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財經

歐盟投票掀波瀾,27國分歧加劇,加稅撤資成焦點對決

2024-10-06財經

關於歐盟各國對中國進口電動汽車是否應該征收額外關稅的問題,它們進行了很久的討論。

最近,歐盟各國對此進行了投票表決,結果已經揭曉。

贊成的有10個國家,反對的有5個國家,另外還有12個國家選擇了棄權。

因此,最終的結論是,歐盟已決定對中國電動車征收高達36.3%的關稅。

然而,這個結果並未讓歐盟感到滿意,因為它們之間的分歧隨著時間的推移變得越來越大,不再像從前那樣團結一致。

歐盟史上最尷尬的投票。

自2023年10月起,歐盟開始對中國新能源汽車展開反補貼調查;2024年6月,歐盟初步決定對不同新能源汽車廠商征收不同比例的關稅;2024年10月4日,歐盟終於透過全體會員國投票的方式做出了最終裁決。

在投票開始之前,歐盟各國的意見就出現了顯著的分歧。

德國認為,征收關稅不會提升歐洲汽車的競爭力;西班牙則認為歐盟不應征收這類關稅;而匈牙利總理則表示,這將會摧毀歐盟經濟。

在極度分化的背景下,歐盟27個成員國創造了迄今最為尷尬的紀錄,棄權國家數量超過同意國家;棄權國家的數量遠超反對國家。

按理來說,即使有12個成員國選擇棄權,但有10個國家支持,該提案仍被視為無效。

然而,由於有10個國家贊成,而反對的國家只有5個,因此可以認為該提案已獲得透過。

因此,這個結果為中歐之間增添了一些談判的籌碼。

然而,歐盟委員會仍然宣布了提案的透過。

這是為什麽呢?

根據歐盟規定,若要阻止加征關稅的決定,必須滿足以下兩個條件:第一,至少有15個成員國明確投票反對;第二,投反對票的國家人口總數需達到歐盟總人口的65%。

本次投反對票的國家包括德國、匈牙利、馬爾他、斯洛維尼亞和斯洛伐克。

無論從第一個還是第二個標準來看,這五個國家都不符合要求,因此歐盟認定該關稅提案已獲透過。

三個立場。

站在歐盟的立場上,它們為什麽要實施加征關稅的措施呢?歸根結底,還是為了追逐利益最大化。

因為中國新能源汽車已處於世界領先水平,歐盟無法追趕其步伐,因此只能眼睜睜地看著中國市場被中國各大新能源汽車企業逐漸占領。

因此,歐盟為了實作利益最大化,很自然地將目光投向了關稅。

而最先提出這個議案並始終堅定支持加征關稅的,正是法國。

德國明確表達了反對意見,並且在汽車市場上扮演著重要角色。

兩國在汽車市場上的矛盾一目了然。

在全球汽車市場上,顯而易見的是德系車和法系車的發展前景。

我們熟知的BBA都是德系車,在中國市場上廣受歡迎。

倘若德國對華加征關稅,無異於將自己推向絕境。

法國車企如雪鐵龍和標致等,在中國市場的銷量一直在下滑,自從國產新能源車問世以來,法系車的生存空間變得更加艱難。

退一步講,法系車對中國市場的影響可以說是微不足道的。

因此,法國毫不在乎。

然而,若中國向法國出口新能源汽車,必將對其產生一定影響。

在這一必然趨勢下,法國極力爭取最大利益也就不難理解了。

然而,最引人關註的並非贊成國或反對國,而是那些選擇棄權的國家。

它們之所以棄權,是因為無法明確表明立場,換句話說,就是處於兩難境地。

以西班牙為例,早在七月份時,其傾向於贊成。

然而,在九月,西班牙首相訪華後,十月的投票中,他們直接選擇了棄權。

由此可見,它們希望繼續與中國合作,同時試圖站在歐盟反華一邊。

為了避免得罪兩邊,因此選擇了棄權。

還有一些搖擺不定的國家正在密切觀察形勢,只要有任何風吹草動,它們就能夠立即作出決定。

在棄權的12個國家中,它們作為中歐之間繼續進行談判的資本之一,從這個角度來看,它們占據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歐盟內部存在的問題是顯而易見的,三個極端立場的27個國家直接凸顯了這一點。

英國脫歐的情形依然清晰可見,如果歐盟繼續這樣下去,難免不會出現類似於英國的情況。

然而,我們最關心的並非歐盟將如何發展,而是需要明白,歐盟國家作出這樣的決定,就勢必需要準備好承擔相應的後果。

既要又要不可取。

這項關稅表面上聲稱旨在增強本土產業的競爭力,實際上卻等同於實行閉關鎖國政策。

在歐盟的提議中,僅針對來自於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征收關稅,而不包括汽車零部件和在歐盟境內生產的車輛。

歐盟的目的已經十分明顯,他們想要「既要又要」。

因為在新能源汽車領域,電池技術是關鍵所在。

而中國新能源之所以能夠強大,就是因為掌握了電池技術,並且相關產業已經高度發達。

若歐盟真有意轉型,就必須與中國合作,不可或缺的便是技術與資金。

然而,歐盟當前的所作所為卻是企圖獲取中國的技術和資金,卻不願讓中國進入歐盟市場。

歐盟能提出如此離譜的要求,中國卻不能答應。

對於此,中國商務部表明態度,敦促歐方重返透過協商解決貿易摩擦的正確道路上來。

歐盟的舉動可謂愚蠢至極,他們為了眼前的一點點利益,打著保護主義的旗號,卻幹擾了正常的國際貿易秩序,還將中國徹底排除出歐洲市場,阻礙了自身向綠色產業轉型的行程。

我們完全可以明確地說,只要歐盟敢加征關稅,我們就能撤資,讓歐盟自行處理,我們不會幹涉。

對於這種行為,我們是不會容忍的。

很顯然,中歐雙方都不願意面對最糟糕的局面,因此談判仍然是目前解決爭端的關鍵途徑。

中國已經展現出足夠的誠意,包括積極配合調查、作出價格承諾等措施。

至於歐盟將如何發展,將取決於它們自己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