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財經

歐盟加稅背後:揭秘真實意圖,中國科技企業面臨風險

2024-10-07財經

歐盟對中國電動車征收關稅,引發中歐貿易緊張

在歐盟就是否對中國進口電動汽車征收反補貼關稅的最終表決中,結果為10票支持、5票反對、12票棄權,未能阻止關稅提案。這一決定引發了歐洲內外的廣泛關註和擔憂,棄權及反對的國家擔心這可能引發中歐貿易戰。然而,歐盟的實際意圖並不僅限於征稅。

經過三個多月的不懈努力,中國與歐盟進行了談判,但最終未能改變歐盟的立場。由於棄權票數過多,征收關稅的提案在當地時間4日得以透過。歐盟委員會表示將繼續與中國進行對話,尋求替代方案,但這一決定已對中國的電動汽車企業造成了影響,並可能對中歐貿易關系產生長遠的負面影響。

歐盟部份國家支持對華加稅原因解析

上月,中國與歐盟及部份成員國進行了頻繁的討論,期間西班牙的舉動使局勢出現了積極轉機,歐盟甚至延遲了投票。然而,最終仍有10個國家投了支持票。這10個國家中,波羅的海三國的貿易與歐盟關系密切,其他則與中國有著緊密的貿易聯系。這些國家本應避免采取可能損害雙邊關系且明顯得不償失的行動,但他們為何仍這樣做?

央視新聞旗下的「玉淵譚天」報道指出,一些歐盟成員國投票支持對中國加征關稅,目的是誘導中國企業在歐洲投資。歐盟提出與中國的「邊打邊談」,是因為它不願錯過吸引中國資金和技術的機會。

歐洲吸引中企設廠的雙策策略

今年6月,路透社報道了歐洲多國政府競相提供激勵,吸引中國車企在當地設廠,旨在獲取投資、創造就業與可能的技術情報。然而,單方面要求中國企業承擔此類責任不可行,因此歐盟采用了「胡蘿蔔加大棒」的策略。

「大棒」指的是加征關稅,而「胡蘿蔔」則是建廠補貼。歐洲國家意識到,相較於在中國本土生產,中國車企在歐洲建廠成本更高。若企業選擇前往歐洲設廠,不僅能降低運輸和關稅成本,還能提升品牌形象。據稱,歐盟計劃對中國車企征收的關稅最高可達30%以上,這種高額關稅促使部份車企尋找其他解決方案。

歐盟引資中國車企意圖核心科技

許多汽車制造商已采取行動,匈牙利正與比亞迪和長城洽談合作,西班牙則與奇瑞和遠景科技達成協定,義大利則與東風接洽。雖然建廠是第一步,但歐盟更渴望獲取中國企業的核心技術。在近期的反補貼調查中,歐洲委員會要求中國汽車企業提供包括電池配方、發展規劃和定價資訊在內的敏感資料,上汽集團拒絕並揭露了這一行為,結果遭到了高額關稅。回顧這些事件,邀請中國企業投資的國家往往是在醞釀或實施針對中國汽車貿易限制政策。實際上,征收關稅只是手段,吸引中國企業投資和獲取核心技術才是歐盟的真實意圖。

中國車企策略應對歐盟關稅威脅

五家中國汽車制造商——比亞迪、長城、奇瑞等——面臨潛在的核心技術泄露風險,但透過在國內制造關鍵零部件,然後向海外工廠出口組裝套件的方式建廠,他們可以保留先進技術,避免關稅,並避開歐盟的制裁。中國機電進出口商會已明確警告歐盟,若執意對中國加征關稅,將失去中國投資。這表明中國企業洞察了歐盟的戰略意圖。我們相信,憑借中國人的智慧,雙方能夠找到雙贏的解決方案。這場中歐間的賽局才剛剛開始,我們期待後續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