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財經

荷悅伊嘉·張宇|轉介紹的力量:僅一位客戶就拉起470人微信群

2024-10-11財經
09:32

商業浪潮中,變革與創新是生存和發展的永恒命題。出於對母嬰行業的熱愛,張宇以其堅韌的意誌和創新的思維,書寫了一段傳統母嬰店轉型的傳奇故事。

緣何傳奇?因為這是一家非常有特點的門店,以「斷舍離」的勇氣和智慧,實作了從傳統經營到專業服務的華麗轉身,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穩步前行。

2024年4月8日,黑龍江母嬰醫養基地成立,張宇現身說法,與母嬰小店抱團取暖,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幫助同行們更好的轉型,應對市場挑戰,與當地母嬰人一起為行業賦能!

其實,她也經歷過迷茫和不知所措,但憑借頑強的毅力和專業實力,張宇的故事不僅僅是個人成長和商業智慧的體現,也是對母嬰行業發展趨勢的深刻洞察:面對市場的快速變化和消費需求不斷升級,唯有不斷最佳化自身,提升專業水平,才能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斷舍離」,傳統母嬰店的轉型路

常言道,因為熱愛,全力以赴,心懷遠方,定有所成,張宇的創業故事正是因為熱愛而起。

2007年,在給剛百天的兒子買母嬰用品時,張宇第一次接觸到了母嬰行業。「一到母嬰店,我就覺得很歡喜,尤其是小孩子用品,」張宇回憶道,「後來就自然而然的進入了母嬰行業。」

在2007年以前,張宇其實經營著一家小型傳統超市。雖然有一些實體店的經營經驗,但初入母嬰行業,她還是付出了一筆高昂的學費。「因為沒有前車之鑒,完全靠自己摸著石頭過河。資訊來源也很匱乏,沒有門路,在黑龍江找不到批發商,」張宇在回憶創業初期的情景時說道,「我走了很多彎路,加盟過品牌,也花了高價去進購一些商品。」

創業初期的至暗時期大概持續了七、八個月左右,「真的一點希望都看不到,」張宇形容到,但憑借堅韌的性格和對兒童健康管理的鉆研,客戶量慢慢積累了起來,荷悅伊嘉兒童健康管理中心最終開啟了局面。

在張宇的創業故事中,創新的意識與堅韌的意誌貫穿了始終。2013年以前,她采用了百貨贏百客的經營模式,為了迎合顧客的購買需求,店裏上了幾十種品類。「我慢慢的發現,這些產品最終都會成為我的經營負擔,」張宇說道,「隨著電商和其他渠道的崛起,傳統門店對品牌和商品結構必須要做出升級。」

於是,張宇開始了大膽的「斷舍離」之路。

2013年左右,張宇開始刪減大通貨品,第一批被刪掉的品類像車床、洗浴、服裝、泳池等占地面積較大的貨品;2014年-2015年左右,她甩掉了更多的貨品,只做嬰童入口的奶粉、輔食以及一些基礎的營養素;2017年前後,輔食也被減掉,只剩下奶粉和營養品;到2020年開始,店裏只剩下營養調理產品。

精窄賽道,最佳化自身專業水平

一路走來,一路刪減,這條「斷舍離」之路聽起來輕描淡寫,但實際做起來要有「壯士斷腕」之誌。「2017年,當店裏只有奶粉和營養品時,沒有人進店了,生存非常艱難,」張宇回憶道,「當時有個店長堅持不下去了,私自采購了其他品類,試圖再返回原先傳統的母嬰店模式。但是我覺得品類太多,包袱太沈重了,還是甩掉了這些品類。」

不難發現,在「斷舍離」的道路上,無法把控原本就在日益減少的流量,是轉型路上第一大顧慮。但透過大宗商品吸引的流量就像大海撈針,十分消人精力,最終的轉化其實也十分有限,而透過顧客轉介紹獲取的客戶都是精準客戶。張宇表示,「客戶轉介紹的力量很龐大,疫情期間,僅一位客戶就給我拉起了一個470多人的微信群。」

