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戰場格局已定,新戰場大幕初啟
文|【中國企業家】記者 梁宵
編輯|米塔
頭圖攝影|鄧攀
2023年,是整個家電行業「喜出望外」的一年。盡管年報尚未披露,但包括美的、格力在內的多家國內家電企業,都已迫不及待地官宣「迎來了歷史最好業績」。
海信也是其中之一。在不久前的海信2024年全球客戶大會上,海信集團總裁於芝濤透露:2023年海信集團營收首次突破2000億元,同比增長9%,海外收入858億元,同比增長13%。
這是海信集團成立的第54年。即便在相對傳統的家電產業,海信也算是「高齡」企業了。但在產業轉型和科技演變的每一個節點上,海信都是最先做出反應的企業之一:最早從黑電起家,慢慢覆蓋到白電、廚電等全品類;一邊布局國內市場,一邊將眼光投向全球版圖,接連收購了東芝電視、古洛尼(gorenje)、日本三電等國際品牌;同時,從家電出發,其業務藤蔓不斷攀延到智慧交通、光通訊、芯片、醫療等高科技產業,甚至與互聯網、人工智慧領域相接。
「很多時候,大家把家電稱為傳統產業,我認為現在的家電更應該稱之為優勢產業。」海信集團董事長賈少謙指出,包括海信在內的中國家電企業不斷邁向高端化、智慧化、全球化。在他看來,2023年的「最好業績」正是家電行業整體跨越轉型瓶頸的一個體現。
而在某種程度上,這也意味著,中國家電競爭的舊戰場格局已定,新戰場大幕初啟。未來家電產業將向何處走?家電企業如何備戰新一輪競爭?制造企業如何應對新一輪技術革新?海信持續發展的增長點是什麽?就這些問題,賈少謙接受了【中國企業家】的專訪,同時他還談到了2023年最令他振奮和遺憾的事情,這是他接任海信集團董事長的第一年,站在新舊家電產業動能轉換的時代交匯口,很多變化正在發生,很多事情也需要重新思索。
以下為對話內容(有刪減):
「不是傳統產業,而應該叫優勢產業」
【中國企業家】:2023年,中國家電企業普遍收獲了歷史最好業績,這是一個巧合,還是代表了某種趨勢?
賈少謙:說實話,之前大家的預期可能沒這麽高,成績出來以後,會覺得挺欣喜的,所以確實是降低預期,提升了幸福指數。
這個成績背後有這樣幾個原因:第一,經過這麽多年的市場競爭,家電行業逐步往頭部企業集中的態勢還是很明顯的,這是個歷經幾十年白熱化競爭的行業,能夠活下來的企業都經歷了嚴酷的市場磨礪,不斷調結構,不斷在進行轉型升級。
第二個,是中國管理紅利的釋放,大家不斷推動智慧化、先進制造、數位化,實作了品質提升、效率提升,最後提質提效反映在經營結果上。
還有全球化,現在中國企業的海外市場占比越來越多,海外產品的結構也在向上走,這些因素疊加在一起,使得家電行業整體表現都很不錯。
【中國企業家】:也就是說,行業整體跨過了一個發展瓶頸。
賈少謙:是這樣。
大家一直把家電當成一個傳統產業,我覺得,這個叫法已經不是很準確了,應該叫優勢產業。從全球市場來看,40%~50%的電視機出自中國企業,50%以上的冰箱、洗衣機是中國生產,中國產的空調更是占到80%,所以從中國走向世界這個層面來看,家電已經是一個有著強基礎的產業。
另外,雖然傳統不代表落後,但傳統總給人創新不足的感覺。但你看,今天的家電行業衍生出來多少套用場景——比如電視機可以套用在醫用顯示、智慧辦公上,而且還出現了像雷射顯示這樣的新技術,所以不能用傳統來形容,而是強勢和優勢產業。
優勢產業進一步升級轉型,一定會帶來新的發展機會,所以過去的家電企業,其實都邁入了新產業、新賽道,盡管很多還處在投入期,但整體上會拉動產業向高技術領域邁進,推著行業向上發展。
【中國企業家】:海信去年也獲得了歷史最好業績,營收首次突破2000億元,是不是還挺振奮的?
賈少謙:去年海信收入增長了9%,利潤也不錯,在大的經濟形勢下,取得這樣的經營結果,算是一件讓大家很高興的事情。
不過要我說,目前的經營成績還是馬馬虎虎。我覺得最振奮的事情,還是這個成績背後的機制建設,這是過去兩年我們一直在做的,今後也會把這種長效激勵機制在企業內部做得更完善,讓過去的企業打工者或者職業經理人,逐步向企業股東或者事業合夥人的角色去轉變,這兩年的嘗試還不錯,未來肯定會更進一步。
【中國企業家】:最遺憾的事情是什麽?
賈少謙:涉及到未來發展的一些事情,包括現有產業的拓展,新產業的挖掘,長期能力的搭建等,這些都還沒有顯著的成效,當然推進下去需要時間,但這個過程需要更加堅定。過去在管理重心和企業長期能力培養上,會有短期和長期的賽局,也留下了不少遺憾,所以還是要堅定去做正確的事情,堅定去做長期的事情。
「海外新戰場,價格戰行不通」
【中國企業家】:作為海信集團董事長,2024年要做的最重要的三件事情是什麽?
