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財經

中國果斷出手!德國最後一秒翻盤,歐盟處境如熱鍋螞蟻

2024-10-14財經

中國電動汽車若被歐盟征收高關稅的訊息一經傳出,立即引發了廣泛關註。

雖然這一做法表面上是針對中國新能源汽車企業展開反補貼調查的措施,但事實上,大家都心知肚明,這是歐盟在故意打壓中國汽車產業,以便讓其國內汽車有更多的國內市場空間。

另外,也有說法指出,歐盟這樣做是為了逼迫中國新能源汽車企業用市場換取先進的技術。

毫無疑問,歐盟的這一做法確實非常狡猾。

那些支持這一計劃的國家,比如法國,自認為穩操勝券,以為用這種方法可以迫使中國新能源車企就範,沒曾想中國車企竟然進行了猛烈的反擊,直接將鍋蓋重重地摔在地上。

現如今,德國竟然也投下了反對票,導致歐盟內部的矛盾不斷激化,他們發現自己正陷入困境,而手足無措的正是歐盟本身。

那麽,在這場大戰之後,歐盟將會做出什麽抉擇呢?中國將采取何種應對策略反擊歐盟呢?

歐盟對中國進口電動汽車征收關稅,德國第一個站出來反對。

據彭博社報道,2024年10月7日,歐盟投票決定對中國進口電動汽車征收額外關稅,具體方式是在現有的10%關稅基礎上,對上汽集團、吉利和比亞迪分別加征35.3%、18.8%和17%的關稅。

這到底是什麽意思呢?

一輛原本售價10萬英鎊的電動汽車,在征收了10%的貿易關稅後,還將面臨高達35.3%的額外稅率,這意味著它需要額外支付45.3%,最終售價飆升至14.53萬英鎊。

如果說10萬英鎊買的是物美價廉的電動汽車,那麽14.53萬英鎊顯然大大降低了其價效比。

倘若中國新能源汽車因價格因素在歐盟市場滯銷,那麽首先獲益的無疑是歐盟的汽車企業,它們將能夠以更低的價格搶奪市場,進而將中國車企排除在歐盟市場之外。

由此可見,這根本不是貿易保護或反補貼調查,而是歐盟內部對中國新能源汽車企業采取的強制性驅逐行為。

中國媒體也認為,歐盟可能意圖以市場換取技術。

目前歐盟的想法是,要麽在歐盟投資建廠並分享先進的電動車技術,要麽乖乖繳納巨額關稅,否則將被歐盟驅逐出去。

法國等贊成黨自認為透過這種方法可以使中國車企在歐盟陷入困境,從而迫使它們投降,然而它們未曾預料到,率先挺身而出表示反對的竟然是歐盟成員國德國。

據【光明網】報道,此次投票結果顯示,10個歐盟成員國投了贊成票,12個成員國投了棄權票,而德國、匈牙利、馬爾他、斯洛伐克和斯洛維尼亞則投了反對票。

根據歐盟規定,即使贊成的國家數量未過半數,只要反對的國家人口總數不足65%,那麽反對意見就是無效的。

法國、義大利、波蘭、希臘四國人口總和達到歐盟總人口的39%,因此即使其他國家試圖反對,但它們人口總數也不足以達到65%,因此歐盟此次對華電動車征收關稅的決定盡管得到了部份國家的支持,但註定會遭到包括德國在內的其他反對國家的抵制。

因此,歐盟宣稱它們已就對中國電動車征收關稅的決定達成一致,但這一決定尚未正式實施,仍需等待一個月的時間。

盡管表面上看這件事已經結束了,但仔細分析其中的利害關系,我們發現其實還有很多隱情。

我們可以明顯地看到,此次反對的聲音雖然沒有完全扭轉局勢,但也發出了一個令人不安的訊號,即歐盟內部已經出現了嚴重的分歧,德國作為歐盟有重要影響力的國家之一,竟然對此舉投下了反對票。

此外,德國以及與其他國家在國際上都對此表達了反對意見,這使得該決定能否付諸實踐變得不確定起來。

【環球時報】援引德國聯邦總理朔爾茨的話稱,他希望透過友好協商來解決此次爭端,並且他還強調,歐盟應避免將貿易爭端演變成貿易戰爭。

他認為,歐盟此次的決定會對歐洲電動車的未來發展產生不利影響,並且會嚴重削弱歐盟的經濟活力。

德國三大汽車制造商品牌大眾汽車集團、梅賽德斯-奔馳公司和寶馬集團也相繼發表了公開聲明,明確表達了他們對歐盟對中國電動車征收關稅一事的反對意見。

可以看出,自從歐盟執意決定對中國電動車征收關稅後,德國企業驚恐萬分。

這一舉動不僅揭示了德國目前所面臨的嚴峻挑戰,也反映了歐盟當前的發展方向是錯誤的。

德國清楚地意識到,得罪中國必然不會有好下場,如果中國采取強力回擊,整個歐盟都將無法置身事外,必將深受其害!

中國態度堅決,歐盟被架在火上烤。

為何德國會選擇主動站出來反對對華征收高額關稅呢?

德國與中國的電動車企業之間有著頻繁的貿易往來,而法系車早已結束了中國市場,取而代之的是以德系車為代表的外國品牌。

法國之所以能在中國賺取豐厚利潤,是因為兩者之間有著頻繁的電動車貿易往來。

而德國卻不同,若因此舉得罪中國,可能會失去中國這一重要市場,那樣的話,德國在汽車領域將失去最大的消費國,勢必會造成巨大損失。

中國已明確表示:支持征收關稅者,將失去中國的投資機會。

幾句話雖然簡短,卻蘊含著巨大的力量,如同重錘一般,將歐盟竭力維持的虛假繁榮和信任一擊粉碎。

歐盟內部哪一國家能承受得起未來失去中國投資所帶來的後果?

假若中國市場全面向歐盟關閉,僅靠歐盟內部能否支撐其經濟發展?

因此,從各個角度來說,歐盟此次對中國電動車征收巨額關稅顯然是犯了一個錯誤。

德國迅速做出了反應,而其他成員卻仍然沈浸在模糊之中。

遺憾的是,如果現在不抓住時機覺醒,將來就再也沒有機會了。

一筆筆新仇舊恨都在這裏算總賬,市場將用事實說話,看看究竟誰最有耐力。

這場風波顯示了中國電動車的實力,已然成為歐盟感到恐懼的根源。

歐盟這種做法,一方面不能滿足自己的欲望,另一方面還想摧毀對方,透過強制索要技術,實在是令人恥笑。

現在已經不是邊吃飯邊砸鍋的時代了,歐盟要想在飯桌上有一席之地,就必須認清形勢,做出明智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