依靠真本事獲得投資者的認可,因此後續很多私募會「擠掉水分」,比拼投研、公司治理在內的多方面實力,行業良性生態會隨之加速構建。

來源:上海證券報 馬嘉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