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財經

賈康:試談股市行情與前景

2024-10-09財經

中國股市的近期表現牽動各方神經,是在宏觀調控層面有貨幣政策「放大招」後,多種因素綜合作用之下,陡然而來的人氣爆棚,重現了久違的「牛市」特征。已有國慶長假前的迅速升溫局面,節後開市再作前瞻,可能會面臨什麽情況?應註意和警惕什麽?這方面眾說紛紜。

我雖已從事經濟理論與政策研究工作幾十年,也十分關註資本市場的發展和股市狀況,但實話實說,決不具備對股市行情做短期預測的能力。我也不認為大多數「股評家」具備這種能力。試想,如果誰真的可以有充分把握做出股市的短期準確預測,那他還有什麽必要性和持久動力出頭露面、花費精力做那種「股評家」?恐怕早就「沒事偷著樂」在股市中去「悶聲發大財」了。我本人之所以願意應約寫此短文,主要是基於研究者的習慣和責任,要對公眾關心的事情,試作一些與股市相關基於獨立思考的「定性」式討論,希望對於關心股市的讀者,多少有些參考作用。我的基本看法如下:

一、股市存在的必要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資本市場、股票市場的健康永續發展,是其客觀要求。雖然這些年股市表現確有諸多不如人意之處,但絕對不可能如個別發言者所說,「幹脆關掉」或者「推倒重來」。我們需要「跳出股市看股市」,來理解和認識其所具有的對最佳化資源配置和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可或缺的性質。股權投資式「直接金融」比重的提升,必是中國未來經濟社會開發中的大趨勢。

二、如何看待中國股市的「晴雨表」作用和「牛短熊長」。需要正視:股市在發揮資源配置中的能動作用和人們所期待的相關多維度有益功能時,其對於總體經濟執行的「晴雨表」作用,是僅就長期表現而言的。短期股民「用腳投票」表現的市場波動乃至劇烈震蕩,都無任何直觀的「晴雨表」意義——特別是在中國股市的規範程度、成熟程度還遠遠不能令人滿意的情況下,更是如此。進而應知,股市長期表現的決定性因素,是在於經濟基本面的永續發展支撐力如何——就此而言,前些年中國股市長期在3000點左右徘徊,屢屢讓人失望,至少是在相當大程度上,反映了基本面支撐力的不足,及其引出或伴隨的「信心」「預期」的支撐力不足——這就有了長期視野中「晴雨表」式的提示意義。在這個認識框架下,我們可以理解,為什麽中國股市特征具有較鮮明的「政策市」「訊息市」「板塊輪動投機市」特征,總是「牛短熊長」,一旦「牛」出現,主要還是表現為「政策牛」「資金牛」「刺激牛」的短過程。

三、本輪行情的正面效應及其直接的促成原因。此次出乎大多數人意料的「政策大招」,帶出股市的「牛」相,還是首先要知道,其「政策牛」「資金牛」的動力成分較大。但對這次政策發力的必要性,是應當充分肯定的,它有利於我們以短期的有作為來銜接中長期目標,在應做出的努力之中承前啟後地形成促使總體經濟執行提升景氣、提振人氣的正面效應。這不僅與早已強調的擴大內需政策取向形成呼應,也與美聯準降息的時機因素、國內於前面已推出的一系列最佳化結構、支持投資與消費的政策措施的鋪墊因素,產生值得註重的合力。

四、前景展望:有待以短期的增量政策和中長期的改革攻堅去對接「慢牛」。本輪新的「牛市特征」出現後,一定會有「多頭」方面的跟進加倉,也一定會有「空頭」方面的「解套離場」與「獲利回吐」,那麽這兩方對沖賽局的結果將由什麽決定?短期看,有無進一步的增量政策措施跟著「貨幣大招」出台?10月8日,國新辦舉行新聞釋出會,體現了這一方向;中長期,則將在市場波動乃至震蕩、洗牌中,看如何落實好二十屆三中全會「必須自覺把改革擺在更加突出位置」,攻堅克難解放生產力——形成以經濟基本面和普遍預期向好支持股市出現理想中的「慢牛行情」,需要有「新質生產力」支撐新局面。原則上講,我們當然都希望中國股市是個相對健康、較為沈穩的「慢牛」,都不願意這輪行情來得快,去得也快,但這樣一個「慢牛」前景的出現,可是要緊密聯系著後續的政策性「增量」操作的,更是緊密地聯系、並最終決定於中國資本市場和總體的制度創新,要力爭在改革深水區攻堅克難。

作者 賈康(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創始院長、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研究員賈康)

編輯 楊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