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是第24個世界智慧財產權日。作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要素,智慧財產權在常州市經濟開發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市市場監管局(智慧財產權局)最新數據顯示,2019—2023年,常州市年發明專利授權量從2581件增至8122件;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從36.58件增至69.13件;全市有效註冊商標數從突破10萬件增長至18.58萬件;全市專利代理主營機構達54家,增長逾3倍。
專利強鏈
前不久,龍城精鍛集團有限公司研發的新能源汽車驅動電機空心軸實作小批次生產。該產品在制備工藝上采用了行業先進的精密旋鍛工藝技術,大幅提高了材料利用率,對鍛造行業轉型升級具有示範作用。為此,公司在產品正式投放市場前就申請了專利,為實作產業化做準備。
「透過快速申請專利、快速推向市場,產品目前在行業中處於領先位置,我們也有望成為國內少數實作空心軸產業化的企業。」龍城精鍛智慧財產權中心主任孫偉介紹,企業近年來在新能源汽車和氫能領域都有專利產出。其中,中國專利獎獲獎專利涉及的產品「混合勵磁發電機爪極」每年為公司創造銷售額約3億元。
像龍城精鍛一樣註重科技創新投入、加大智慧財產權布局的企業,近年來爭相湧現。數據顯示,2024年1-2月,常州市專利授權量6107件、發明專利授權1581件、PCT專利申請量89件。截止今年2月,常州擁有有效發明專利38510件,萬人有效發明專利71.76件。
為保護企業創新活力,激發更多高品質發明創造產出,我市透過實施市專利強鏈計劃,支持20家企業圍繞重點研發計畫開展專利導航,目前共增加有效專利1297件。2023年,常州市省工業品牌和高價值專利計畫立項數分別居全省第一、第二,全市17家企業獲批國家智慧財產權優勢企業,居全省第三。
轉化運用
技術好不好,專利價值高不高,關鍵在轉化運用,在於智慧財產權的產業化。
常州大學科教城校區
「高校、企業是專利轉化運用鏈條上不可或缺的兩個主體,一個代表科研探索,一個代表產業需求。」市智慧財產權局副局長丁青峰認為,要推動「科研之花」結出「產業碩果」,才能更好地促進智慧財產權從「書架」走向「貨架」。
「透過線上智慧財產權交易平台,我們公司成功購得常州大學的2項專利,將來會把獲取的先進技術用於後續研發。」常州煜明電子有限公司是從事電子產品組裝及模具開發的民營企業,公司董事長助理程菲說,近年來,政府主導搭建的智慧財產權交易平台,讓一大批像他們這樣的企業獲得了技術助力。截至目前,市智慧財產權交易平台已完成專利交易307項,交易金額1400萬元。
這是常州市推動高校和科研機構專利向企業生產力轉化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我市積極發揮引導作用,透過嫁接平台、搭建交流渠道等形式,鼓勵高校、科研機構和企業聯動,高效推動成果轉化。其中,常州大學、大連理工江蘇研究院承擔的省高校院所智慧財產權營運能力提升計劃實施三年以來,共完成專利轉讓和授權1146件,涉及合約成交額3.9億元。
保護增效
一端連著創新,一端連著市場,全國第一個國家級智慧財產權保護中心——常州市智慧財產權保護中心落地以來,為常州市企業智慧財產權申報與維權搭建了「快速路」。
「從企業申報專利前的快速預審,到侵權糾紛發生後的案件受理、調解與維權援助,中心為企業的多種需求提供一站式指導。」市智慧財產權保護中心副主任陳濤介紹,依托國家智慧財產權局下放給中心的專利預審通道,發明專利授權時間從原來的近2年縮短至2—3個月。
據了解,常州市獲批建設國家第一批智慧財產權糾紛快速處理試點地區後,迅速制定有關方案與規定。同時,依托一中心、多平台,協同推進智慧財產權「大保護」格局,市市場監管局與市中院、公安局、科教城管委會分別簽署多個「保護協作備忘錄」,建立常態化智慧財產權保護對接平台。目前,專利侵權糾紛行政裁決周期由原來的3個月縮短至平均45天,促進智慧財產權糾紛處理提速增效。
2023年,中心服務全市新能源相關企業250余家,提供新能源產業發明專利快速預審服務近900件,實作快速授權超700件,約占全市新能源產業發明專利授權總量的40%。
市市場監管局(智慧財產權局)局長吳小華表示,將以建立國家智慧財產權強市為抓手,持續完善智慧財產權全鏈條服務。「著力激發全市創新活力,為新質生產力發展厚植智慧財產權沃土,以智慧財產權轉化運用的實幹實效賦能全市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為助力‘萬億之城再出發’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