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財經

勝業電氣IPO:營收增速疲軟持續放緩 毛利率先降後升波動起伏

2024-10-27財經

隨著日前證監會主席吳清最新表態將逐步實作IPO常態化,滬深北三大交易所審議節奏明顯加快了不少!

在上會環節,不僅海博思創、弘景光電近期相繼過會,甚至北交所二次上會的科隆新材也順利過會,而在下周也就是11月1日共有四家企業上會,分別是——創業板中船雙瑞、上交所主機板永傑新材、北交所兩家分別是天工股份和林泰新材。

除此之外,註冊環節拿批文速度也是明顯加快,英思特、惠通科技、汕頭超聲、博苑股份等四家創業板企業,科創板企業興福電子,萬源通、科拜爾、聚星科技等三家北交所企業都在10月份順利拿到了批文。

送出註冊環節也不遑多讓,深交所主機板IPO企業亞線上械、國貨航,創業板IPO企業鈞崴電子,上交所主機板IPO企業中國瑞林,北交所IPO企業勝業電氣等也均在10月份獲準了送出註冊。

雖然較滬深A股,北交所上市稽核速度明顯要快很多,但近期在上市稽核強監管政策下,尤其是早前連續兩家上會企業天工股份、科隆新材相繼被按下暫停鍵令外界對北交所稽核常態化企穩的判斷產生了猶疑。

而在上述北交所兩家企業連續被暫緩的大背景下,勝業電氣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勝業電氣)卻在2024年10月10日順利透過了上市委的稽核,不僅如此,在過會15天後的2024年10月25日,勝業電氣還閃電般獲準了送出註冊,速度如此之快,在近期送出註冊的企業中極為少見,那麽勝業電氣究竟有何特殊之處獲得了北交所的青睞呢?

慧炬財經註意到,勝業電氣是在2023年12月26日向北交所遞交上市申請並獲得受理的。

在整整兩個月前的2024年8月26日,勝業電氣順利完成了北交所的二輪稽核問詢的回復,9月27日就迎來了上會公告。

2024年10月10日,在當日召開的北交所上市委員會2024年第17次審議會議上,勝業電氣成功獲得了上市委員們出具的"符合發行條件、上市條件和資訊披露要求"的結果。

15天後的2024年10月25日,透過北交所稽核後的勝業電氣快馬加鞭向證監會遞交了其上市註冊材料。

回溯來看在2023年7月6日,勝業電氣與申萬宏源證券簽署了北交所上市輔導協定,當年12月22日透過了廣東監管局的輔導驗收,四天後的12月26日正式遞表北交所並獲得了受理。

作為一家主要從事薄膜電容器、電能品質治理配套產品的研發、生產及銷售的企業,勝業電氣主營產品廣泛套用於家電、新能源、電能品質治理等領域。

據勝業電氣向北交所送出的IPO招股書(註冊稿)顯示,其欲透過此次上市發行不超過1,800萬股以募集1.77億資金投向"新能源薄膜電容器生產線擴建計畫"、"研發中心建設計畫"以及"補充流動資金"等三大計畫,其中4000萬元被其用於補充流動資金。

在招股中,魏國鋒、何日成被認定為公司實際控制人,合計控制公司92.48%股份的表決權,不過超過九成股份歸實控人控制,很容易形成"一股獨大"的局面,企業內部治理結構的完備性和有效性一直是一股獨大型企業的通病。

值得關註的是,勝業電氣有限公司2011年1月設立時至2018年3月期間為中外合資企業,境外股東冠粵公司股權實際為魏國鋒、何日成委托境外主體代為持有。

慧炬財經翻閱招股書發現,勝業電氣此前在內控管理上並不完善,其在報告期記憶體在轉貸、票據找零、第三方回款、現金交易等財務不規範情形,不過內控管理缺失的風險並不必然成為上市阻礙,監管層重點關註的是整改的有效性和徹底性。

在首輪問詢回復中,勝業電氣誓言完成了有效性整改後,向北交所進一步發起了沖擊。

雖然成功獲準送出註冊,但不得不說的是,在一眾擬北交所上市的企業中,勝業電氣營收和盈利能力並不出眾,但勝在扣非凈利潤增速2023年出現了猛增的局面。

不過縱然如此,與首次上會被暫緩審議的天工股份、科隆新材相比,勝業電氣在盈利能力上很難與其相較。

如在2023年時,天工股份扣非凈利潤就實作了破億達到1.69億元暴增了164.78%,科隆新材在2023年中扣非凈利潤也是達到了7663.25萬元同比增幅為61.61%。

