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財經

科創板迎來開市五周年,服務新質生產力發展再出發

2024-07-23財經

7月22日,科創板正式迎來開市五周年。2019年7月22日,伴隨上交所交易大廳的一聲鑼響,首批25家科創板公司正式上市,標誌著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這一資本市場重大改革任務正式落地。

五年來,科創板砥礪前行,走出了一條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發展道路,目前已有573家上市公司,總市值近5萬億元。

五年來,科創板堅守「硬科技」定位,盡情澆灌科創雨林,持續厚植新質生產力,已形成六大硬核產業的示範效應和集聚效應。

五年來,科創板積極踐行資本市場改革「試驗田」使命擔當,統籌推進發行、上市、資訊披露、交易、退市等制度改革,形成的可復制可推廣經驗,為創業板、北交所、主機板的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鑒。

一個月前,證監會釋出【關於深化科創板改革服務科技創新和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八條措施】(下稱「科創板八條」)。這既是科創板建設的任務書,也是科創板發展的路線圖,科創板揚帆起航再出發。

「硬科技」企業上市首選地

「打算上哪個板?」自科創板誕生之日起,硬科技企業面對這一問題時的答案,幾乎都是「科創板」。

五年來,科創板堅守「硬科技」定位,持續支持和鼓勵「硬科技」企業上市,已成為中國「硬科技」企業上市首選地。

以中芯國際、中國通號、聯影醫療為代表的一大批「硬科技」企業,借助科創板迅速發展壯大。以2019年為基數,近四年科創板公司合計營業收入與凈利潤的年均復合增長率分別為23%、25%,總體業績呈現穩定較快增長。

安永大中華區審計服務市場聯席主管合夥人湯哲輝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科創板的制度改革,使得「硬科技」企業的上市更加容易、上市更可預期、發行定價更加自主,「科創板對於‘硬科技’起到了重要的導向作用和集聚效應,打造出新質生產力主陣地,如積體電路陣地、生物醫藥陣地等」。

已上市的573家企業,集中在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尤其在積體電路、生物醫藥、新能源等重點產業鏈的示範效應和集聚效應愈發顯著,構建起以行業「鏈主」為引領、上下遊企業協同的矩陣式產業集群。

五年來,科創板逐步成為助力科技創新、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新支點」。科創板公司平均研發強度均保持在10%以上的高位,83家公司研發強度連續三年超過20%。科創板累計有124家次公司牽頭或者參與的計畫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等重大獎項,六成公司核心技術達到國際或者國內先進水平。

人才集聚方面,科創板創設的第二類限制性股票成為硬科技公司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激勵人才的有效工具,目前板塊股權激勵覆蓋率達69%,涉及激勵物件近10萬人次;引導資金方面,科創板帶動創投資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近九成科創板公司在上市前獲得創投資本支持。

抓緊全球產業結構和布局調整新機遇,五年來,科創板公司主動融入全球市場,在開辟新領域、新制勝賽道上發揮引領作用。以資本全球化配置為例,已有杭可科技、中控技術、東威科技等公司發行GDR(全球存托憑證)。

「包容性」看點鮮明

「硬科技」企業得以在科創板百家爭鳴,源於科創板基於對科技創新規律認知,增強了對「硬科技」企業的包容性。

科創板對科技創新企業的包容性首先體現在多元包容的發行上市條件。針對科技創新企業的特征,科創板取消了強制盈利等不適應的條件,設立了以「預計市值+」為基準的多元化上市標準,允許未盈利企業、特殊股權結構企業、紅籌企業上市,並設定第五套上市標準,允許突破關鍵核心技術但產品尚處於研發階段、尚未形成規模化收入的企業上市。

一大批在原有制度下無法登陸A股市場的「硬科技」企業得以在科創板上市。目前,已有54家上市時未盈利企業、8家特殊表決權架構企業、7家紅籌企業、20家采用第五套標準企業在科創板上市。

以生物醫藥產業為例,創新藥具有研發周期長、研發成本高、成功率低等特點。第五套標準是科創板為適應生物醫藥研發創新特點作出的制度改革,重點支持具有關鍵核心技術、市場潛力大、科創內容突出的優質未盈利企業上市,以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搶占醫藥產業制高點。

「公司可以說是享受到了科創板的紅利,募投資金建設了研發基地、拓展了專用生產線、擴大了管線,為公司插上了高品質發展的翅膀。」在上交所近日召開的座談會上,一家采用了第五套標準上市的創新藥公司負責人說。

