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財經

危機升級!中國面臨通縮困境?水電燃氣漲價?能否扭轉中國經濟?

2024-05-06財經

中國經濟是否陷入「類通縮」?是專家和學者都非常關心的問題,而3月份CPI和PPI指數公布以後,由於低於市場預期,再次引發我們的熱議 如何擺脫類通縮呢?有一個簡單的辦法,那就是「漲價」。

如何擺脫「類通縮」困境?

很多朋友發現,中國鐵路最近表示, 武廣高鐵、滬昆客專等4條高鐵票價,上漲20%,各地的燃氣和水電價格都出現了上漲, 那麽這些針對民生的價格上漲,能不能幫助我們擺脫類通縮困境?

今天我們就來談談中國類通縮,民生產品漲價,以及政府「缺錢」這些事兒 碼字不易,歡迎點贊,轉發,收藏。

水電燃氣價格上漲,推動通脹?

如果我們綜合媒體訊息,會發現雖然國內的CPI和PPI一直都是低增長的,但是各地的燃氣,水,電等價格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上漲。

比如深圳燃氣價格上漲0.31元/立方米,成都、莆田、鎮江等地都出現上漲;而廣州的水費出現較大振幅的上行,以前第一階梯水費是1.98元,但是調整後的方案價格最低也是2.46元。

廣州調整水費方案。

而電價也出現了一定程度的調整,比如安徽省的峰谷電比例調整,方案是峰谷電價,谷電價格更低,但是峰電更高,所以白天電費更貴了。

我們直接來看一個問題:如果提高這些和老百姓相關產品的價格,那麽能不能幫助中國走出類通縮?提振價格呢?

根據投資機構測算 ,水電燃料占居民消費比重的5%左右,電費是大頭。這意味著就算提高這些生活必需品的價格,對CPI和PPI的影響也較弱。

所以考慮全部的權重和漲價因素, 對CPI的影響也只有0.2%-0.4%左右。 所以就算大幅提高這些民生產品價格,對於解決通縮問題的貢獻,幫助並不是太大。

當然,由於電力本身是企業成本的大頭之一,所以如果提高電力價格,那麽對於工業企業來說,對於PPI數值的提高,其實影響更大一點。

由於成本問題,電力企業很多都出現了虧損。

然而,這裏也有一個問題,CPI和PPI過低,導致的類通縮固然對經濟不好,但是如果采取這種辦法走出通縮,其實也有問題。因為基礎性支出的增加,會直接影響居民消費,水電煤用的多了,那麽其他地方的消費金額,就會少一點。

特別是大部份的低收入群體,對於這種水費,電費,交通費用,燃氣費用等等,是非常敏感的。 可能一個月100元的變動,都會引發不小的波瀾。

那麽,為什麽最近的這些基礎的,生活必需產品的價格會出現較大比例的上調呢?其實這裏面另有原因。

補貼企業,緩解虧損,漲價是補充政府收入?

說實話,如果我們對比中國和國外,那麽國內老百姓享受到的水價, 電費價格,燃氣價格和交通費用,是比國外要低很多的。

中國電費,相比其他國家來說,非常低,和印度差不多,比歐美便宜很多。

其中原因很簡單,這些公共基礎設施, 一般都是政府修建,國企安排統籌的。但是,為了保證價格低廉,一般國家和政府財政會對此進行補貼,從而保證我們能夠用到低廉的電力和自來水。

但是我們知道,2018年的貿易戰以後,中美摩擦加劇導致中國經濟發展,出現了外部利空的侵擾,再加上後疫情時代中國經濟恢復放緩,房地產出現問題,土地財政難以為繼,各地都出現了政府資金不足的情況。

直接看數據:今年一季度全國稅收收入約4.92萬億,同比下降4.9% ,某些不發達省份的壓力更大,簡單來說就是政府也沒錢了。之前的大會上也提到「政府要過苦日子」。

而這種資金缺口也會傳導到地方。比如一些重大工程計畫沒有錢開工,或者直接砍掉,再比如非常耗資金的地鐵計畫,很多省會都不建了,或者緩建等等。

為了財政安全和永續,穩定,在電力企業,燃氣企業虧損的情況下,漲價補充收入,穩定企業正常運轉,或許就稱為了一個考慮的因素。

當然, 之前某市燃氣公司因為隨意漲價 已經被口誅筆伐了,這種基本上是破壞民生的惡意漲價行為,就算是再缺錢,這個口子是真的不能開啊。

燃氣公司異常漲價。

再提一句,高鐵漲價的原因,或許也是因為營運成本的問題。因為國內高鐵建設本身就需要巨額的資金,但是某些鐵路營運的成本較高,費用很低,就會導致債務問題。2023年的高鐵負債大概是6萬億左右。而這裏面還得有利息支出。

之前我們定價的時候,按照成本定價的價格其實很高,國家考慮到我們老百姓的承受能力,最終給出了一個比較低的價格,也就是我們現在的價格。

而現在,由於各級政府財稅收入的問題,為了高鐵行業存活,在某些路線上提價,其實也是無奈之舉。 說實話,有錢的話,國家也不想提價,估計是真的有缺口了沒辦法,所以才安排少數航線進行浮動提價的。

通縮保衛戰持續,發展經濟才是硬道理

其實目前的國內經濟 ,正在呈現低物價,低消費的局面,如果這種局面深入下去,就會形成惡性迴圈,中國經濟也將徹底陷入通縮之中。

國內3月份CPI和PPI價格。

所以為了避免這種情況,我們還是需要穩定居民消費信心,企穩樓市,房地產,各個行業,透過增加和刺激需求,讓中國經濟走出困境。

那麽怎麽做呢?主要有兩點。

第一點就是央行透過降準,結構性降息等手段,創造和提振國內需求 ,增加中國經濟韌性,從而幫助中國經濟盡快復蘇,這其實是比較傳統常規的經濟刺激手段。

第二點就是增加政策利好,堅定居民消費信心。

因為中國人其實並不是沒有錢,去年全年 ,我們的居民存款增加了25.74萬億 ,這僅僅是新增的部份。所以從總量上來看,我們不是沒有錢花,而是大部份的錢都儲蓄起來了。

而如果資金不在市場上流通,那麽就會出現現在這樣的「類通縮」情況,這種局面和日本是比較像的。

中國老百姓總體存款,是增加的。

當然,除了各種利好之外,我們還需要改善醫療,住房,教育,貧富差距等方面的問題,把更多的財富從富豪手中分配到最底層的消費者手裏。這樣才能夠解決不願意消費的問題。

有一個讀者說的好,如果廣大老百姓手上有錢,他們的消費意願其實很強烈的,改善生活品質的願望其實很強的 ,反而是富豪雖然有錢,但是他們寧願去「增值」,也不願意去花。這才導致了內需的不足。

最後做一個簡單總結:國內的類通縮現象,其實主要還是內需不足導致的,而就算我們提高水電,燃氣等價格, 對CPI和PPI的提振幫助並不是很大。所以更大程度上,漲價是為了補貼原本就虧損的公共企業。

而想要徹底解決這個問題,一個是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 透過發展,出口,科技進步等等手段來提振經濟。而另一個就是對內改革,解決醫療,住房,教育,婚育等等問題。

其實,如果最廣大的老百姓真的收入提高了,有錢了,大家能不消費麽?大家其實都會主動消費。也只有真正解決了老百姓的後顧之憂,我們才敢放心的拿出存款,大筆大筆的消費。

-------------------------------

【櫻狼財經】探尋熱點背後的真相,歡迎點贊、評論,贊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