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財經

打造高端制造新引擎

2024-02-06財經

原標題:打造高端制造新引擎(主題)

——山東東營經開區最佳化產業結構(副題)

位於黃河入海口的山東東營市,因勝利油田坐落於此,一直以「油城」聞名。東營市唯一的國家級經開區——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透過「科創+產業」打造新質生產力,推動產業結構從「一油獨大」向高端化、綠色化、智慧化邁進。在2023年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綜合發展水平考核評價中,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在全國230個國家級經開區中綜合排名第57位,較上年提升20個位次,達到歷史最好成績。

集聚新材料新動能

走進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內的山東國瓷功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蜂窩陶瓷智慧工廠,只見訊號燈閃爍,8條自動化生產線高速運轉,從原料合成到擠壓成形,再到幹燥、燒結、成品自動檢測,短短45秒就有5個產品下線。

中船海裝風電(山東)有限公司海上風電機組裝備總裝基地,工人正在裝配風電機組。 周廣學攝

「這是我們的高效能蜂窩陶瓷生產線,用於汽車內燃機後處理裝置。這項技術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市場潛力巨大。」國瓷公司科研管理中心總經理朱恒說,由於蜂窩陶瓷的制造技術難度較高,全球蜂窩陶瓷載體90%以上市場份額被國外企業壟斷。他們成功突破薄壁直通式載體和高效能顆粒捕捉器技術瓶頸,解決了「卡脖子」技術難題,目前已建成年產1000萬升的蜂窩陶瓷載體的生產線,可滿足國六標準全系列蜂窩陶瓷需求。

聚合、濕紡、水洗、熱拉伸……在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中芳新材料有限公司生產車間,技術員韓郡豐正在偵錯芳碸綸生產線中聚合工段關鍵裝置的參數。經過10余個工序後,成縷的芳碸綸纖維成品被機器緩緩吐出,韓郡豐攥起其中一縷告訴記者,這一小縷纖維手感似棉花一般柔軟,由30萬根絲組成,具有長期耐250攝氏度高溫、耐燃性等優良效能。目前,這條全球唯一一條芳碸綸批次生產線已全線投入執行。

如今的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新材料產業發展動能澎湃。2023年,聚焦功能陶瓷材料、高效能纖維材料、先進復合材料、稀土催化材料、銅基新材料5條產業鏈集中發力,推動國瓷高端有機復合塗層材料、三福新材料高效能氧化鋁纖維毯等總投資114億元的28個重點計畫加快建設,新材料產業產值同比增長12.9%,新型功能材料特色產業集群入選山東省「十強」產業「雁陣形」集群與2023年度山東省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

完善風電裝備鏈條

隨著風電產業的快速發展,廢棄風電葉片的回收與無害化處理成為難題。

位於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的龍津節能科技有限公司,依靠自主研發攻克了這一難題。在該公司廢舊葉片資源回收利用車間,動輒幾十米、上百米的龐然大物,經過分割、粉碎、篩分、擠出、冷卻等十數道工序後,成為一塊塊長約2公尺、寬約1公尺的板材。

該公司總經理張國鵬告訴記者,制造葉片的復合材料極其堅固,且具有耐高溫、耐腐蝕等特性,回收利用難度非常大。如果破碎填埋、焚燒處理,不僅會造成資源浪費,而且可能會汙染環境。「我們建設完成了國內唯一一條退休葉片制備填充母料的產線,1萬噸廢舊葉片經過我們自主研發的工藝處理,加入其他材料合成後,可產出3萬噸玻璃纖維增強塑膠樣版。這種樣版可替代傳統木樣版,周轉次數高、單位成本低,被廣泛套用於建築行業,實作了廢棄風機葉片迴圈再利用,補齊了風電產業鏈綠色低碳迴圈發展的最後一環。」張國鵬說。

近年來,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瞄準風電裝備產業等賽道,延鏈、補鏈、強鏈,全速挺進新能源產業,吸引了28個優質計畫簽約落地。

走進東營海上風電裝備產業園內的山東金雷新能源重裝有限公司機加工車間,一台台橘紅色的行車排列井然有序,大型數控機床正在運轉。

「主軸是風機的核心零部件,我們正在生產的就是全球最大風機18百萬瓦風機的主軸,這種功率的風機一小時可發電1.8萬千瓦時。」金雷重裝董事長王瑞廣向記者介紹。

「當時我們為了選址建廠,跑了很多地方,最終選擇落戶這裏。」王瑞廣告訴記者,除港口、腹地、中心城區位等硬體優勢外,這裏優質的營商環境和完善的產業鏈集群優勢成為吸引其落戶於此的重要因素。

在當地政府「拿地即開工」「四證合一」等多重要素保障下,投資25億元、占地700多畝的金雷重裝海上風電核心部件數位化制造計畫,從開工建設到投產(試生產)僅用了15個月。

作為龍頭企業,金雷的到來也為產業鏈發展凝聚起力量。「眾多產業鏈企業來到開發區洽談合作,希望落戶產業園。」東營市廣利臨港產業園有限公司董事長趙磊說。目前,東營海上風電裝備產業園從纖維、樹脂到葉片、樁基、主軸、塔筒,再到風電主機……一批產業鏈上下遊計畫加速集聚,基本構建起海上風電裝備制造完整產業鏈條。

數智賦能產業升級

在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海克斯康東營賦智中心,一條條機器手臂靈活轉動,完成復雜精密的操作工序,一台台光學掃描器器工作有條不紊,一塊塊智慧大屏讓生產數據盡收眼底。

「這是我們為東營制造業量身打造的高精密檢測實驗室,這台大型高精度橋式三座標測量機檢測精度高達4.5微米,是全省公共實驗室中精度最高的。」海克斯康東營賦智中心技術總監孫有鵬說,該實驗室對外開放,可服務東營及周邊城市的航空航天、風電、石油機械、模具鑄造等行業。該中心是海克斯康國內第三家、省內第二家賦智中心,2023年2月份簽約,僅用5個月時間就完成了計畫建設。

「中心自去年7月正式營運以來,已有57家合作企業,獲得了近億元的數位化轉型計畫訂單。」孫有鵬說,「海克斯康擁有超200款工業軟體,其中有108款工業軟體原始碼已實作國產化自主可控。」

「我們將充分發揮海克斯康在‘工業互聯網+智慧制造’領域的技術優勢,以其東營賦智中心等平台為基礎,打造面向山東放射線全國的數位化轉型示範基地。」東營市悅來湖科教產業園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洪寶說。

一手抓數位產業化,一手抓產業數位化。在大力發展數位產業的同時,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積極推進新一代資訊科技與實體經濟融合,推進新材料、裝備制造等產業數位化轉型升級。

廣利港上,由東開數科(山東)產業園有限公司重點參與的產業大腦正在深入對接海上風電計畫設計建設;新材料生產線上,海克斯康等公司的先進技術助力蜂窩陶瓷、催化劑產品生產;由山東勝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開發建設的「雲帆」平台,成為全國油氣開發領域唯一的「雙跨」平台;有色金屬等4條產業鏈入選全省首批產業鏈「數位經濟總部」……

2023年1至11月份,全區實作數位經濟規模以上企業營業收入142.3億元,實作數位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67.2億元,同比增長177.2%,前三季度數位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比重達7.7%。(記者 王金虎)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