反觀勝業電氣,其2023年營收5.73億元,對應扣非凈利潤剛剛實作4000萬出頭的4486.05萬元,不過增幅卻高達63.44%。

雖然作為幸運兒勝業電氣成功獲準了送出註冊,但這也並不意味著勝業電氣IPO必然會一帆風順,業績增速能否保持永續性無疑更為惹人關註。

於是,我們看到了在此前的首輪和二輪稽核問詢中,北交所對其收入大幅增長的合理性及永續進行了追問,不僅要求說明拓展新客戶的空間是否存在明顯瓶頸和障礙,還要求說明是否存在期後業績下滑風險。

及至到了上會現場,上市委還在追問2023年收入及業績增長速度的永續性。

此外,在此前的IPO稽核推進中,有關勝業電氣此次IPO募集資金補充流動資金的必要性及合理性也成為了監管層關註的焦點——勝業電氣此次募集資金1.77億中,其中4000萬元用於補充流動資金。

需要指出的是,在一邊準備用4000萬元資金補流的同時,另一邊在IPO報告期內,勝業電氣卻分別在2020年8月和2021年4月進行了兩次現金分紅,分別分紅1000萬元和2000萬元,累計現金分紅3000萬元。

而在最後一次分紅後的次年也就是2022年,由於貨幣資金不充足,勝業電氣實施了一次股票定向發行融資,定向增發475.00萬股融資3325萬元,用於補充流動資金。

更值得註意的是,在2020年時其短期借款還僅為300萬元,2021年就增至5490.00萬元同比增幅高達1730%,到了2022年又飆升了66.85%至9160萬元。

針對2021年新增短期借款5190.00萬元,勝業電氣歸因為為滿足經營需要而擴大產能,新增廠房建設與較多裝置,同時購買直接材料所需流動資金相應增加所致。

在彼時的新三板掛牌反饋意見中,監管層就要求補充披露公司資金安排的合理性,並分析是否存在償債風險,是否對公司持續經營能力構成重大不利影響。

持續兩年分紅後導致現金流不足只能定增和借款,隨之又要向資本市場募資補流,其募資補流的必要性不得不引人質疑。

慧炬財經註意到,在勝業電氣剛剛向北交所送出的註冊稿中,補充流動資金依然為4000萬元。

事實上,在IPO募投必要性和合理性不斷受質疑的當下,不少擬IPO企業為了過關,也為了防止被質疑上市圈錢紛紛修改募投計劃下調了募投規模,而勝業電氣並未調整IPO補流規模固然與其貨幣資金不充足有關,但此舉最終能否獲得監管層的認可有待觀察。

營收增速疲軟持續放緩
收入增速永續性頻遭拷問

雖然凈利潤增速在過去幾年中的持續增長格外惹眼,這也是勝業電氣此番闖關北交所的最大看點,但其期後業績增長是否具有永續性更引人關註。

公開數據顯示,2021年至2023年,勝業電氣營收分別為4.46億元、5.10億元、5.73億元,同比增長率分別為36.05%、13.29%、12.32%,營收增速呈現持續放緩的趨勢;同期間,對應扣非凈利潤分別為2088.45萬元、2744.71萬元、4486.05萬元,同比增長率分別為3.70%、31.42%、63.44%,盈利能力持續顯著提升。

這也使得其三年間營收復合增長率由2020年至2022年間的24.77%下降至2021年至2023年間的13.36%,扣非凈利潤復合增長率則由2020年至2022年間的16.74%增長至2021年至2023年三年間的46.56%。

就盈利能力大幅增加,在彼時的新三板掛牌申請第一次反饋意見中,全國股轉公司就要求說明公司業績增長的穩定性。

到了此番IPO,在首輪問詢中,北交所則要求說明各類產品銷售收入增長的原因及合理性。

在二輪問詢中,北交所還進一步在追問公司核心競爭力及市場空間和成長性是否不夠突出,如何持續增加對現有客戶供應份額及拓展新客戶維持收入增長。

慧炬財經註意到,在上會現場,上市委對勝業電氣首當其沖的第一問就是關於收入增速永續性,要求詳細說明2023年收入及業績增長速度的永續性。

而隨著2024年上半年業績數據的出爐,讓勝業電氣安全無虞地獲準了送出註冊。

據勝業電氣送出的2024年上半年財務數據顯示,其2024年上半年實作營業收入2.97億元,同比增長了8.23%,實作扣非凈利潤2264.45萬元,同比上漲了8.65%,業績還在持續增長。

此外,慧炬財經梳理發現,2022年上半年、2023年上半年、2024年上半年,勝業電氣營收同比增幅分別為24.58%、12.02%、8.23%,同期間扣非凈利潤增幅分別為47.96%、74.82%、8.65%,營收凈利增速雙雙放緩已是不爭的事實。

