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財經

聽名字不知道,看作品嚇一跳的那些小眾事務所

2024-06-06財經

轉自:建道築格

提起建築事務所,首先映入你們腦海的是哪些?是OMA, BIG這樣的明星事務所?還是SOM, AECOM這樣的商業航母?抑或是卒姆托、路易士康這樣獨具風格的個人工作室?這些耳熟能詳的big names雖然在業界具有顯著的影響力,卻遠遠不能代表整個行業。盡管它們的成功很有啟發性,但這些金字塔頂端的事務所的營運模式和成功路徑不是人人可以借鑒的。實際上,建築行業內活躍著大量個人化專業化的「小眾事務所」,它們也許沒有如雷貫耳的知名度,沒有成百上千人的規模,但它們專攻於某個領域,或根植於某一地區。它們打造了自己的特色,實作了良性的運轉,成為了有著蓬勃生命力的事務所。

這些小而美的事務所是行業持久發展的基礎,同時推進了行業的自我更新。小眾事務所對於大部份建築及相關從業者來說更有參考價值,它們拓寬了我們對於專業的認知,同時也為有著設計或創業理想的小夥伴們開啟更多的思路。因此,在接下來的幾期氣場采訪中,我們將深入到這些小眾事務所,與它們的創始人或者管理者進行深度對話,了解他們的創業過程,設計理念,營運思路,以及一路上的趣事和心得。希望我們的欄目可以給建築行業的小夥伴們更多啟發和鼓勵。在文章的最後,歡迎小夥伴們踴躍投票,選出你們最想看的小眾事務所采訪前三名哦。

作者| Yaya

本欄目文章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台觀點和立場

建築設計

01 Assemble

團隊合影 © Gareth Gardener

座標: 英國倫敦、布裏斯托

成立時間: 2010年

規模: 15-20人

官網: https://assemblestudio.co.uk/

# 社群,公眾參與,永續性,自主搭建,低造價,臨時性空間,材料研究

Assemble是一家總部位於倫敦的設計合作團隊,活躍在藝術、建築和設計領域。他們堅持民主合作的工作模式,在不同尺度上開展建築實踐、社會介入以及研究工作。他們的主要計畫集中在英國城市社群,致力於彌合公眾與建設過程之間的隔閡,提倡互相依賴協作的工作方式,讓公眾作為參與者投身到作品的持續創作中。Assemble團隊成員的背景涵蓋了建築設計、布景設計、戲劇、人類學和哲學等多個領域。他們代表了一種與藝術界主流價值觀相對立的全新視角。它們在作品中貫穿的強烈社會責任感使得他們在2017年贏得了全球永續建築獎。

Folly For a Flyover: 天橋下的臨時劇院 © Assemble

The Cineroleum臨時影院 © Assemble

大滑梯 © Assemble

野獸派遊樂場,泡沫搭建 © Assemble

02 Jan Kattein Architects (JKA)

卡特因© RIBA

座標: 英國倫敦

成立時間: 2004

規模: 約10人

官網: https://jankattein.com/

# 社群、公眾參與、永續性、高街改造、城市更新、輕質構架、臨時性空間營造、回收再利用、迴圈經濟

Jan Kattein Architects(JKA)是一家位於倫敦的設計事務所。創始人揚·卡特因(Jan Kattein)畢業於倫敦大學學院 (UCL Bartlett),並獲得博士學位。 卡特因倡導將建築設計視為一個開放且協作的過程,設計師應積極回應合作者的需求,充分挖掘場地的獨特機遇和挑戰。他的學術研究為事務所的設計方法提供了理論支撐。社會建築是他設計的驅動力,他致力於啟用和提升那些被忽視的城市空間,賦予它們新的活力和人文氣息。從最初的個人工作室起步,卡特因逐步將JKA擴充套件為一家專註於城市更新計畫的事務所,作品頻頻獲獎。他的專業實踐涵蓋建築設計、寫作、演講、城市規劃以及戲劇等多個領域。