「但在實際走過來的過程中,我發現,太多的品類只會分散時間和精力,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把有限的精力放在一些雜品上,很難把任何一件事情做好,」張宇說道,「俗話說‘貪多嚼不爛’,只有朝著一條路走時,才能真的走好。」

母嬰行業有一個特性,剛入局的從業者會覺得賽道很寬,但在不斷深耕之後,賽道就會越做越窄。實際上,變窄與深度劃等號。「所以,從業者需要不斷提升自身實力,做到大部份孩子出現的小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張宇說道,「當遇到一些比較難的問題並行現無法解決的時候,就要開始最佳化自己,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

當決定在一條路上走到黑,如何判斷方向是否正確?堅持是否有價值?張宇表示,「疫情之後,我接觸到了很多背著‘大包袱’的傳統門店,當看到他們愁雲密布的臉時,我就知道,這條路走對了。」

疫情期間,相比很多門店慘淡的經營,張宇卻忙得不亦樂乎。「因為經常需要隔離,每天在微信上咨詢我的寶媽非常多,最多一天有67個寶媽,」她說道,「疫情封住了我的腳步,但我的經營方式、理念和思維沒有固步自封。我看到很多同行陷入經營困境,苦於‘大包袱’,我和他們其實是感同身受的,希望能引領他們一起朝這個方向走。」

做一本「良心帳」,真正解決使用者問題

當然,張宇之所以能在營養調理這條路穩步前行,也離不開市場消費認知水平的穩步提升。論哈爾濱消費者十多年來對營養品的認知變化,用張宇的話來說就是「質的飛躍」。

2007年,若要將一個DHA或益生菌的概念植入消費者的認知裏,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情。「就算與很多顧客在店裏聊了很多次以後,他們還是不敢給孩子吃DHA,也不敢相信益生菌對孩子腸道有幫助,」張宇回憶道。

但現在,95後、00後新生代寶媽們的營養健康意識都在逐步提升,對產品的認知度與專業度較強,對健康養護的需求也在增加。「大家開始意識到可以透過日常養護,讓孩子少生病,少去醫院,」張宇觀察到,「尤其是有調理意識的寶媽們,對基礎營養的要求非常高。甚至會提前學習相關資料,研究產品配方。到店之後,也要求我們詳細的講解產品成分和功能,在層層把關之後,寶寶才可以入口。」

看到消費需求的變化,張宇在選品上逐漸沈澱出一套方法論。「選品的功效性和安全性非常關鍵。很多擦邊球的東西在給到顧客之前,我們自己就會覺得這個產品不行,在給顧客辯癥的時候也沒有底氣,」張宇說道,「我們要給顧客解決實質問題,而不是因為產品要滯銷了才開始推廣。」

選品第一重要的是安全性,包括產品的成分和執行標準,且必須適合寶寶使用。「必須要滿足這些條件,我們才會銷售這些產品。否則這些產品再好,也不在我們的選擇範圍之內,」張宇說道,「給顧客搭配產品其實是一本良心帳,要真正解決顧客的問題,效果要好。」

不難發現,調理型母嬰店其實就是一個介於家庭和醫生之間的角色,幫助寶媽解決日常育兒問題,所以母嬰行業是一個充滿了人文情懷的行業。

張宇給筆者講述了一個故事,曾經有一個想母乳餵養的寶媽,但由於沒有科學餵養的意識,母乳量不夠,寶寶吃不飽總哭。無奈之下來,她到張宇店裏買奶粉。在了解到她的情況之後,張宇並沒有賣奶粉,而是推心置腹的給寶媽講解如何產出母乳。果然,一周後,孩子奶量就足夠了。「很多時候,我都把自己從導購員的身份中摘出來,讓自己和寶媽們站在一起。」

記錄優秀母嬰店故事,尋找行業新增長,金字招牌探店記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