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財經

「警告」無用,針對中企的新規出爐,美國專家:這次怨不了中國

2024-05-08財經

5月3日美國政府出台的最新政策,關於本國消費者購買電動汽車的稅收補貼。

補貼條件是如果車輛使用了中國企業制造或組裝的電池元件 ,將無法享受高達7500美元的稅收減免。

美國政策補貼,必然遏制中國的市場繼續占有美國市場的合作。

然而在美國高門檻被限制的國家,卻不一定是中國電動企業,而是美國的電動發展,這是為何?

一、美國政府的新政策及其影響

不久前,美國政府釋出的【通脹削減法案】,打著最高能拿到7500美元的稅收抵免的旗號。

來限制電動汽車使用中國企業生產的電池元件, 否則補貼就取消,強制要求消費者購買本土電動車。

這一政策出台,無疑將給美國本土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帶來巨大沖擊。

要知道,電車電池石墨一直是由中國提供的。

還有一直處於領先水平的電池,太陽能發電設施等, 就拿電車的電池主要構造成分石墨來說,它的生產地基本都是來自於中國。

之前路透社曾報道數據,中國石墨占全球比例70%的,中國石墨材料精煉比例為90%,提供原料最多的的國家是美國、日本、南韓等國家。

電池原料提純技術,還有電池元件安裝等,中國擁有完整的全產業鏈,對外貿易和出口也一直占據很大優勢。

但是美國石墨礦商為了爭奪更大市場份額,要求政府出台政策限制石墨進口壟斷資金鏈等。

這一行為,讓美國很多車企群起而攻之, 不能為了石墨礦商的利益,就不顧車企的生死存亡,對美政府出言警告。

但是美國還是我行我素走了這條道路,不僅限制電車使用來自中國的石墨產品,還阻斷中國供應的電池材料,用享受補貼威脅。

除了在美銷售的110多款電動汽車中,有80多款都用到了來自中國的技術服務。

另一方面影響是,車企相繼放緩了相應的投資, 福特推遲了 120 億美元的電池研發計劃。

通用也推遲了主要新能源車型生產,並取消了與本田價值 50 億美元,合作生產主流新能源車型的計畫。

就連新能源王者特斯拉,也宣布了推遲墨西哥建廠計劃。

曾經大肆宣揚新能源潛力的汽車行業高管們,也公開承認,電動化行不通。

以寧德時代為代表的中國電池制造商,憑借領先的技術實力和規模化生產能力,已成為全球電動汽車產業鏈的關鍵一環。

倘若美國汽車制造商無法使用中國產電池和關鍵材料,其新能源車型的競爭力將大打折扣,直接影響了電動車的市場競爭力。

美國這種規定傷敵一千自損八百, 為了遏制中國企業在美國的發展,根本就不考慮本地車商的根本處境。

並且在中國外交部警告之後,依舊我行我素的執行著這條可笑的規定。

所以想要徹底脫離中國,談美國新能源發展,就是與市場相背而行,美國針對中國的「一刀切」政策,也因此惹惱了美車企。

二、美國電動汽車市場的內在挑戰

美國電動汽車市場岌岌可危,除了政策影響,與中國政府大力推動充電站建設不同。

美國在這方面的進展相對緩慢, 充電基礎設施的不足,嚴重制約了電動車的普及率。

沒有足夠的供電樁,不僅增加了消費者的使用不便,也使電動車的銷售更加艱難。

現在雖然美國政府投資了很多錢,計劃每年建造26萬個充電樁。

但這數量跟美國大片的國土面積和電動車購買數量的不斷增長中,確是不能滿足充電需求。

就像加油站遍地都是,如果缺油,隨處可以加油。

當到了鄉村及偏遠地區,卻一直找不到加油站,給消費者帶來極大的不方便和不滿意, 充電設施的缺乏是其大問題。

電動汽車雖然省油又環保,但成本太高導致價格成了最大阻礙。

目前銷售的新能源汽車在美國只有22種型別才有資格享受價格補貼, 而且7500美元的補貼卻只有22種型別裏的一半。

這意味著很多電動汽車的價格對於購買者還是昂貴的。

這就好比,最新款的蘋果手機人人都想要使用,但不是每個人都可以買得起它。

特斯拉雖然在美國市場上一直處於暢銷款,但它們的車確是處於高端消費,普通家庭可能還是得慎重考慮。

除了電動車的成本和價格太高也是影響市場占領的關鍵因素。

盡管政府提供了一些補貼政策,但電動車的總體擁有成本仍高於傳統燃油車。

這對於註重經濟效益的美國消費者而言,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而有著合適的購買價格但是知名度又不是很高。讓消費者難以抉擇是否應該購買,但有顧慮太深。