招股書顯示,勝業電氣產品套用領域包括家電、新能源和電能品質治理三大板塊,2023年收入增長主要來自於新能源中的集中式光伏領域,報告期內其新能源領域收入分別為7,187.94萬元、13,214.20萬元、18,957.25萬元和8,833.20萬元。

勝業電氣還在2023、2024年陸續成功進入集中式光伏頭部企業特變電工,全球最大的兩家風力發電整機廠商金風科技和遠景能源,新能源汽車動力控制系統知名廠商菱電電控等知名客戶的供應體系。

不過現實是,光伏行業在經過了前幾年的急速狂飆之後產能供需失衡步入下行調整周期,產品價格下降全產業鏈集體承壓,光伏行業景氣度仍然有待提升。

而勝業電氣卻堅稱下遊產品與光伏主產業鏈均不屬於上下遊關系,不會受矽料到元件環節產能過剩以及各環節企業降價和虧損的直接影響。

雖然2024年上半年業績繼續增長為勝業電氣進入註冊關提供了有效支撐,但監管層更為關註的是期後業績增長的永續性,畢竟在IPO稽核實踐中,拿到批文上市後業績出現變臉的案例也是常有之。

毛利率先降後升波動起伏

成長性風險隱憂暗藏

而即便有了厚實的業績作為保證,從最能衡量企業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標毛利率來看,其薄膜電容器產品毛利率進一步下滑的風險猶存。

數據顯示,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勝業電氣薄膜電容器產品毛利率分別為21.28%、20.67%、26.10%、24.04%,低於同期間可比公司毛利率的27.26%、26.50%、26.90%、24.17%。

更惹眼的是,在業績持續增長的背後,卻是勝業電氣過去幾年毛利率的波動起伏,呈現先下降後回升的態勢。

數據顯示,在2020年其主營業務毛利率還高達28.35%,到了2021年時就大幅下降至23.00%,繼2022年進一步滑落至22.20%後,2023年毛利率反彈至27.02%,到了2024年上半年又下滑至25.01%。

而在2020年、2021年同行業可比公司平均毛利率分別為31.47%、29.42%,勝業電氣綜合毛利率分別為28.52%、23.33%,顯著低於同行業可比公司。

在早前的掛牌申請反饋意見中,勝業電氣就被要求披露公司毛利率波動的原因及合理性,是否與同行業可比公司存在較大差異及合理性,補充說明應對毛利率下滑的舉措及有效性。

到了北交所首輪問詢中,監管層則要求說明各產品類別間毛利率差異的原因,與可比公司同類產品的毛利率比較情況、差異及原因。

慧炬財經註意到,2023年隨著原材料價格有所回落,勝業電氣相應降低了部份產品價格,各類別電機電容器產品價格主要呈下降趨勢。

由此在二輪問詢中,北交所據此要求進一步說明銷售價格下降及毛利率增長的合理性。

不得不說的是,雖然自2023年以來,勝業電氣毛利率在逐步回暖,但在新能源領域毛利率下降的情況下,這能否保證其最終成功上市尚不可知,雖然北交所上市門檻更低,稽核更具包容性。

而毛利率是最能體現企業的盈利能力和成長性的指標之一,勝業電氣毛利率波動起伏無疑加大了其成長性的風險,但如果其毛利率能夠保持穩定不出現大的波動,也並不會成為此次IPO的重大障礙,但其毛利率能否保持穩定有待進一步觀察。

發明專利僅7項最近五年無新增

非研發部門人員還曾從事研發工作

雖然勝業電氣在過去幾年中業績保持了持續增長,但作為一家試圖登入資本市場的高新技術企業,在直接反映技術創新能力的指標——發明專利的數量上不及多數同行可比公司,其科技實力含量難免引人關註。

在招股書中,勝業電氣自述高度重視技術研發的持續投入,形成了較強的研發創新能力。

不過,勝業電氣若想用發明專利數量來證明自己的創新能力,可能不具備明顯的說服力。

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6月30日,勝業電氣及其子公司擁有國內專利共74項,國際專利共4項,其中國內專利包含7項發明專利,52項實用新型專利和15項外觀專利。

而勝業電氣與其認同的可比同行公司相比,發明專利的數量卻是相對較少。

在招股書中,勝業電氣列舉了三家其認可的可比同行業公司,分別為法拉電子、銅峰電子、江海股份。

慧炬財經註意到,截止2023年末,法拉電子發明專利7項,銅峰電子發明專利20項,江海股份發明專利59項。

對比來看,勝業電氣發明專利僅有7項與法拉電子持平不及銅峰電子和江海股份,而作為一家自稱在技術研發上的持續投入取得成效,產品有利競爭不斷提高的高新技術企業,遠不及同行的這種發明專利數量能否支持其所謂的有利競爭,又能否有效保證創新發展令人猶疑。

