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財經

廣東高品質發展產業科技底氣何在?「新」字開局,粵起新動能

2024-02-16財經
開欄語
2023年廣東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3.57萬億元,是全國第一個突破13萬億元的省份,連續35年居全國首位。在過去一年裏,廣東扛起經濟大省勇挑大梁的責任擔當,高品質發展步伐堅定有力,成績有目共睹。
嶺南新春早,粵起新動能。廣東高品質發展產業科技底氣何在?廣東高品質發展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等將如何落實?產業科技創新如何破局?哪些新路徑將助力產業升級、科技創新闖出新天地?羊城晚報記者即日起將透過「產業科技互促發展 ‘四說’粵起新動能」,和讀者一起探索今年廣東高品質發展新篇章。
龍年新春假期,廣東市場上消費熱潮一波接一波,處處升騰著濃濃的「煙火氣」,這背後映襯出人們「滾燙」的生活激情和產業發展向新向上的底蘊。
產業是經濟發展的關鍵。新春伊始,廣東不但加速落地一系列戰略性新興產業計畫,更著力謀劃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以科技創新之「進」,拓產業創新之路。在南粵大地上,一場奔赴高品質發展高地、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積蓄未來發展新勢能的接力賽正按下快進鍵。
科技攻關,育強企業「創新力」
新年伊始,全國各地陸續召開兩會,地方政府工作報告中「新」字頻現,謀篇布局新質生產力「路線圖」。
發展新質生產力,科技創新是核心驅動力。廣東科技創新底氣如何?自主培育的對蝦「中興一號」水產新品種打破國外種源壟斷,亞洲領先的深水導管架「海基一號」正式投產,比亞迪下線第600萬輛新能源汽車,國內首條高端純商業化光掩模產線、省內第一條碳化矽產線、兩條12英寸芯片制造產業等投產,這些是廣東科技創新實力的縮影。
2023年,廣東將1/3以上的省級科技創新發展戰略專項資金投向基礎研究、獲批組建15家全國重點實驗室;科技成果轉化方面,全省企業享受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金額超6800億元,技術合約認定登記金額超4400億元、約占全國1/10;科技金融深度融合領域,科技信貸余額超2.3萬億元、規模居全國首位,智慧財產權質押融資達2307億元、同比翻了一番。
據廣東省科技廳近期曬出的一組數據,廣東多項科技指標數據表現亮眼:全省區域創新綜合能力連續7年全國第一、「深圳-香港-廣州科技集群」連續4年全球第二、2023年全省高新技術企業連續8年全國第一。
廣東區域創新能力強在哪?一直以來,企業創新能力強是廣東產業的突出優勢。廣東省科技廳廳長王月琴說,廣東約90%的科研機構、90%的科研人員、90%的研發經費、90%的發明專利申請都來源於企業。全省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預計超7.5萬家,全省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超7.6萬家。
為讓企業在產業科技攻關中「唱主角」,廣東制訂【關於進一步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的若幹措施】;支持科技領軍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領銜承擔國家和省重大科技攻關計畫,省重點領域研發計劃中企業牽頭計畫超過一半,參與計畫超過九成。
創新之道,又在廣納人才。頒布實施【廣東省人才發展條例】等政策舉措,推出橫琴、前海、南沙、河套等合作平台系列人才創新政策包,深圳入選全國科技人才評價改革試點城市,這些都是廣東吸引人才的舉措。截至目前,全省277家省級新型研發機構集聚專職科研人員2.3萬人,累計服務企業約12萬家。
如何持續提升創新能力?作為中國經濟第一大省,廣東正謀劃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今年的省政府工作報告將其設為今年12項重點工作之一,指出要以套用牽引增強科技創新能力,推動產業與科技互促雙強,把創新落到企業上、產業上、發展上,加快實作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制造升級,鍛強產業「競爭力」
工業是創新套用的主戰場,「世界工廠」廣東在創新引擎下正迸發出強勁的生命力。2023年,廣東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4.13萬億元,同比增長4.4%,20個戰略性產業集群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四成。其中,新動能產業發展勢頭較好,新能源汽車增長83.3%,積體電路增長23.8%,光電子器件增長17.9%。一批批新老產業乘勢而起,夯實廣東產業躍升的底氣。