賈少謙:第一件還是內部變革,從2022年開始啟動變革,到今年已經進入第三年了,希望在前兩年的基礎上,今年找出幾個關鍵性的根源問題,在公司治理、頂層設計上有一些更實質性的動作和突破。
第二件應該是海外發展,在新的政治經濟環境下,如何進行調整,讓全球化步伐更穩紮穩打,同時積極有為地進一步提升。
第三件是新興產業發展,要做更多的探索探討,尋找新機會,為未來進行規劃、布局。
實際上,這三件事既是今年的重點,也都事關長遠,需要一定的戰略抉擇,還要一定的冒險意識,要真的敢於嘗試。
【中國企業家】:今年幾家頭部家電企業都表示要加強海外布局,如何看待未來海外市場的競爭環境?
賈少謙:剛才也說到,中國家電已經占了世界的一半,未來全球市場的競爭恐怕也是中國企業之間的競爭。
實際上,家電行業本來早已是全球化的競爭,只不過30年、40年以前,是在中國市場的全球化競爭,現在換了個新戰場而已。
整體上,我認為大家都出去是個好事,因為在這個過程中,中國制造的力量越來越強,透過競爭去滿足不同國家、不同區域的消費需求和場景化、個人化需求,也會進一步推動產業自我調整和技術創新。
未來產業集中度會越來越高,每個品類同台競技的也就只有三五家;同時,競爭的邏輯也會發生變化,凡是能夠出海的,未來肯定是以自主品牌為主——而不是20年、30年前的代工模式了,這個時候如果還想以價格戰的方式去開拓市場是行不通的,會形成對品牌的傷害,所以未來的競爭是脫離低層次、低價格,在高端化、品牌化的層面進行競爭。
「正確地做事和做正確的事,完全是兩個層次」
【中國企業家】:在很多人看來,家電市場已是一個存量賽局的市場,身處其中的企業不可避免會遇到發展「天花板」,對於海信來說,新的增長來自於什麽?
賈少謙:第一個來自於白電市場,去年海信的洗衣機表現不錯,空調也有了很大的增幅——當然因為之前基數比較小,增長一點就會很明顯,實際上總量跟同行差距還比較大。不過從另一方面來看,海信在技術上的積累,帶來了產品效能、品質的提升,產品結構也在不斷最佳化,這些都增強了海信在白電領域的品牌影響力。
另外是海信的to B業務,經過了這麽多年的鋪墊,積累了一些經驗,有些板塊取得了很好的進展,在行業裏面做到了數一數二,現在就是要繼續把技術根基做牢,抓住未來可能出現的機遇期和視窗期,加速發展。
第三個就是新興產業,比如汽車電子,目前從技術層面看,海信從汽車的壓縮機、空調系統,再到汽車模具都有布局;在套用端,電視屏可以延伸到智慧駕駛艙,雷射顯示也可以延伸到擡頭顯示領域,還有海信的智慧交通可以切入到車路協同、無人駕駛等,如果能更好地進行產業打通,增強協同性,產業空間會更大。
【中國企業家】:目前,海信這些業務都分散在不同的板塊,要想加強協同,是否要做業務整合?
賈少謙:不錯,集中是強化組織黏合度和融合度的最好方式,但有時候,比組織更重要的是機制,一個強化協同性的機制可能更重要。
比如去年海信成立了消費者事業群,目的就是要做一個協同性平台。因為海信有兩大to C 公司——海信家電和海信視像,大多數時候,他們面向的是相同的客戶和相同的使用者,很多供應鏈環節和後台支持也都是可以復用的。過去,因為處在不同的法人主體之下,肯定是各自為戰的狀態,而透過虛擬平台的協同性,可以把兩個獨立的公司統籌在一起:一方面能給使用者提供更加一體化的體驗;另一方面也可以降低管理成本、財務成本、營運成本,提升效率。
海信是從去年年底開始推這個模式,目前還沒有形成一個特別成熟的經驗,但整體來看效率比過去要更好。
【中國企業家】:海信家電和海信視像在去年三季度的凈利潤率已經有所提升,未來希望透過變革,達到一個怎樣的水平?
賈少謙:這件事我們一直在考慮,但變革是很難的,就像治病一樣,同一個病狀,致病原因太多了,要找準病因是很難的,恐怕需要一邊嘗試一邊下藥,一邊看療效一邊調整。
但我們也不著急,因為這不是一個需要快速變革進而決定生死的事情,更多是穩中求進的一件事情,只要方向上不錯,任何一點變化都有利於效率提升。
而且企業變革最關鍵的是思想認識,變革工具反而不重要,只要認識調整過來了,總能找到有效的辦法。
【中國企業家】:現在還會經常去門店嗎?
賈少謙:過去經常去,現在很少了,原因還是那個,我認為那樣是幹了自己不該幹的活,等於剝奪了底下人的責任心。
我希望未來海信把管控模式轉變為授權模式,把權力不斷下放,讓每一個業務單元都能成為一個自我驅動、自我迸發活力的組織。過去常說,正確地做事和做正確的事,這完全是兩個層次,前者更多的是執行,關註的是任務落地,但後者關註的是未來發展,是主動決策,所以將來要學會讓各個層面的人都能去做正確的事。
新聞熱線&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