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財經

中國經濟:杠桿時代即將結束?

2024-10-08財經

中國經濟能否繼續加杠桿?

最近,彭博社發出了一篇引人註意的文章,內容圍繞中國計劃再發行10萬億特別國債以刺激經濟。我們不妨先不討論此訊息的真實性,關鍵問題在於:中國是否還能夠增加杠桿?

探討這個話題的重要性在於,中央政府是否主動加杠桿,直接關系到A股市場的走勢,以及經濟復蘇的速度。換句話說,這也可能會影響到無數人的生計。是否能夠上杠桿,核心在於目前的杠桿率是否過高。看起來,許多人的確認為這一比例已經相當高。如今,中國的債務總額已達到118萬億元,而預期GDP也大概在132萬億元左右。這意味著,債務總額快接近GDP的100%。

在這118萬億元的債務中,國債大約有30萬億元,剩下的70萬億元則是地方債,也就是內部債務,而外部剛性債務則只有18萬億元。從外匯儲備的角度看,目前中國的外匯儲備達到3.24萬億美元,幾乎和外債持平,放眼望去,外債似乎風險不大。那麽,30萬億元的國債在國際上處於什麽水平呢?

我們不妨和老對手美國進行一下比較。美國的國債早已超過35萬億美元,占GDP的120%。就財政收入來說,美國去年拿到的財政收入也不過4萬多億美元,這使得國債是其一年財政收入的8倍。而中國的國債占GDP的比例還不到30%,去年財政收入達到21萬億元,國債總額對比財政收入也不過是1.5倍左右。

如果再來看看日本的情況。自2012年安倍晉三推行量化寬松政策以來,日本的國債規模如坐火箭般飆升。2012年時,日本的GDP為6.27萬億美元,到2023年卻降至4.21萬億美元。那個時候,日本的國債待遇是997萬億日元,而到2023年底卻達到了1364萬億日元。目前,日本國債占GDP的比例已經命中270%。雖然長期負利率讓日本的國債沒有造成太大財政壓力,但這也讓他們的加息空間受到限制。

從中可以得出結論,與日本和美國相比,中國的政府杠桿率相比之下還是偏低的。因此,有足夠的杠桿空間。然而,有空間是一回事,是否需要加杠桿以及何時加則又是另一回事。至於現在,政府是否需要增加杠桿?可以說,答案是相當迫切的。

8月份的數據顯示,新增社會融資達到了3.03萬億元,其中政府債券的凈融資是16130億元。同時,居民的短期貸款和企業的中長期貸款依然在下滑。在這樣的情況下,假如政府不主動借錢花出去,經濟復蘇將更加艱難。8月份,M1增速又下降至7.3%,而M2與M1之間的剪刀差也再創新高。考慮到日本的M1占M2的80%左右,中國的M1卻僅占M2的30%。如何將社會上的閑置資金轉變為活躍資金,正是這輪經濟刺激的關鍵所在。

既然大家都在拼命攢錢,那麽政府就得主動出手,助大家花錢。截至8月底,居民存款已暴漲至148萬億元。單靠降低利率似乎已無法推動消費,很多人寧願將錢存入銀行,而不願投資和消費。換句話說,政府的投資就像火車頭,只有火車頭開動起來,才能帶動整個社會的運轉。

9月24日的六箭齊發政策顯示,當政府的政策到位時,一定能夠激起社會的共鳴。因此,接下來的10萬億特別國債計劃,其實是至關重要的,此刻正是上馬的最佳時機。中國未來的經濟走勢,或許就在這一舉措的推進中悄然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