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財經

科創擁抱未來 產業拔節成長

2024-04-26財經

科創擁抱未來 產業拔節成長——湖北武漢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成勢見效

記者 王建宏攝/光明圖片

光谷標誌性建築「馬蹄蓮」。

九峰山實驗室科研人員在超凈間開展研發、檢測工作。

位於「中國車谷」的東風汽車集團新能源汽車智慧制造5G全連線工廠。資料圖片

【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中國式現代化】

晨曦微光裏,華中科技大學的國家脈沖強磁場科學中心內,年輕的科研人員或在螢幕前觀察參數,或在模組間偵錯試驗裝置,開始了一天的忙碌。除了承擔日常實驗科研工作,國家脈沖強磁場科學中心正在進行一場歷時數年的最佳化提升。中心主任李亮介紹,此次最佳化提升將建成全球規模最大、效能參數領先的脈沖強磁場設施,「既持續產出具有重大原始創新、滿足國家重大需求的研究成果,也能進一步拓展到生命工程和海上風電、磁懸浮、航空航天等領域,服務經濟社會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在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座談會上強調,更加重視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的深度融合,加強重大科技攻關,增強產業創新發展的技術支撐能力。自2022年4月獲批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以來,湖北省武漢市不斷加快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日前,記者走訪武漢多地,看武漢科創中心建設如何成勢見效。

實驗室戰略矩陣助推研發創新

4月9日一早,記者來到位於武漢市東湖高新區的中國光谷科技會展中心,2024九峰山論壇暨化合物半導體產業博覽會正在此舉行。展廳一隅,一家國際知名顯微鏡公司的銷售工程師米雪說:「我微信朋友圈裏的好多客戶和合作夥伴都來了。我們知道得太晚,只申請到一個小展位。」論壇主會場裏,臨時增加了不少座椅,兩邊過道依舊站滿了人,來得晚的武漢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幾位學生感嘆道:「這就是院士們的號召力啊!」……經了解,這次活動吸引了9名國內外院士、300多名行業翹楚、800多家企業代表以及近萬名觀眾前來觀展觀會,現場集中簽約12個計畫,總金額達179億元。

「材料是高端領域發展的基礎和先導,是實作新型工業化的基本底層技術。」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新材料產業發展專家咨詢委員會主任幹勇表示,當前中國化合物半導體產業鏈基本形成,在消費類電子產品、新能源汽車、5G行動通訊、高效智慧電網等領域展示出廣闊的、不可替代的套用前景,預計將形成萬億元級規模的套用市場。

武漢東湖高新區又被譽為「中國光谷」,在光電子資訊工業領域獨樹一幟,化合物半導體是其面向未來產業布局的細分賽道之一。聚焦化合物半導體的研發與創新,九峰山實驗室於2021年掛牌成立。如今,這個年輕的實驗室已有上百個計畫同時運轉,關鍵技術新突破捷報頻傳,並助力光谷形成以儲存芯片為核心、化合物半導體競相發展的產業體系。據武漢東湖高新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以儲存芯片為主、光芯片為特色,涵蓋設計、制造、裝備、材料以及分銷、模組等產業鏈關鍵環節的產業集群已經在光谷落地生根。

九峰山實驗室只是湖北省實驗室體系中的一個,近年來湖北聚焦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產業創新發展需要,相繼建成包括九峰山實驗室在內的10個湖北實驗室,形成由國家實驗室、湖北實驗室、全國重點實驗室、省重點實驗室構成的實驗室戰略矩陣。這些實驗室大部份都位於武漢。湖北有高校132所、「兩院」院士81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長江學者等高層次人才總量居全國第一方陣,這些都為武漢科創中心的建設提供了重要支撐。2023年,武漢經濟總量突破2萬億元,光電子資訊等五大優勢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超過55%。

讓實驗室與生產線「牽手」

解決創新體系不完善、就地轉化率不高難題,是武漢科創中心建設不可回避的問題。近年來,湖北不斷完善科創體制機制,拆除阻礙產業化的「籬笆墻」,推動實驗室與生產線「牽手」。

記者走訪武漢中科先進技術研究院時,該院電池材料中心研發副主任賀興臣正在偵錯磷酸鐵新型降本工藝產線。賀興臣說,該計畫首期10萬噸/年產線已投產並匯入相關電池企業,下一步將達30萬噸/年。「中國相關產業被‘卡脖子’,一大半是材料問題。材料產業在關鍵技術、核心裝備等領域依賴進口的現象依然存在。」武漢中科先進技術研究院執行院長康翼鴻告訴記者,「材料產業中試工程技術既需要具備產業經驗的專業工程技術人員,又需要大量的資金和場地,高校院所因為缺乏產業經驗的工程技術人員和中試場地做不了,企業因為投入大見效慢等問題不願意做,導致科研與產業的脫節。」