面對美國市場內部的矛盾的大家的建議也是多種多樣。

在建議上,部份百姓和車企都希望政府能做更多措施,比如增加基礎電樁設施的建設,或者提供更多的買車優惠,降低電動車的高昂價格。

另一方面也有專家認為,美國應該把重心放在電動車的創新技術上。

提高本國電車的競爭影響力,形成有效的技術積累,而不是單純依賴補貼來刺激市場。

三、分析師的擔憂和建議

事實上,在美國政府出台新規之前, 通用、福特等本土汽車巨頭就曾多次"敲響警鐘"。

他們直言,如果美國對華貿易政策過於激進,嚴重依賴中國供應鏈的美國車企將陷入"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尷尬境地。

這不僅無助於美國在全球電動車市場上獲得領先地位,反而可能拉大與中國企業的差距。

然而,美國一些政客對車企的"警告"充耳不聞,仍然一意孤行地推出了針對中企的新規。

對此美國專家凱瑞斯托弗·羅賓森公開表示:"這次怨不了中國。"

羅賓森指出, 阻礙美國消費者購買電動車的最大障礙,是車輛高昂的前期成本和充電焦慮 ,而並非來自中國的競爭。

美國政府此舉非但無助於提振本土電動車市場,反而切斷了美國車企與中國企業合作的途徑,降低了美國汽車工業的國際競爭力。

美國領導者采取這種「競爭不過就耍賴」的行為,讓不少專家都表示自己的無奈,認為現在的局面發展情況,根本就怨不得中國。

據分析美國如果一意孤行,他們怕是在萌芽期就被殘酷扼殺, 對自己的創新技術轉型更是望而止步。

那時候美國只有看著自己被殘忍的對手一點一點侵占自己利益,自個兒卻無能為力。這並不算是個好現象!

對於美國一些人試圖透過針對中國企業的歧視性政策,來遏制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進步,這種做法註定只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美國政府這種賠了夫人又折兵的做法,真是讓人難以想象。

他們成天喊著著要開放市場,推動各國合作,結果卻自己閉國造車,抵制合作。

這種自相矛盾的行為, 不僅會讓美國電車市場的前進更加困難,更會使美國經濟長遠發展上雪上加霜 !

世界發展大勢浩浩蕩蕩,順應時代才能發展,阻礙必將受到影響。奉勸美方摒棄零和思維,以開放合作的姿態擁抱變革,攜手中國加快推進新能源汽車革命,共同迎接人類社會低碳環保的美好未來。

隨著電動汽車技術的不斷成熟和市場的進一步擴大,中國有望在全球電動汽車產業中占據更加重要的地位。

同時中國車企仍將以開放包容的心態擁抱全球市場, 同時我們也歡迎海外企業來華投資興業、深化合作。

只有中美兩國企業加強交流與協作,攜手攻克技術難關,雙方才能實作合作共贏,共同引領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邁向更高水平。

結語

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崛起,既源於中國企業的不懈努力,也得益於開放合作的全球化大環境。

未來,中國電動汽車產業不僅不會成為「孤島」,反而可能透過技術創新和全球合作,引領電動汽車產業的新一輪發展浪潮。

面對保護主義擡頭、單邊主義盛行的逆流,中國將繼續擴大開放,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

我們願與美國等世界各國精誠合作、互利共贏,共同推進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健康發展,為全人類的綠色出行事業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

從更大的視角看,發展綠色節能汽車是全人類面臨的共同課題。

在應對全球暖化的環境下,各國理應攜手合作,共同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進步,而非將其作為地緣賽局的工具。

美國企圖用貿易保護主義手段阻擋中國新能源車企,不僅有悖市場經濟規律,也與全球產業鏈合作的大勢背道而馳。

參考文獻:

觀察者網 2024-05-04 【美國又出新規:購買含中國元件電動汽車,無法享受聯邦稅收抵免】

相約世界 2024-05-06【美國又出新規:購買含中國元件電動汽車,無法享受聯邦稅收抵免】

觀察者網 2023-12-06【美國又出新規:購買含中國元件電動汽車,無法享受聯邦稅收抵免】