臨時性空間營造Sayer Street © JKA

Milk Float移動廚房和花園 © JKA

臨時搭建花園Skip Garden © JKA

傳統社群高街更新和商業改造 Nunhead Village © JKA

03 BRUTHER

史帝芬妮和亞歷山大 © Marvin Leuvrey, Enrico Cano

座標: 法國巴黎

成立時間: 2007

規模: 小型

官網: http://bruther.biz/

# 建築靈活性,可塑性,永續性、永續性、幾何、簡潔結構、使用者帶動設計

2007年,建築師史帝芬妮·布魯(Stéphanie Bru)和亞歷山大·泰瑞奧(Alexandre Theriot)將名字合並,建立了Bruther工作室。Bruther致力於打造新穎且具有社會參與度的建築計畫。他們拒絕追逐短暫的流行趨勢,專註於建築可塑性這一核心課題。他們的設計旨在適應使用者不斷變化的使用需求,實作建築的永續性。Bruther的計畫為使用者提供了一個畫布,鼓勵他們參與到建築的創造過程中,確保建築服務於人。這樣的設計理念不僅使得建築具有即時的實用性,更賦予了它們隨著時間推移而持續演變的能力。Bruther 不斷探索和挑戰建築設計的界限,旨在創造出既具有美學價值又能滿足社會需求的建築作品。

巴黎聖布萊茲社群文化與體育中心© FILIP DUJARDIN

Maison Julie-Victoire Daudie 研究人員公寓 © JULIEN HOURCADE, SALEM MOSTEFAOUI, FILIP DUJARDIN, MAXIME DELVAUX, MARVIN LEUVREY, JESÚS GRANADA

康城研究中心 © FILIP DUJARDIN, MAXIME DELVAUX

04 OFFICE Kersten Geers

David Van Severen

吉爾斯和範塞弗倫 圖源網路

座標: 比利時布魯塞爾

成立時間: 2002

規模: 約40人

官網: https://officekgdvs.com/projects

# 建築自主性、純粹性、幾何,型別學、當代語境、內向空間

OFFICE Kersten Geers David Van Severen 是當今最具特色且不輕易妥協的年輕建築實踐之一。事務所由克斯滕·吉爾斯(Kersten Geers) 和大衛·範塞弗倫(David Van Severen)創立於2002年。他們的設計兼具原創性和實用性,並根植於建築歷史之中。他們並不執著於創造新的建築形式,而是思考建築在當代的語境下是什麽,代表什麽,並將建築簡化到其最本質的核心。他們的設計呈現出鮮明的幾何形體,以及視覺和功能上的純粹性。而在純粹的空間之下,各種活動得以自由展現。他們的計畫在國際上獲得了高度的認可,獲獎無數。此外,吉爾斯和範塞弗倫在哈佛等全球頂尖高校任教,並將他們的學術思考和過程記錄在【Office without Office】系列出版物裏。

公司網站 © OFFICE Kersten Geers David Van Severen

Sint Martens Latem公共圖書館 © Bas Princen

Solo House II住宅© Bas Princen

巴林音樂中心 © Bas Princen

Tondo步行橋 © Bas Princen

05 Olson Kundig

團隊合影 © Olson Kundig

座標: 美國西雅圖

成立時間: 1966

規模: 約300人

官網: https://olsonkundig.com/

# 自然呼應、以人為本、永續性、在地性、建築工藝、材料美學

Olson Kundig事務所由建築師吉姆·奧爾森(Jim Olson)於1966年創立。事務所倡導以人為本的永續性設計。他們認為建築的效能應由人、地點和功能共同驅動。透過打破室內外的界限,設計不僅將人與自然緊密相連,還能創造出健康、高效的生活環境。如今事務所不斷發展壯大,業務範圍也從住宅設計擴充套件到了博物館、商業空間和多功能計畫等其他領域。在他們的實踐中,與藝術家和工匠的合作占據了重要位置。有時,建築本身就是為了支持特定的藝術裝置而設計;有時,建築與藝術相互融合,共同創造出流暢而和諧的空間體驗。