更值得註意的是,在勝業電氣目前擁有的這7項發明專利中,除了"一種帶有安全防護裝置的組合式電容器"和"電力電容器同步投切開關"兩項發明專利在2010年繼受取得外,其余5項原始取得的發明專利均是在2014年至2019年間取得。

值得註意的是,勝業電氣最近一次取得發明專利的時間為2019年,這意味著在最近的五年時間裏,勝業電氣未再取得新的發明專利。

此外,身為高新技術企業,並且正在朝著準北交所上市公司的方向努力,但勝業電氣創新性特征低於目前北交所上市企業的平均水平也是個客觀事實。

勝業電氣招股書註冊稿顯示,在2021年至2023年的最近三年中,研發投入分別僅為1661.66萬元、2009.08萬元、2534.34萬元,累計6205.08萬元,占其同期營業的比重分別為3.73%、3.94%、4.43%,最近三年研發投入復合增長率為23.50%。

就研發人員數量來看,截至2024年1-6月,勝業電氣研發人員有95人,占其員工總數的比重11.34%。

在10月14日北交所釋出的創新性評價專刊中,北交所披露,截至2024年6月底,北交所上市公司249家,其中高新技術企業占比92.37%,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占比48.19%;最近三年平均研發投入為3174.67萬元,最近三年平均研發強度(剔除未盈利企業)為5.97%,最近三年平均研發投入復合增長率為16.44%;平均每家公司擁有90名研發人員,占員工總數的17.52%;平均每家公司擁有22項發明專利。

與上述數據相比,勝業電氣的創新性特征有著明顯差距,比如研發人員占比僅11.34%不及平均值的17.52%,發明專利僅7項不及平均值的22項,最近三年平均研發投入2068.36萬元與平均值的3174.67萬元有著一定的差距,但勝在研發投入復合增長率23.50%超過了平均值的16.44%。

對照北交所給出的三大創新性量化指標來看,勝業電氣只能算是合格的創新性企業,還談不上十分優秀,在嚴把發行上市準入關,從源頭上提高上市公司品質的當下,這無疑會引起監管層的審慎以待。

此外,在研發投入上,勝業電氣與同行可比企業相比也明顯不占據優勢。

數據顯示,勝業電氣同行可比企業的平均研發費用率在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中分別為4.33%、4.19%、3.98%、4.70%。

而在同期,勝業電氣研發投入占其當期營收比重分別為3.73%、3.94%、4.43%、3.86%,其也僅在2023年超過同行平均值,其余各年均低於同行均值。

值得註意的是,勝業電氣在研發方面還存在著異常之處,包括非研發部門人員從事研發工作、2021年少數研發人員從事非研發工作的情形。

首輪問詢回復函顯示,報告期各期,勝業電氣存在非研發部門人員根據研發計畫需要輔助參與研發工作的情況,各期分別包括4名、5名、9名及3名工程師、品質工程師、銷售及制造部門人員等,該部份人員在研發工作以外還從事其本職的非研發工作。勝業電氣對此解釋稱,主要為了發揮各類人員專業優勢,保證持續推出技術領先、符合市場需求、具有市場競爭力的創新產品。

更值得註意的是,2021年勝業電氣共有17名研發部門人員在當年度記憶體在短期未承擔具體研發計畫的情況,公司歸因為有側重地梳理規劃重點研發方向,制訂更迎合市場變化、模式變化的研發方針,對當年研發計畫的開展加強稽核管理,變相促進研發工作的改善所致。

在首輪問詢中,北交所就對其研發費用核算準確性的進行了關註,不僅要求說明是否存在研發人員從事非研發工作的情形,還進一步要求說明相關內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研發費用是否真實、準確。

而在更早前的新三板掛牌問詢中,全國股轉公司就要求說明研發人員認定標準、數量及結構,是否存在混崗的研發計畫參與人員及分配情況。

彼時,勝業電氣表示,以實際參與公司研發計畫、在研發環節做出實際貢獻、且具有工科背景的人員認定為研發人員,坦然承認存在混崗的研發計畫參與人員情況,並表示混崗人員按其實際從事研發工時計入研發費用。

在業內人士看來,研發人員認定的準確性和合理性,是監管層對擬IPO企業創新性內容認定的重要判斷標準之一,而在近期,北交所更是公布了創新性量化指標,更加註重擬上市企業的創新性,而只有合規性和匹配性上與北交所上市定位相符,才能真正獲得監管層的認可。

在三大交易所註冊環節越來越快的當下,勝業電氣能否一如既往迎來好運氣順利拿到批文進而成功上市,慧炬財經將持續關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