汽車產業方面,廣汽埃安智慧生態工廠入選全球唯一新能源汽車「燈塔工廠」,小鵬匯天推出「陸地航母」「陸空一體式」等新產品讓汽車飛起來;在機器人產業,「人形機器人第一股」優必選去年年底登陸港交所……
新興產業的創新之「立」,如何反哺傳統產業發展?在廣汽埃安智慧生態工廠總裝車間裏,工業機器人揮舞著機械臂,熟練地完成一個個指令,經過沖壓、焊裝、塗裝、總裝等工序,一輛嶄新的新能源汽車下線。這一整車生產流程耗時約一天半時間,但其中的總裝生產僅需53秒。
智慧制造、數位服務等新興產業,催生著傳統產業的跨界融合。走進港資企業鴻利達在中山的生產基地,健康品數位化智慧化車間從上料、零件加工到運送的整個生產過程均可實作無人操作,在關燈狀態下全自動化生產。
科技創新刮起的「綠旋風」,讓「廣東造」含綠量不斷提升。例如,佛山美的工業園西區透過最佳化工藝、升級裝置、使用綠色能源、購買碳匯等,老舊的工業園區如今蛻變成了零碳園區。
一組數據可以揭示全省科技創新帶來的產業變化:在數位化轉型方面,廣東透過實施產業集群數位化轉型工程,2023年推動約5000家規模以上企業數位化轉型;在綠色化改造方面,全面推行綠色制造,累計建立國家級綠色工廠400家、綠色工業園區11家、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80家,綠色制造示範單位數量穩居全國首位。
面向20個戰略性產業集群,廣東不斷完善從源頭創新、技術攻關到產業套用的創新支撐體系:推動5G技術率先在20個重點領域實作垂直套用,支撐廣東通訊產業穩固領先優勢;推動新能源汽車實作全鏈條技術突破,支撐廣東新能源汽車產業建立全球優勢;透過技術創新引領,助推廣東在超高畫質視訊顯示產業、雷射與增材制造產業領先全國……
今年以來,廣東釋出【廣東省制造業高品質發展促進條例】,這是全國第一個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建設制造強省的專門立法。各地市則主動求「變」、敢於追「新」,【關於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 高品質建設國際科創制造強市的實施意見】【佛山市科技賦能制造業當家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等政策頻出,譜寫高品質發展新篇章。
獨家專訪中國工程院院士饒宏:科技創新是高品質發展的強大驅動力
2023年新春伊始,廣東召開全省高品質發展大會,矢誌「再造一個新廣東」。如今一年過去了,廣東在高品質發展工作中取得了哪些進展?又有哪些可突破的空間?
近日,羊城晚報記者獨家專訪了中國工程院院士、南方電網公司首席科學家饒宏。饒宏指出,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對搶占科技制高點、贏得發展主動權提出了更高、更緊迫的要求,科技創新是高品質發展的強大驅動力。
據饒宏介紹,一年來,南方電網公司深化科技攻關,圍繞「大規模新能源送出」的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開展新型能源體系建設原始創新技術、「卡脖子」技術攻關和核心裝置研發,先後攻克柔性直流寬頻振蕩抑制技術、多直流饋入負荷中心復雜大電網異同步互聯關鍵技術、海量靈活資源聚合的虛擬電廠調控管理技術、新型電力系統的數位仿真平台DSP等電閘道器鍵技術難題。同時持續開展廣東海上風電、廣東目標網架主體工程等工程關鍵技術攻關,有力支撐廣東新型電力系統建設。
「我們先後建成以世界第一個特高壓柔性直流——±800kV昆柳龍直流工程為代表的‘八交十一直’西電東送大通道,支撐廣東2023年成為全國第一個全社會用電量突破8000億千瓦時的省份,人均用電量達到已開發國家水平。」
為助力廣東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走在前列,饒宏建議,發揮能源保障和電網樞紐平台作用。「大力推動西北等清潔能源基地送電大灣區,推進千萬千瓦級海上風電基地送出技術攻關,深入開展大電網安全穩定控制技術攻關,提升廣東電網資源最佳化配置能力與安全執行水平。」
為服務廣東在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上走在前列,饒宏提議,積極推動產業與科技互促雙強。「不斷壯大代表新技術、創造新價值、塑造新動能的新質生產力,大力發展以新型儲能為代表的新興產業。高標準建設新型儲能領域國家地方共建制造業創新中心和創新聯合體,切實發揮龍頭和支柱的關鍵作用,加大新型儲能等關鍵技術、關鍵裝備的研發力度,推動首台(套)裝置、首批次新材料、首測試場景在廣東率先使用,助力廣東現代化產業高品質發展。」
文|記者 許張超 李鋼 孫晶 董鵬程通訊員 劉仰奇 金南汐 蔡萬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