Checkpoint Cabin住宅 © Olson Kundig

Tofino海邊住宅 © Olson Kundig

柏林猶太博物館的兒童世界 © Olson Kundig

Burk 博物館 © Olson Kundig

耐吉總部雷霸龍·詹姆士創新中心 © Olson Kundig

06 Kooo Architects小大建築設計事務所

小島伸也和小島綾香© Kooo Architects

座標: 日本東京、中國上海

成立時間: 2015

規模: 約25人

官網: https://ko-oo.jp

# 建築永續性、地域性、反同質化、本地材料、工藝、日式簡約

Kooo Architects由建築師小島伸也和小島綾香創立於2015年,在東京與上海設有辦公室。他們的設計致力於在現代社會中重建日益淡薄的人際關系和地域特色。即使從一個地點的微小特征出發,他們也努力設計出能夠促進人們聚集的場所,以此激發和維持本地經濟的持續發展。他們對由模組化生產線帶來的建築材料同質化和城市景觀單一化現象持批判態度,追求使用能夠體現當地氣候和文化的材料和結構細節,以傳承和弘揚該地區獨特的美學和工藝。事務所還營運著一個名為「一畳十間」的住宅翻新服務,以「享受日式舒適生活」為主題,提供生活理念設計。

鹿柴山集精品民宿望木 © Kooo Architects

不遠民宿·南濠街 © Kooo Architects

Freitag 上海旗艦店 © Kooo Architects

Rakuragu酒店 © Kooo Architects

城市規劃與設計

07 Studio Paola Viganò (SPV)

團隊合影 © SPV

座標: 義大利公尺蘭,比利時布魯塞爾

成立時間: 1990 Studio Associato Bernardo Secchi Paola Viganò,2014 Studio Paola Vigano

規模: 約10人

官網: https://www.studiopaolavigano.eu/

# 學術與實踐、城市設計、城市規劃、景觀設計、生態、社會轉型

Studio Paula Vigano在城市設計領域的事務所中是個獨特的存在。它兼具了傳統和新銳兩個內容,雖然體量不大,卻主導著一系列歐洲最有影響力的城市規劃計畫。事務所的前身Studio Associato Bernardo Secchi Paola Viganò是由義大利城市規劃理論家、享有盛名的規劃師貝爾納多·西奇(Bernardo Secchi, 1934-2014)和寶拉·維加諾(Paola Viganò)共同創辦。二人在學術界也舉足輕重,西奇是威尼斯建築大學城市規劃學榮譽教授,米蘭理工大學建築學院的院長。維加諾則是洛桑聯邦理工學院和威尼斯建築大學的教授。2008年,西奇和維加諾被時任法國總統薩柯齊(Nicolas Sarkozy)選中成為大巴黎遠景規劃的十個團隊之一。2014年,西奇去世,事務所在維加諾的帶領下穩健發展,並持續關註城市生態和社會轉型等計畫和議題。

Vesdre Watershed 濱河 改造© SPV

Marie-Janson 廣場 © SPV

Atom 公園 © SPV

le Grand Paris 大巴黎規劃 © Studio Associato Bernardo Secchi Paola Viganò

08 ZUS (Zones Urbaines Sensibles)

圖源網路

座標: 荷蘭鹿特丹,美國紐約

成立時間: 2001

規模: 約25人

官網: https://zus.cc/

# 公共領域、城市設計、景觀設計、自發性計畫、眾籌、公眾參與、跨越界限

ZUS由埃爾瑪·範·博克塞爾(Elma van Boxel)和克里斯汀·科雷曼(Kristian Koreman)在2001年成立。目前是一個由25名成員組成的多元化國際團隊,在建築、城市規劃和景觀設計領域開展設計和研究,致力於建築的公共角色,為城市和景觀的變革做出貢獻。ZUS堅信,建築的創造力能夠促進私人與公共、長期與短期、自然與文化、臨時與永久之間界限的必要轉變,這些看似矛盾的概念能夠激發出具有前瞻性和長期責任感的計畫,同時鼓勵公眾的參與。事務所不局限於甲方委托,他們主動「創造」計畫,透過眾籌和公眾參與等形式,將空置的建築和城市空間進行改造,不僅制造了話題度,還啟用了城市的消極空間。ZUS因其跨越界限的實踐在國際上屢屢獲獎。