近年來,隨著政策的完善,中國中試能力不斷提升,中試軟硬體產業發展日趨加快,中試服務平台體系也日漸完善。2024年1月,工信部等七部門釋出【關於推動未來產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再次提出按產業需求建設一批中試和套用驗證平台,為關鍵技術驗證提供試用環境,加快新技術向現實生產力轉化。

目前,武漢中科先進技術研究院已為多家企業提供50多項研發及中試服務,實作產業化24項,為合作企業新增產值50億元。康翼鴻表示:「國家層面政策的密集釋出與實施,讓我們增強了創新發展的底氣。我們將在國家政策的引導與支持下,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力度,為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實作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作貢獻。」

2月21日,武漢敢為科技有限公司登入湖北科創供應鏈平台,送出了一份「高整合工業級紅外光學瓦斯傳感器研制」的技術需求,第二天就得到了湖北光谷實驗室的回應。記者到訪該公司時,敢為科技負責人張俊龍表示,目前已經實作傳感器的小批次生產,待解決穩定性問題後,即可實作批次生產和技術替代。

以「用」為導向建設科技創新供應鏈平台,是湖北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打造高品質發展動力源的重要舉措。去年以來,湖北以武漢東湖高新區為試點,推出以「用」為導向的科創供應鏈平台,由企業出題、高校院所響應、以需定研,出台以獎代補、風險共擔的激勵政策。4月7日,湖北省委召開專題會議,提出以科技創新供應鏈平台建設為切入點和著力點,推動更多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加快建設武漢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把湖北打造成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陣地。

科技成果轉化成效如何,也體現在技術合約成交額上。記者從湖北省科技廳了解到,2023年,湖北全年簽訂技術合約98844項,技術合約成交金額4802.24億元,較2020年增加逾3000億元,增長185%。

科技正加速改變人們的生活

武漢西南,長江左岸。有著「中國車谷」之稱的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有14家整車生產廠、約1200家汽車零部件生產廠。「您已進入國家智慧網聯汽車(武漢)測試示範區。」記者剛經過這面標識牌,一輛自動駕駛汽車就從一側駛過,閃燈、加速、變道,一氣呵成。看到尾燈記者才反應過來,被一輛自動駕駛汽車超車了。好奇的記者也掃二維碼搭乘了一輛自動駕駛汽車。一路上,汽車啟停平穩,乘客能透過顯視器看到即時路況,還可以聽音樂、看影視劇。

「聰明的車」馳騁,「智慧的路」通達,「智慧的城」友好。2021年,武漢被住建部、工信部確立為「智慧城市基礎設施與智慧網聯汽車協同發展」試點城市。當前,武漢市已在13個行政區、分11批開放智慧網聯汽車測試與示範套用路段共計3379公裏,開放裏程數和開放區域數位居全國第一,覆蓋區域約3000平方公裏、人口770萬人,實作了全域道路的開放測試和示範套用,並成功實作了從中心城區到機場的自動駕駛接駁服務,開創了全國首次跨長江自動駕駛的先河。隨著開放測試路網的擴充和自動駕駛車輛的增加,5G通訊、人工智慧、高端芯片等產業也正加快集聚。

夢想照進現實,比人們想象的更快。東湖高新區低空共享無人機套用示範區一、二期計畫共建設139套無人機自動機庫,目前已規劃固定航線140余條,用於城市管理、應急處置、環保巡查、能源巡檢等34個場景;200多輛氫能物流車、公交車、渣土車、環衛車等行駛在武漢街頭,一年能減少碳排放超2500噸;紫東太初大模型不斷叠代升級,覆蓋多個套用場景,展現出國內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新局面;雙向植入式腦機介面系統已完成數百例動物實驗,未來有望為脊髓損傷、漸凍癥、艾爾茨海默病等神經系統疾病提供顛覆性的診療方案……

記者走訪武漢多地發現,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效率不斷提高,正在加速改變著人們的生產生活。有著技術突破帶來的底氣,相關行業對未來信心十足。武漢綠動氫能能源技術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田勇說,隨著氫燃料電池技術突破與產業鏈構建、氫能基礎設施的完善、商業模式構建以及氫氣制取監管政策最佳化,2025年中國或將迎來氫能交通市場發展拐點。

微雨初霽,記者在返程路上遠遠看到屹立於川江池畔的春筍大樓。五座樓高低錯落,形似春筍拔節——一天三尺翠身長,直入雲霄成大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