隨著自研產品陸續上市放量,科創板第五套標準上市企業成為中國醫藥研發創新的重要力量。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已有17家第五套標準上市企業的36款藥品或疫苗獲批上市,占比逾八成,14家公司收入突破1億元,4家公司收入突破10億元。2022年以前上市的11家第五套標準企業已全部實作產品獲批,正從「研發為主」過渡到「研發+商業化並列」階段。

第五套標準的出台,暢通了創新藥、創新醫療器械投資「結束」渠道,進一步激發了風險投資基金、私募股權投資基金投資創新藥、創新醫療器械擬上市企業的熱情。據不完全統計,自2020年1月迎來首家采用第五套標準上市的企業以來,單輪融資規模達到1億元以上的生物醫藥企業累計超過1500家次,共完成融資總規模超5000億元。

資本市場改革「試驗田」

五年來,科創板統籌推進發行、上市、交易、持續監管等基礎制度改革,並在再融資、並購重組、股權激勵等一系列創新制度上先行先試。

構建公開透明可預期的稽核序號產生器制。形成科創內容評價指標,增強了稽核標準的客觀性、透明度和可操作性;提高問詢精準度,避免樣版化、免責式問詢,增加對投資者價值判斷相關問詢,重點關註影響發行上市條件、資訊披露的重大問題,明確稽核邊界和中介機構責任邊界。

構建市場化發行定價制度。科創板建立以專業機構投資者為主體的市場化詢價、定價和配售機制,新股發行價格、規模、節奏主要透過市場化方式決定,由買賣雙方充分賽局形成反映企業內在價值的新股價格。

不斷完善資訊披露制度。精簡最佳化發行條件,建立適應科創企業特點的資訊披露規則體系,釋出專門的招股說明書格式準則,細化資訊披露要求,增加行業特點、核心技術、未盈利及存在累計未彌補虧損企業風險揭示等針對性披露要求。

創新交易制度試點。科創板針對性地對交易機制和投資者適當性制度進行了創新,漲跌幅限制擴大為20%,上市前5日不設漲跌幅限制,設定適當的投資者門檻,在實際執行中發揮了較好的作用。做市商制度平穩落地實施,目前有100余只科創板股票開展做市業務,做市商報價積極,做市股票交易活躍度提升,市場反響良好。

科創板試點的相關經驗,陸續被復制推廣到創業板、北交所改革中,且為全面註冊制奠定了堅實基礎,推動資本市場基礎制度、結構和生態發生積極性變化。

科創板改革再出發

在科創板開市五周年前夕,今年6月19日,證監會正式釋出「科創板八條」,緊緊圍繞服務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和新質生產力發展,推出一攬子改革舉措,進一步發揮科創板改革「試驗田」作用,提升對新產業新業態新技術的包容性,更好服務科技創新與新質生產力發展。

「科創板八條」針對市場反映較為集中的新股發行高價超募、活躍並購重組市場、加強上市公司監管等問題,均作出了相應安排,既積極回應市場關切,也為下一步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積累經驗、創造條件。

「科創板八條」釋出當天,上交所即以答記者問方式,明確科創板試點執行3%最高報價剔除比例,拉開了「科創板八條」的落地序幕。一個月來,先發上市、並購重組、指數產品等方面陸續「上新」,落地一批典型案例,「科創板八條」從紙面走向實踐。

IPO稽核方面,6月20日,上交所受理泰金新能先發上市申請,這是科創板今年來首單受理企業。並購重組方面,「科創板八條」釋出以來,科創板公司已陸續披露9單產業並購方案。

指數方面,科創板芯片設計主題指數、科創板半導體材料裝置主題指數、科創板醫療指數和科創板人工智慧指數均將陸續登場,科創板指數數量即將達到20條。

上交所表示,下一步,將以強監管、防風險、促高品質發展為主線,加強對人工智慧、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新賽道的系統性研究,提升科創板行業領域覆蓋面和多樣性,支持更多新質生產力領域「硬科技」企業登陸科創板,同時持續推進關鍵制度創新,圍繞科創企業特點,持續最佳化科創板再融資、並購重組、股權激勵等創新制度。

隨著「科創板八條」的持續落地落實,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經驗後,再平穩有序推向其他市場板塊,科創板有望持續發揮深化資本市場服務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和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功能,從改革「試驗田」成長為發展「示範田」。

來源:證券時報(陳雨康、張淑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