The Luchtsingel眾籌步行橋 © Ossip van Duivenbode, Fred Ernst

Luchtpark Hofbogen 空中公園 © ZUS

上海世博會荷蘭館公共空間Happy Sheep © ZUS

Dune「沙丘」 Almere 市海岸線區域規劃和景觀設計 © ZUS

室內與跨界

09 Roman and Williams

史坦德弗和亞歷施© RW

座標: 美國紐約

成立時間: 2002

規模: 中型

官網: https://www.romanandwilliams.com/

#室內設計、家具家居、建築與藝術結合、工藝美學、跨界經營、視覺、永續性、名人效應

Roman and Williams事務所是一家位於紐約的設計工作室,以酒店、餐廳、零售、住宅和產品設計而聞名。工作室由羅賓·史坦德弗(Robin Standefer)和史帝芬·亞歷施(Stephen Alesch)創立於2002年。他們以「慢設計」而知名,強調工藝和質感,將建築與藝術完美融合。除了設計業務,他們同時擁有實體精品店RW公社(Roman and Williams Guild New York),出售高端家具、配飾和器皿,包括工作室自行設計研發的產品系列以及世界各地工匠特別制作的物件。RW公社內還設有法式餐廳La Mercerie。Roman and Williams在全球範圍內獲上百獎項,史坦德弗和亞歷施也被【快公司(Fast Company)】雜誌列入「美國50位最具影響力的設計師」名單。

大都會博物館英國館 © RW

Guild公社 © RW

Boom Boom Room 餐廳設計 © RW

好萊塢影星葛文妮斯·帕特洛(Gwyneth Paltrow)住宅 © RW

10 India Mahdavi

馬赫丹瑞©Antoine Doyen

座標: 法國巴黎

成立時間: 2000

規模: 小型

官網: https://india-mahdavi.com/

# 顏色、趣味性、原創性、東西方美學融合、室內設計、一體化設計、跨界、聯名

英迪亞·馬赫丹瑞(India Mahdavi),是伊朗裔法國建築師和設計師,一位極具才華和個人風格的設計師。她於2000年創立了自己的設計工作室, 以充滿幻想和童趣的空間以及巧妙的色彩搭配而聞名。她也是業界公認的「色彩女王」。 她的計畫在主色調的基礎上,通常會運用幾十上百種色彩。為了實作設計的完整性, 計畫中大部份家具也由她根據空間需求客製而成,做到從空間到家具甚至到物件的一體化設計。年少時的旅居經歷使她對於不同文化非常敏感,並在設計中融合了東西方美學。馬赫丹瑞承接了眾多大型的酒店計畫,還涉足了奢侈品牌的合作,並且推出了自己的家具系列。

邁阿密Makoto餐廳連鎖店© JASON VARNEY

倫敦 The Gallery at Sketch餐廳 © THOMAS HUMERY + © ROB WHITROW + © ED REEVE + © LEANDRO FARINA

甜品連鎖店Laduree Quai des Bergues © ANNIK WETTER © CALYPSO MAHIEU

家具設計 © India Mahdavi

總結

以上就是我們挑選的十個小眾設計事務所,歡迎大家為喜歡的事務所踴躍投票。我們將選出票數最多的三家事務所進行采訪。如果你有感興趣的事務所,但沒有出現在上面的介紹裏,也歡迎大家為我們留言補充,我們將根據小夥伴們的反饋繼續豐富采訪名單。

發文編輯| Yaya

專欄/稽核| Yaya, Ming

稽核編輯 | Heloi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